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国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夏磊:股市具备流动性牛基础,科技仍为主线
①夏磊强调,要走出政策依赖的惯性思维,相信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
                ②投资市场要选准方向,科技仍然是主线;
                ③真正的核心变量并非降息,而是不可阻挡的科技革命。

财联社11月27日讯(记者 赵昕睿)如何在变局中实现突围,是当前市场和投资者关心的一大问题。在国海证券2026资本市场年会上,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夏磊结合历史视角与当下形势,围绕2026年宏观经济展望做出深度解读。

夏磊将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归纳为4个核心问题。首先, 该如何面对深刻复杂的变化?她指出,国际层面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夏磊认为,在当前世界形势下,我们需要做好应对一切的准备。

我们的目标是什么?这是夏磊提出的第二个核心问题。现在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夏磊提到,今年“十五五”规划建议里面,“产业”被提及56次,“科技”被提及46次,凸显了发展对产业与科技质效提升的核心要求。其中,产业是一个重要基础。夏磊表示,科技赋能驱动产业分层演进,传统产业要提升全球竞争力,新兴产业要加速扩张,未来产业要前瞻布局。

科技领域也明确了新提法。要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重点领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决定性突破。总结来说,产业是基础,科技是关键。在这一基础上,人均 GDP 迈上新台阶是重要的量化指向。“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指出,到2035年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为具象化这一目标,夏磊分享了对 2025年10月IMF《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的研究发现,目前发达经济体有42个,人均GDP最低为拉脱维亚(2024年23368美元)。

从经济总量来看,“十四五”期间我国GDP已从110万亿元跃升至130万亿元,2025 年预计达到140万亿元左右,整个“十四五”时期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元。

经济的亮点和政策空间在哪?

第三个问题则聚焦经济亮点和政策空间。夏磊提到,今年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非常大,今年前三季度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29%,拉动GDP1.5个百分点。

出口商品的份额一直在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的商品出口份额占全球14.6%,截至2024年商品出口份额已连续16年位居全球第一。中国产品的竞争力显著增强。

具体来看,贸易结构正不断优化。夏磊以工业制造领域的核心品类机电产品为例,1995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占比为25.5%,截至2025年10月已攀升至60.7%。更值得关注的是,集成电路已成为中国出口额最高的单一商品,标志着出口结构正从轻纺等传统品类,向高附加值产品为核心方向转型。

同时,贸易伙伴版图持续拓展,全球南方国家成为我国主要贸易伙伴,2025年1-10月对东盟、非洲、拉美出口金额合计占比达31.4%。

政策层面,夏磊研判 2026 年仍有充足空间。财政方面,“十三五”期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89万亿元,“十四五” 预计将达到169万亿元,随着经济规模扩大,“十五五” 期间收入盘子将进一步扩容,尽管支出规模同步调整,但财政政策始终留有后手,调控弹性充足。

货币政策方面,美联储进入降息通道为国内政策操作打开了空间;汇率领域则保持基本稳定,正如央行潘行长所言,面对市场变化时 “更加从容,经验更加丰富,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维护外汇市场的稳定运行”。

不过夏磊也强调,要走出政策依赖的惯性思维,相信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

股市具备牛市流动性基础,科技为主线

最后,夏磊围绕资产配置进行分析。政策层面,高层高度重视资本市场稳定发展,强调要更好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作用,防止市场大涨大跌。流动性层面,居民存款是股市重要的潜在资金来源,为股市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支撑。

夏磊指出,投资市场要选准方向,科技仍然是主线。她认为,与美国大型科技公司相比,我国公司在市值、资本开支等方面仍有赶超空间,而AI将成为中国在科技上的“换道超车”。

针对当前市场热议的美国 12 月是否降息的话题,夏磊提出了独特视角,真正的核心变量并非降息,而是不可阻挡的科技革命。“我们必须看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突破,我国具备发展长期向好的诸多有利因素,一定能在变局中实现突围,在突围中成长。”她如此总结道。

券商动态 券商策略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热门解锁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