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
探索算力产业新模式!全国首例自主可控算力资源入股投资落地成都
科创板日报记者 黄修眉
2025-11-17 星期一
原创
①面对AI企业“算力成本高、融资结构单一”的行业困境,成都智算中心运营方智算云腾以全国首例自主可控算力资源入股,完成对一脉云数的战略投资。
②这一被称为“云腾方案”的实践,开创了算力资源资本化的新路径,旨在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提供一套可复制的破题思路。
算力
关注

《科创板日报》11月17日讯(记者 黄修眉) 过去多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国内逐渐产生数据要素资本化的热烈探讨和部分标准。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快速发展,这一产业的关键基础设施之一的算力,是否能资本化、如何资本化,开始成为产业内部关注重点。

近日,成都智算中心运营方智算云腾(成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智算云腾”),正式发布与一脉云数(上海)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一脉云数”)的战略入股合作。从目前公开信息来看,这是全国首例自主可控算力资源入股投资项目成功落地。

(图:智算云腾”与一脉云数签约现场)

《科创板日报》记者从成都智算中心了解到,此次智算云腾算力入股一脉云数的核心在于将算力从“服务成本”重新定义为“战略资本”。

该模式通过对企业特定研发周期的算力需求进行精准评估,将其转化为对应股权。这一机制有效规避了传统算力租赁对现金流的压力。截至目前,经过评估后的算力换股具体比例,仍在工商信息登记办理中。

2025年5月,智算云腾在相关平台上关注到一脉云数工业大模型商用全国总部项目落地成都高新区的消息,双方迅速建立联系并达成合作意向。随后,经过深入的技术、市场尽调与投资论证,最终推动项目落地。

本次合作超越了传统的双向交易,构建了一个企业、平台与地方产业三方共振的“价值共生体”:

对一脉云数而言,实现从“租户”到“合伙人”的升级,极大降低了固定成本,并通过股权纽带与智算云腾及其背后的高投电子集团、成都重产基金一期等战略股东深度绑定,获得了持续的技术支持、产业链导入和场景开放机会。

对智算云腾而言,实现从“算力房东”到“产业合伙人”的战略跃迁。通过入股,深度分享企业高成长带来的资本回报,并将自身发展与区域AI产业的繁荣彻底挂钩。这增强了平台粘性,吸引了更多优质企业寻求类似合作,形成了“以投带引、以引促产”的良性循环。

对成都AI产业而言,“云腾方案”产生了重要的企业吸引力,亦向全国乃至全球的AI人才和项目证明:成都不仅能提供算力更能以前沿的金融创新手段赋能,强化了其作为“人工智能产业新高地”的独特标签。

这次投资,是在当前阶段有效破解了算力难以作价评估的现实困境,为未来算力资产化、资本化提供了可操作的经验样本。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先行先试’的探索,为行业提供可借鉴的路径参考,助力算力要素与资本要素的融合创新,推动人工智能产业与实体经济的高质量融合发展。”成都智算中心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表示。

当前,算力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其资本化路径正得到各方高度关注。上海正率先开展先行先试,陆续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探索算力和语料作价入股等模式”,为算力资本化提供了积极的政策导向。

“但在实践层面,我们注意到,目前行业内对于‘算力’的评估仍主要围绕算力设备等资产展开,即通过‘算力所有权’的形式进行作价入股。”对于目前“算力入股”这一创新模式的现状,上述成都智算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算力服务’及‘算力使用权’在价值评估、权益确认与转移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现实挑战,相关标准与机制尚在逐步探索中。”

上述负责人称,“我们也在本次投资过程中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创新路径探索,并期待未来随着政策与行业共识的不断完善,‘算力入股’路径将更加清晰和成熟。”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作为西南地区唯一投运超算和智算双中心的城市,早在2023年1月,就公布了全国首创的“算力券”机制,政府针对算力资源消费免费发放的权益凭证,成都市以政府补贴的方式帮助中小企业使用算力。国家超算成都中心和成都智算中心则负责提供算力支持。

成都市人民政府网站今年8月28日发布的文章显示,成都继2023年全国首发算力券政策以来,市区两级算力券政策规模已从每年1000万元提升至2亿元;聚焦人工智能与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每年支持超1亿元场景专项资金,鼓励打造“人工智能+”标杆应用场景。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新闻
抄底成功
相关企业家
联系Ta
联系企业家
为保护双方个人信息请联系您的专属助理进行接洽
我再想想
点击复制
复制成功,请去微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