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66位分析师中“独一个”:对英伟达股票给出卖出评级!
①英伟达近期面临挑战,日本首富孙正义和亿万富翁彼得·蒂尔清仓其股票,分析师Jay Goldberg给出唯一“卖出”评级;
                ②Goldberg认为人工智能周期存在泡沫,投资狂热超过实际需求,企业采用不温不火,95%投资AI的公司零回报。

财联社11月17日讯(编辑 黄君芝)在当前的人工智能(AI)热潮中,黄仁勋执掌的英伟达无疑是当之无愧的“顶流”。但近期,随着AI泡沫论的声音愈发响亮, 情况似乎发生了改变。

继日本首富、软银孙正义出手清仓英伟达之后,据上周末披露的文件,亿万富翁彼得·蒂尔(Peter Thiel)也已经出售了其对英伟达的全部持股。与此同时,一位分析师对英伟达股票给出了“唯一的”卖出评级。

创新型独立股票研究平台Seaport Research Partners的研究分析师Jay Goldberg对此甚至表示,“感觉太棒了”。他是唯一一位对英伟达股票给出“卖出”或“跑输大盘”评级的分析师。

根据FactSet的数据,在其他65位受访分析师中,有60位给出了“买入”或“跑赢大盘”的评级,5位给出了中性的“持有”评级。

整个行业的泡沫

Goldberg是德意志银行的前研究分析师,他还曾在科技行业工作。他对此解释称,“我从未告诉我的客户‘做空’英伟达。但我一直把我的论点定位为,‘英伟达的表现将落后于整个行业。’”

他还指出,其分析不仅仅针对英伟达的股票,他的理论对每个投资股市的人都很重要。上一次泡沫在2000年和2008年破裂时,遭受重创的不只是处于狂热中心的投资——科技股和房地产,整个市场也下跌了50%。

Goldberg市场应该是撮合买卖双方的。如果你没有卖家,那你就有麻烦了。坊间流传的最古老的一句话是,“泡沫要等到最后一个空头转为多头才会见顶”。(而根据1999-2000年和2006-07年的情况,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在最后一只熊投降之前,它不会见顶。)

“这很复杂。我越来越不看好人工智能周期。我完全同意这是一个泡沫。半导体行业是有周期性的。最终,市场会回归理性。这场泡沫可能六周后就结束了,也可能三年后才结束。”他补充道。

我们已经处于这样一个阶段:大公司,尤其是英伟达、ChatGPT所有者OpenAI和其他公司,正在向自己的客户提供资金。这种所谓的“供应商融资”是上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和科技泡沫的一个臭名昭著的特征,并在泡沫破裂时拖累了一切。

Goldberg表示,随着公司发行大量债券来推动扩张,情况可能会变得“更加疯狂”。这已经开始发生了。

需求不足

与此同时,Goldberg进一步指出,对人工智能这一新兴技术的投资狂热,已经超过了终端客户已证实的需求。

“我对人工智能交易的需求方尤其感到紧张。我不认为我们完全理解人工智能的用例。企业采用不温不火,”他说。麻省理工学院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到目前为止,95%投资人工智能的公司都是“零回报”。

过时性

Goldberg认为,许多投资者低估了运营人工智能云计算服务器群的成本,因为这需要大量的电力。他还表示,人工智能芯片的过时速度将远远快于许多业内人士的预期。

“更重要的问题不是服务器的物理寿命,而是服务器的经济寿命,”他说。

环球市场情报 国外机构观点-美国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热门解锁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