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
中国GPU突围“样本”:摩尔线程科创板IPO释放哪些信号?
2025-11-21 星期五
资讯
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摩尔线程作为“国产GPU第一股”候选者,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其IPO不仅是其自身发展的里程碑,更成为观察算力核心资产投资的一个关键窗口。
科创板最新动态
关注

日前,摩尔线程发布IPO招股意向书,正式启动科创板上市发行,距离“国产GPU第一股”只差最后临门一脚。

公司此次公开发行股票总数70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为14.89%。初始战略配售数量1400万股,占拟发行数量比例20%。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初步询价日为11月19日,申购日为11月24日。

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摩尔线程作为“国产GPU第一股”候选者,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其IPO不仅是其自身发展的里程碑,更成为观察算力核心资产投资的一个关键窗口。在其IPO进程中的每一次节点进展,都能带动二级市场一众概念股大涨,资本市场正以极高的效率拥抱这一稀缺标的。

在这背后,摩尔线程的价值也源于三重逻辑叠加:技术路径的独特性、市场需求的爆发性以及国产化进程的紧迫性。

国产GPU“全能玩家”

在2020年成立之初,摩尔线程就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锚定技术集成度更高、难度更高、通用性更强的“全功能GPU”方向。

所谓“全功能”,即具备功能完备性与精度完整性的GPU。单一GPU芯片在集成AI计算加速、图形渲染、物理仿真和科学计算、超高清视频编解码等多种能力的同时,还能支持从FP8至FP64、INT8等不同计算精度,满足不同场景计算需求。值得一提的是,摩尔线程是国内极少数支持原生FP8计算精度的GPU厂商。

正因如此,全功能GPU的应用边界得以极大拓展,既能服务于AI智算中心,也能赋能于游戏、渲染等泛图形化市场。放眼全球,这是被英伟达等巨头所主导的尖端领域。摩尔线程凭借全功能GPU,成为国内稀缺的、在技术路径与功能覆盖上,可对标英伟达的国产GPU厂商,构筑了独特的战略价值。

目前,摩尔线程产品体系覆盖“芯片-模组-服务器-集群”全链条,实现了从智能计算中心到终端设备的场景贯通。公司已自主研发并量产四代高性能GPU架构,并基于此推出十余款高性能GPU加速卡与模组,以及D800计算服务器和KUAE智能计算集群等产品,构建了包含芯片设计、硬件产品及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全方位自主可控产品体系。

在技术架构层面,摩尔线程在GPU芯片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领域具备较为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为公司在产品效率和生态多样性上构筑了长期竞争力。其自研的MUSA架构具备多引擎、可伸缩的特性,有效突破了传统GPU功能单一的局限,使其演进为高度灵活的全功能计算平台,能满足高性能计算、AI和图形渲染等多样化场景的核心算力需求。

依托MUSA架构的兼容性优势,摩尔线程还推出“MUSIFY”自动化移植工具,旨在帮助开发者将原本为英伟达CUDA平台编写的程序迁移到MUSA平台,力图为市场提供一个可行的、自主可控的替代方案,推动国产GPU生态繁荣。

核心团队背景则为摩尔线程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提供了强大赋能。公司创始人张建中曾任英伟达全球副总裁,联合创始人周苑、张钰勃等均具备英伟达资深履历,团队既懂技术研发又深谙市场生态,这种复合背景也使摩尔线程成为国内最早跑通商业化路径的GPU企业之一。

国产GPU突围“样本”迎来三重逻辑共振

随着国产算力参与者站到台前,市场的检视目光也越发审慎。技术含金量、供应链韧性、生态成熟度、落地交付节奏、市场前景等等都成了“必答题”。在此背景下,即将登陆科创板的摩尔线程,其价值源于三重逻辑的共振:坚实的技术实力、旺盛的算力需求、蓬勃的国产化浪潮。

摩尔线程的发展故事,可以称得上是国产GPU技术突围崛起的“代表作”之一。

作为少数能在这一领域与国际巨头相抗衡的中国企业,摩尔线程的产品在关键性能指标上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例如MTT S80显卡单精度浮点算力性能接近英伟达RTX 3060;基于公司MTT S5000构建的千卡GPU智算集群效率超过同等规模国外同代系GPU集群计算效率。摩尔线程还率先在国内发布支持DirectX 12的图形加速引擎,并成为国内极少数支持从FP8到FP64等全计算精度的国产GPU厂商。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0.46亿元飙升至4.38亿元,复合增长率达208.44%。更关键的是收入结构的优化——AI智算产品占比从2024年的77.6%提升至2025上半年的94.9%。这一转向不仅印证了摩尔技术的技术落地能力和对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以及市场对其产品的认可,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高毛利业务对盈利模型的改善。

与之相伴的是,在这个算力为王的阶段,市场需求的天花板仍在不断抬高。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全球GPU市场规模预计在2029年将达到36119.74亿元,其中,中国GPU市场规模将达到13635.78亿元,全球占比预计将从2024年的30.8%提升至2029年的37.8%,这是一个颇具想象力的空间。

而国产化浪潮则为国产算力企业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市场窗口。近年来,我国从顶层设计到地方政策,围绕算力技术突破、建立标准和互联互通等方面进行宏观布局,旨在构建一个自主可控的算力生态。例如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支持人工智能芯片攻坚创新与使能软件生态培育;北京市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加速自主可控芯片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上海市目标到2027年智算规模达200EFLOPS,其中自主可控算力占比超70%。

以摩尔线程为首的算力领头羊们,已在自主可控的算力底座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质生产力奠定坚实基础。

在问询阶段摩尔线程曾表示,集群客户在完成初期部署后,下一阶段采购一般需等待新项目立项或扩容需求明确,复购行为一般不会呈现固定的规律性,但国内算力基础设施需求旺盛,预计集群类收入具备稳定性、可持续性。不仅如此,公司预计随着大模型、具身智能、智能驾驶等AI应用不断突破,中国算力需求不断提升,国内GPU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公司未来收入也将保持持续增长,最早可于2027年实现合并报表盈利。

“AI+”时代的价值发现之旅

随着“AI+”的时代大幕拉开,作为底层支撑的算力、尤其是国产算力,战略价值正迎来全方位的重新审视与评估。中国本土算力需求的爆发性增长,正为摩尔线程这样的核心玩家,铺就一条充满想象力的增长轨道。

谈及摩尔线程IPO时甬兴证券指出,从短期来看,国内GPU公司有望借助IPO募资缓解GPU高研发投入的压力;从长期来看,国内GPU公司有望持续加大研发力度、夯实技术产品护城河、不断完善GPU产业链生态、提升GPU国产化率。华安证券预计,公司上市后估值有望创下新高。

成长期的国产GPU企业们,一举一动都被置于聚光灯下,估值考量标准中,重要的不止是短期财务数据,更需要着眼于技术壁垒、市场空间、战略卡位和稀缺性溢价等等。当算力发展迈入深水区、浮躁的资本叙事逐渐退潮,或许唯有那些真正具备自主技术研发实力、完善生态构建能力以及产品落地能力的企业,才能成为穿越行业周期的真正“价值股”。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企业家
联系Ta
联系企业家
为保护双方个人信息请联系您的专属助理进行接洽
我再想想
点击复制
复制成功,请去微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