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自然资源部:加力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完善找矿资金投入机制
Play
语音播报
00:00
/
00:00
00:00
语音播报由AI生成
①要加力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现增储上产目标;
                ②完善找矿资金投入机制,加大中央财政投入,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投入。

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许大纯在学习时报刊文指出,加力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现增储上产目标。科学谋划和深入推进“十五五”期间找矿突破行动,加强“央地企”协调联动,拓展找矿空间。聚焦战略性矿产,突出紧缺和大宗优势矿产,加强基础地质调查和潜力评价,拓展勘查区块来源。完善找矿资金投入机制,加大中央财政投入,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投入。鼓励矿山企业开展深部、边部“就矿找矿”。深化国际合作,拓展多元化资源供应渠道。

以下为原文:

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水平

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书记、局长 许大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强调“要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水平”。《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夯实国家安全基础保障,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重大基础设施安全,加强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储备”。我们必须从战略全局出发,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水平,为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

深刻认识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水平对保障国家安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矿产资源格局深刻调整,供应链不确定性显著增加。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水平,对于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应对风险挑战、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战略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资源安全关乎国家生存与发展,是最基本的安全需求之一。我国是矿产资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但部分战略性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供应链韧性有待加强。国际地缘政治复杂多变、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外部环境,使得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凸显,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唯有将能源资源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行稳致远。大力提高国内矿产资源勘查精度、开采效率和综合利用水平,增加国内能源资源供给的韧性、弹性和可持续性,是有效对冲外部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的内在需要,是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国之大者”。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矿产资源勘查合理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密不可分。传统的粗放式开发模式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容易引发地表塌陷、水体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与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盼存在差距。推动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通过技术创新和严格监管,牵引和倒逼绿色勘查、绿色矿山建设,强化共伴生、低品位矿综合利用,推动尾矿废石综合回收,能够最大限度减少矿产资源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矿产开发活动融入区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矿业发展模式,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要求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自然馈赠,其稀缺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倍加珍惜。过去依靠资源大量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向更加注重内涵提升、效率提高、环境友好的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三率”水平,本质上就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矿业领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通过推动矿产资源产业链向精深加工延伸,提升产品附加值,可以促进矿业转型升级,进而在更高水平上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注入强劲动力。

坚决扛起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水平的政治责任,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

近年来,全国自然资源系统会同有关部门、地方和企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综合利用水平稳步提升,取得显著成效。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深入推进,资源家底进一步夯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大勘查力度,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高海洋资源、矿产资源开发保护水平”。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加快构建“央地企”协调联动、“找评攻”一体化推进的找矿突破新机制,加大科技、人才、装备协同保障力度,在重点成矿区带部署实施一系列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项目。加快政策供给,中央、地方、企业联动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勘查技术方法不断进步,深部探测和找矿预测能力显著增强。相继发现和评价一批大型超大型矿床,在西部重要成矿带、老矿山深部及外围取得重大进展,油气、铀矿勘探取得重大发现,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取得重大突破,新增一批重要矿产资源储量,重要矿产资源保障年限得以稳定甚至延长,为资源安全提供了接续空间。截至目前,绝大多数战略性矿种已完成全国“十四五”找矿目标任务。

矿产资源合理开采水平全面提升,开发秩序持续规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粮食和战略性矿产资源等生产供应,打造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加强矿产资源规划管控和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利用”。目前全国已建成一大批能源资源基地和国家规划矿区,大中小型矿山结构更趋合理,全国大中型矿山数量占比超过50%、产能占比超过80%。加强绿色矿山建设,全国已建成1000多家国家级绿色矿山、4000余家省级绿色矿山。针对紧缺战略性矿产,加力推动生产矿山提产达效,在建矿山快速形成产能。打通堵点难点,调查盘活一批未利用资源,新建一批矿山产能。合理控制稀土、钨等优势矿产开发总量,推动资源可持续供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规范化、集约化程度显著提高。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幅提高,节约集约利用效益显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住资源利用这个源头,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构建政策激励、标准引领、技术推广、典型示范、强化监管等机制,发布实施125个矿种“三率”指标标准,开展共伴生、低品位资源再评价,推广应用300多项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大量以前难以利用的低品位矿逐步转化为经济可采资源,将“呆矿”变“活矿”、小矿变大矿,点石成金,变废为宝,推动矿产品精深加工和产业链延伸,资源产出率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不仅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更减少了固体废弃物排放和土地占用,实现了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矿产资源禀赋总体欠佳,复杂难利用资源占比高,矿业领域创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仍需完善,全面提升矿产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依然任重道远。

奋力开创矿产资源勘查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的新局面,全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战略性矿产资源探产供储销统筹和衔接体系。当前,我国矿产资源需求处于上升期、矿产资源管理政策处于调整期、矿业开发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处于转型期、外部环境处于不稳定期。我们必须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矿产资源安全保障的重要论述精神,积极主动作为,履行责任使命,进一步提升矿产资源勘查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水平,全方位夯实国家矿产资源安全根基。

强化法治政策保障,构建激励约束长效机制。深化矿产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全面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加快《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条例》等配套法规制度“立改废”,推进用矿与用地用林用草用海审批有机衔接。全面推进矿业权竞争性出让,更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生态环境成本。完善矿产资源“三率”标准体系。强化督察执法,严厉打击无证开采、越界开采等违法行为,营造公平、透明、法治的市场环境。

突出规划引领管控,优化资源开发保护格局。谋划好“十五五”矿产资源规划,科学设定找矿增储、开发上产、综合利用等目标任务,科学谋划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加强能源资源基地和国家规划矿区建设,加快形成新的一批国家级矿产资源开采基地。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发展、国土空间格局、生态保护红线相协调。加强战略性矿产资源矿产地储备和保护。科学调控矿业权投放总量和时序,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优势企业和重点区域集聚。健全矿产资源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动态评估资源供应风险,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

加力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现增储上产目标。科学谋划和深入推进“十五五”期间找矿突破行动,加强“央地企”协调联动,拓展找矿空间。聚焦战略性矿产,突出紧缺和大宗优势矿产,加强基础地质调查和潜力评价,拓展勘查区块来源。完善找矿资金投入机制,加大中央财政投入,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投入。鼓励矿山企业开展深部、边部“就矿找矿”。深化国际合作,拓展多元化资源供应渠道。

坚持科技创新支撑,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好地球深部探测与矿产资源勘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集中力量攻克透视地球、探测资源、绿色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加快实现国产关键设备规模化应用。大力推广数字化、智能化先进适用技术,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加强矿业领域人才培养和引进,打造高水平创新团队。

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促进矿业绿色发展。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和保护的全过程。深入开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落实激励约束政策。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完善绿色矿山标准体系,实现新建矿山全部达到绿色矿山标准,生产矿山加快改造升级。严格落实矿山企业主体责任,强化矿区生态保护和修复。

稀土永磁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热门解锁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