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一招鲜吃天下”的制胜逻辑不再成立,要避免单一产品依赖,仅靠一款核心产品支撑发展的路径变得走不通,过往的市场红利期已经消退; ②药械组合的水光针、琼脂糖、中面部展位的重组胶原、Caha(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医美再生材料)、去氧胆酸等品类,将成为医美行业未来的核心发展赛道。
《科创板日报》11月13日讯(记者 史士云)伴随着新一个财报季的到来,医美上游企业的Q3及前三季度成绩单也陆续披露。在行业价格战火拼、消费端趋于理性、监管收紧的多重背景下,曾凭借野蛮生长实现高速扩张的巨头们,如今集体遭遇业绩“刹车”,陷入营收与净利润双双下滑的困境。
业绩报中释放出的更多信号都在指向,原有靠“一款爆品通吃”的单一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医美行业正从“跑马圈地”的粗放时代,全面迈入拼核心技术、拼产品价值、拼生态建设、拼合规能力、拼综合性价比的精细化竞争阶段,新一轮行业结构性调整周期已然开启。
▌告别“躺赢”时代 ,“爆品依赖”困局凸显
业绩整体“失速”,率先在A股“医美三剑客”身上暴露无遗。
其中,又以超90%的高毛利率被誉为“女人的茅台”的爱美客(300896.SZ)领跌。今年前三个季度,其实现总营收18.65亿元,同比下跌21.49%;归母净利润同比下跌31.05%,为10.93亿元,两项核心指标均创为近十年来首次出现了负增长。
从单季度来看,爱美客的业绩也并未有好转迹象。其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66亿元,同比下滑21.27%,归母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减少34.61%至3.04亿元,这已是其连续四个季度陷入业绩下滑通道。
华熙生物(688363.SH)的业绩表现同样承压。2025年前三季度,其实现营收31.63亿元,同比下滑18.36%;归母净利润为2.52亿元,同比降幅达 30.29%,净利润水平直接跌至近五年以来的最低点。
不过,仅从第三季度的表现来看,华熙生物表现还算差强人意,其当期实现营收9.03亿元,虽同比下滑15.16%,但归母净利润达 3152.85万元,同比增长55.63%,延续了自第二季度以来的利润修复态势。
昊海生科(688366.SH)为“三剑客”里跌幅最小的企业,其前三季度总收入为18.99亿元,同比下跌8.47%,归母净利润3.05亿元,同比下跌10.63%。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拉长时间维度看,昊海生科的业绩波动也极为显著,其2020年前三季度净利润曾大跌超50%,2022年前三季度跌幅超40%,虽后续均在次年实现回暖,但也显示出业绩的不稳定性。另从第三季度来看,昊海生科的营收和净利分别下降了11.29%和11.39%。
不止“三剑客“,其他布局医美的企业同样出现了业绩收窄,增速明显放缓的情况。
曾凭借国内首款获批的“少女针”收获市场热度的华东医药(000963.SZ),其医美业务在今年前三季度并未能带来惊喜。该板块前9个月的营业收入为15.68亿元(剔除内部抵消),同比下降17.90%,其中,华东医药在国内医美业务的运营主体欣可丽美学实现营收7.45亿元,同比下降了18.03%。
由山西女首富执掌的锦波生物(920982.BJ),其主打的胶原蛋白也卖得更吃力了。
前三季度,锦波生物实现营收12.96亿元,同比增长31.10%;归母净利润5.68亿元,同比增长9.29%。尽管维持增长,但对比其近几年的高增长态势,当期营收与净利润增速均创下近五年来同期最低。
另值得一提的是,曾多次蝉联“中国首富”的钟睒睒今年透过旗下两家企业先后注资34亿元成为锦波生物第二大股东,但从其现有业绩来看,该大额资金的注入并未转化为新的增长动能。
也曾享受过“荣光”的医美企业们,如今纷纷遭遇业绩遇冷。对此,MOLY茉莉真香创始人晓东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市场竞争步入深水区后的必然结果。
“从市场经济理论来看,市场竞争会经历完全垄断、相对垄断、相对竞争、完全竞争四个阶段,核心源于供给端与市场端的动态变化。中国医美市场整体增速保持稳定,行业集中度提升与品牌化需求的长期趋势并未改变。但需注意的是,尽管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供给端的扩张速度却呈倍数级提升,这必然会导致企业原本的市场空间被抢占,利润被压缩。” 晓东进一步说道。
晨熹医美连锁机构创始人兼CEO王苍德则对《科创板日报》记者指出:行业竞争加剧,新入局者持续增多是一个方面;
另一个方面,宏观经济周期性承压导致消费信心波动,终端消费者对非必要医美消费愈发谨慎,决策周期延长,直接造成机构客单价增长乏力,高客单产品销售疲软,而头部企业多以高客单产品为主,业绩因此易受波及。同时,行业监管政策集中落地,覆盖多品类的行业乱象整治与税务合规要求升级,短期内大幅推高了企业合规与运营成本,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
此外,王苍德还提到,除了上游企业,中游的医美机构整体业绩也在下滑,尽管部分连锁轻医美机构逆势增长,但难以改变市场整体低迷的态势。
“行业企业还需认清的现实是,‘一招鲜吃天下’的制胜逻辑不再成立,要避免单一产品依赖,仅靠一款核心产品支撑发展的路径变得走不通,过往的市场红利期已经消退。”王苍德说道。
这一说法在企业业绩报告中得到了印证。各家企业虽未在三季报中明确业绩下滑的具体因素,但结合半年报信息,已可窥见端倪。
以爱美客为例,其主力产品“嗨体”作为国内首个获批颈纹修复的三类医疗器械,曾独占赛道,但随着华熙生物“润致・格格” 的获批,“嗨体”一家独大的格局被打破;爱美客另一核心产品“濡白天使”(少女针),既面临华东医药伊妍仕、长春圣博玛艾维岚的直接竞争,还需应对另外9款“童颜针”产品的市场争夺。
激烈的竞争迅速传导至业绩端:今年上半年,爱美客以“嗨体”为代表的溶液类注射产品实现收入7.44亿元,同比下滑 23.79%。以 “濡白天使”为代表的凝胶类注射产品收入4.93亿元,同比下降了23.99%。
▌行业新叙事,需押注多维度增长
历经此前的高速扩张后,医美龙头的“躺赢”时代开始落幕。当行业叙事难再续写高光,头部企业的下一段增长篇章,该如何落笔。
朴拙资本执行合伙人苗天一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者日趋专业,更注重性价比与效果确定性,这使得创伤小、恢复快、价格更透明的轻医美项目广受欢迎。行业K型分层态势加剧,市场分化明显。一端是大众市场,追求“优质好价”的标准化轻医美服务;另一端是高净值客群,他们不仅未减少消费,反而愿意为定制化、长效性的服务支付更高溢价。这种分化就催生了不同业态的生存空间。”
基于此,苗天一认为,对于上游的医美企业而,必须完成从“产品供应商”到“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核心转型。不能仅局限于针剂等产品销售,更要通过技术培训赋能、联合医美方案定制、术后关怀体系搭建等多元举措,助力中游机构提升服务效果与客户满意度,共同做大价值。
这也意味着企业要以全链路服务深度绑定上下游生态,通过输出标准化的技术支持、个性化的方案设计以及系统化的售后保障,既帮助中游机构提升专业竞争力,也通过终端效果的优化强化消费者信任,最终在行业竞争加剧的格局中,构建起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壁垒。
晓东亦指出,医美企业下一阶段的核心打法需聚焦两点。其一为 “渠道深度绑定”,关键在于与渠道方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契约,强化生态协同效应与合作粘性。
其二是“屯兵式布局”,核心在于构建多梯队产品矩阵。通过丰富产品储备形成有效替代与补充,既以优势产品打通医美机构渠道,又依托多产品组合的美学诊疗方案实现盈利增长。
乐普医疗(300003.SZ)堪称“屯兵式布局”的典型例子。作为心血管领域的龙头,面对集采等因素带来的主业增长乏力,其于今年6月凭借自研童颜针的获批切入医美赛道,并以高性价比快速打开市场。其第三季度童颜针与水光针业务首次实现营收8613.67万元,表现超越市场预期。此外,乐普医疗也在布局玻尿酸、肉毒素,形成了医美三大产品矩阵。
其他企业亦在加速扩充新品管线,爱美客推出骨相抗衰新品“嗗科拉”,同时持续推进溶脂针、A型肉毒毒素等产品的临床开发与上市进度;昊海生科计划同步推进外用涂抹式肉毒毒素产品在国内外的临床试验,以实现中美双报上市,目前国内尚未有同类产品获批上市;华东医药正在加速推进重组A型肉毒毒素YY001、Ellansé伊妍仕M型等核心医美产品的国内获批。
“持续扩充产品线,通过丰富品类覆盖医美机构多维度需求,实现对机构产品供给的全面渗透。这种布局既能减少单一产品依赖带来的经营风险,又能借助多品类协同效应,满足机构针对不同消费场景、不同客群的诊疗需求。同时,全面的产品供给还能帮助企业抢占机构货架资源,挤压竞品市场空间,在行业竞争加剧的格局中巩固自身渠道优势。” 王苍德说道。
王苍德还站在医美机构的实际经营角度对《科创板日报》记者指出,对于机构而言,若合作上游企业能提供全品类产品供给,在产品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机构通常不愿对接过多上游服务方。一方面,多渠道合作会显著增加日常管理成本;另一方面,分散采购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不利于整体采购成本的优化。而若从单一上游企业集中采购多品类产品,更符合机构降本增效的经营需求。
在供给端,过往的行业“老故事”已难以支撑企业长远发展,市场迫切要求企业挖掘并讲述贴合新趋势的“新故事”。而在消费端,消费者需求与行为逻辑也在同步迭代升级,催生着行业新的变革机遇。
“未来,单一医美项目的消费场景将逐渐减少,但抗衰仍是核心主线,而男性医美市场与修复类需求则将成为行业新的增长引擎,释放可观市场潜力。”苗天一表示。
具体到产品上,晓东认为,药械组合的水光针、琼脂糖、中面部展位的重组胶原、Caha(羟基磷灰石,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医美再生材料)、去氧胆酸等品类,将成为医美行业未来的核心发展赛道。
今年6月,南京迈诺威医药自主研发的"去氧胆酸注射液"已获得获国家药监局批准,适用于改善成人颏下脂肪造成的中至重度轮廓突出或面部过度丰满,成为国内获批的首款注射类溶脂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