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中小券商再出集约化运营之道,越来越多券商主动入局
①随着集约化运营价值成效被广泛验证,越来越多券商主动入局;
                ②财信证券探索出“3+3+N” 模式融合线上线下,大幅提升服务效能;
                ③对于中小券商来说,即便没有资金规模优势,也能通过体系化设计走出特色集约化运营之路。

财联社11月12日讯(记者 王晨)集约化运营的价值成效正被券商行业广泛验证,越来越多券商主动入局。

入局较早的券商,或搭建全维度数字化体系,或深耕纯线上模式,依托规模效应抢占先机,但中小券商因面临客群规模有限、技术投入不足、本地服务需求强烈的三重困境,难以复制现有路径。

如何在效率提升与区域特色服务间找到平衡?财信证券自2022年起探索的“3+3+N”模式给出了答案。这一模式通过“三循环”数智化运营引擎与“三位一体”服务机制深度耦合,重构“人-货-场”协同关系,既用数字化工具突破服务半径限制,又保留线下服务的温度与区域适配性。

数据印证了财信证券转型成效:传统模式下单个服务经理仅能承载300-1000名客户,而该模式落地后服务容量跃升至2000-7000名,效能提升5-10倍。在行业竞争白热化的当下,这一轻量化、精准化的融合路径,不仅为财信证券打开增长空间,更给众多中小券商提供了可借鉴的集约化转型方案。

财信证券的案例也证明,集约化并非越大越优,也不是纯线上才是正确,关键在于找到符合自身资源禀赋、贴合客户需求的路径。即便没有头部券商的资金与技术规模,区域中小券商也能通过体系化设计,将本地服务优势与集约化效率结合,实现零售业务的提升。

集约化成转型共识,中小券商寻路差异化

当前证券零售财富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一方面,移动互联网重塑用户习惯,投资者对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无界服务需求持续增长;另一方面,佣金率下行挤压盈利空间,传统分散式运营模式效率低、成本高的弊端日益凸显,推动全行业加速集约化转型。

从行业实践来看,证券行业集约化运营已告别“一刀切”的初期探索,进入分层实践期。

头部券商依托庞大客群与雄厚资源,搭建“大而全”的数字化体系,通过规模效应降低边际成本,例如华泰证券历经十年完成渐进式改革,将30万以下长尾客户纳入总部统一服务;东方财富以“纯线上集约化”模式实现全流程数字化运营,互联网渠道获客效率达传统网点的数倍;国泰君安通过成立互联网分公司实现业务集中运营。

但对于中小券商而言,用户规模与业务渗透度有限导致单客服务成本偏高,亟需探索轻量化路径。一方面,技术投入能力有限,难以复制头部券商的“重资产”模式;另一方面,存量客户中本地投资者占比高,对线下服务、区域化资讯的需求更强,单纯照搬纯线上模式易导致客户体验断层。

数据显示,行业内传统模式下单个服务经理仅能承载300-1000名客户,而集约化运营通过数字化工具赋能,可将服务半径大幅扩展。同时,三四线城市及长尾客群的服务覆盖难题,也唯有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集约化模式才能有效破解,这一趋势让集约化成为券商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抓手。

财信证券“3+3+N”模式大幅提升服务效能

面对规模劣势与特色需求的双重挑战,如何在效率提升与本地服务间找到平衡点,成为此类券商转型的核心课题,财信证券的“3+3+N”零售客户集约化经营模式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据财信证券网络金融部总经理介绍,“3+3+N”模式是通过“三循环”运营模式与“三位一体”服务机制的深度耦合,打破传统业务壁垒,构建起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新生态。其中“N”代表围绕核心架构延伸的多元化服务场景与支撑体系,涵盖投顾工具、合规保障、员工成长等多个维度。

如何更直观理解这一模式?其核心逻辑在于重构“人-货-场”关系:“人”即精准画像后的分层客户与赋能后的服务团队,“货”是匹配客户需求的标准化产品与定制化方案,“场”则是线上多终端矩阵与线下营业部联动的无界服务场景。

通过三大要素的高效协同,实现交易服务、投顾支持、客户运营等环节的全链路优化,最终达成业务发展量质双升。

从目前结果来看,财信证券“3+3+N”的融合策略已显现成效,以单服务经理的服务承载为例,从传统模式下300-1000名客户服务量,可跃升至2000-7000名客户,效能提升5-10倍。同时,服务经理的职能履行与客户服务,建立在总部多个专业团队构成的复合型支撑体系之上,形成多维的能力支持网络。

这一模式具体是怎样运作,而带来5-10倍的服务效能提升?

一是运营、服务、展业三大数智化循环为支柱,实现客户转化效率与服务半径、服务品质的飞跃。

运营数智化:构建了“挖掘-决策-执行-反馈”的闭环转化策略。在客户挖掘环节,整合交易行为、风险偏好、持仓结构等多维数据,搭建精准客户画像体系,通过可视化看板实时洞察市场趋势与客户需求;决策环节基于数据洞察设计产品服务方案,运用AB测试持续优化平台交互体验;执行环节开展“千人千面”精准投放,确保服务触达的有效性;反馈环节则通过多维数据复盘,反哺前端挖掘与决策,形成全链路闭环管理。
服务数智化:实现了“效率与温度”的平衡。对于普通客户及基础金融需求,通过APP等平台将线下服务数字化、标准化封装,实现服务产品化传播,大幅扩展覆盖范围;针对高净值客户或复杂投资场景,则通过大数据与AI算法深度挖掘需求,生成个性化投资报告,再由专业投顾提供一对一解读,构建“数据驱动-报告生成-专业解读”的服务链条。
展业数智化:聚焦一线员工需求,打造“工具抓手-数据挖掘-智能服务-成长体系”四维支撑体系。依托企业微信SCRM平台整合资讯推送、业务办理、商机挖掘等功能,让员工展业流程数字化;通过多维数据集成精准识别客户需求与展业痛点;借助智能触达功能实现重要资讯自动转发、关键时点自动提醒;搭建知识库与案例库助力员工持续成长。

二是“三位一体”服务机制重构客户、一线理财经理、总部运营人员的协同架构,依托数字平台实现三端无缝衔接与高效联动,打破了传统线上线下割裂的壁垒。

在客户侧,通过APP、PC、微信等多终端矩阵,实现投资交易、业务咨询、资讯获取等全场景实时交互,提供一站式投资体验。
在一线理财经理侧,借助员工工作台、SCRM展业系统等数字化工具,实现服务流程规范化、内容可复制化、响应零延迟化,大幅提升服务半径与客户满意度。
在总部运营侧,搭建智能运营平台驱动跨渠道、跨部门资源协同,形成“数据洞察-策略制定-效果追踪-策略迭代”的闭环体系。
数字平台作为“虚拟数字中枢”,整合存储客户触点数据、员工服务记录、运营策略效果等信息,形成标准化数据资产库。通过三端数据脱敏流转,客户画像更全面,服务触达更精准,例如员工端收到客户咨询时,可通过工具快速调取客户画像与服务记录,制定“一人一策”服务方案,服务效能数据同步反馈至总部,支撑运营策略动态优化。

首提“高铁1小时”服务圈构想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高净值客户线下服务刚需,财信证券创新性构想“高铁1小时”服务圈,计划布局4家“旗舰”营业部,跨市响应线上高净值客户的线下服务需求,并赋能周边营业部。这一布局既保持了核心客资的集约化运营,又通过区域协同解决了本地化服务难题,实现总部效率与区域特色的有机结合。

这一创新打破了“集约化=总部集权”的固有认知,为区域特色型券商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通过旗舰营业部的标杆效应与辐射能力,既降低了全面铺设高端营业部的成本,又保障了高净值客户的线下服务体验,让集约化运营在规模化与个性化之间找到平衡。

财信证券将持续深化“AI辅助+人类服务”的协同应用体系,推动集约化运营向更高水平迈进。AI技术将深度融入客户画像、策略匹配、报告生成等环节,基于海量市场数据与客户行为,实时生成个性化投资报告,提升策略匹配准确率;专业投顾团队则聚焦深度沟通与情感共鸣,挖掘客户隐性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券商动态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热门解锁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