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穹彻智能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由阿里巴巴集团投资,多位老股东追投。据悉,本轮资金将用于加速技术产品研发、具身应用落地和行业生态拓展。
②随着互联网巨头入局,以及政策支持与资本持续投入,具身智能技术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产业一线,行业已从“技术探索”阶段迈入“价值兑现”的关键周期。
《科创板日报》11月21日讯(记者 李明明)具身智能又出现大额融资。
近日,星动纪元宣布完成近10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李书福旗下的吉利资本领投,北汽产投参与战略投资,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联合注资,同时已有多家国际产业巨头资本加入。
《科创板日报》记者获悉,该笔融资创下汽车产业资本对具身智能企业的单笔最大投资记录;在星动纪元之前,吉利只投资过宇树科技一家机器人公司。
据星动纪元联合创始人席悦向《科创板日报》记者介绍,截至2025年,星动纪元累计订单总额已突破5亿,国内聚焦具身智能行业解决方案应用,与吉利、雷诺、顺丰、TCL、海尔、联想、世纪金源等企业达成深度合作。其中,物流行业最大单笔订单近五千万元。

(星动纪元人形机器人在工厂进行药品分拣、物流供包作业)
清华系孵化
星动纪元成立于2023年8月,由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孵化,是唯一一家清华大学占股的人形机器人企业。
星动纪元创始人陈建宇是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助理教授。陈建宇2015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这是国内最早从事双足人形机器人研究的单位之一。后直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20年博士毕业后,被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院士引进到清华叉院任教。
星动纪元坚持“具⾝⼤脑”与“⼈形本体”软硬⼀体全栈自研,打造通用大脑及通用机器人。此前,对于星动纪元的定位,陈建宇曾幽默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很多人称我们是‘六边形战士’——不像有些品牌偏‘整活‘,有些专注‘干活‘,我们是既能整活又能干活。”
陈建宇还对星动纪元的商业化路径有着清晰规划:将优先聚焦B端场景落地,无论是工业制造领域的自动化作业,还是服务业中的场景化服务,都会以B端市场为切入点,逐步渗透并验证商业价值。
产品方面,星动纪元构建了“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场景化方案”的产品矩阵,核心产品包括全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星动L7、全直驱灵巧手星动XHAND1及轮式服务机器人星动Q5,均搭载自研具身大脑ERA-42。
据席悦介绍,星动纪元在人形机器人本体及五指灵巧手领域采用全栈自研路线,核心硬件自研占比超95%,并在电机、空心杯、减速器、关节模组等关键部件实现技术突破。基于上述技术积累,其全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星动L7,在世界机器人运动会中斩获跳高冠军、刷新跳远纪录,手部操作能力可覆盖100种工具的灵巧作业场景。
具身大脑层面,去年底,星动纪元发布端到端原生机器人大模型、具身大脑ERA-42,据席悦介绍,ERA-42已实现对高自由度全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全身及五指灵巧手的精准控制,并在物流、制造、商业服务等多个领域落地。
商业化方面,席悦表示,在行业以机器人商演、租赁为主要营收来源的当下,星动纪元深耕产业落地,物流行业最大单笔订单近五千万,并在仓储物流、快递物流方面形成标准化解决方案。在药品分拣、物流供包等领域,目前机器人的作业效率可达到人类水准的70%。此外,在汽车制造行业,星动纪元重点突破 “零部件抓取 - 高精度装配 - 质量检测” 等场景任务。
陈建宇曾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星动纪元定位终端完整产品交付,需打通模型、本体到场景的全闭环,而非单一环节供应商。为此,公司坚持软硬件同步深耕,自研五指灵巧手、整机硬件并对外售卖,既落地研发成果、赋能行业,最终目标是为工业及家用场景提供“开箱即用”的完整方案。

(星动纪元具身大脑 ERA-42 发展脉络)
吉利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
成立以来,星动纪元已完成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元璟资本、联想创投、世纪金源、金鼎投资等。
今年初,阿里入资星动纪元,这是其出手的第二家具身智能企业。在此之前,阿里还投资了通用机器人研发制造商逐际动力。
而在此次星动纪元的融资中,最受关注的投资方正是领投的吉利资本。
吉利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整体战略,使其近一个月的布局更趋密集。
近日,吉利汽车集团制造工程与管理中心主办的“吉利汽车前瞻、精益制造技术展”在吉利研究院举行,展会汇聚40余家智能制造企业,围绕冲压、焊装等十余个核心车间释放五十余项技术需求,埃斯顿酷卓、越疆机器人、佳安智能等企业的人形机器人也集中亮相,这一系列动作彰显出吉利并非简单“押注人形机器人”,而是聚焦汽车制造体系的真实需求与可落地场景,稳步推进具身智能领域的产业布局。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吉利通过资本领投快速切入,2025年6月联合领投宇树科技近7亿元C轮融资,吉利的投资既助力合作企业技术迭代与场景落地,也为自身打通了技术协同与产业应用空间。
此外,近日国内外多家车企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动作频频,布局路径呈现自主研发、资本投资、技术合作多元并行的态势。
除特斯拉等在该领域深耕自研多年、技术积累深厚的企业外,小鹏、赛力斯、东风汽车等企业也已逐步展露布局野心,加速切入这一新兴赛道,行业入局态势持续升温。
其中,小鹏的人形机器人IRON系列近期持续引发行业关注,自研推进节奏稳步加快;赛力斯则于2025年11月曝光自研人形机器人,目前正于问界门店开展实地测试,计划年底实现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