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
德国研究团队实现量子光学芯片化突破 | 每日全球科技要闻
2025-11-11 星期二
原创
①欧盟启动5000万欧元基金,扶持初创及中小型企业开发深度科技应对气候变化,聚焦四大关键优先领域,入选企业最高可获250万欧元赠款及1000万欧元股权投资。
②澳大利亚工业、科学与资源部启动"产业增长计划",通过总额1040万澳元的配套资助支持科技创新项目商业化。
科技前沿资讯
关注

▌欧盟启动5000万欧元基金,加速开发深度科技应对气候变化

欧洲创新理事会(EIC)与欧盟气候变化适应任务署(EU Mission on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共同启动一项总额5000万欧元的加速器挑战计划,旨在扶持开发深度科技(Deep Tech)的初创及中小型企业(SMEs),应对欧洲气候挑战。该计划聚焦四大关键优先领域:应对城市极端高温、建设气候智慧型农业、应对水资源短缺,以及优化洪涝和沿海灾害社区防护。入选企业最高可获得250万欧元赠款及1000万欧元股权投资,并享受专业辅导与创新网络支持。

▌欧盟启动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战略咨询,加速核能部署

欧盟委员会宣布正式启动为期四周的证据征集,为拟定于2026年上半年发布的《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s)战略》征求意见。该战略旨在未来十年加速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在欧洲的研发与部署,以助力实现2050年碳中和目标、减少对俄能源依赖并增强产业竞争力。欧委会指出,SMR具备安全、成本与灵活性优势,已纳入《2040气候目标通报》与《核能示范规划》(PINC)。目前超过十个成员国已在国家能源与气候计划中表达建设SMR意向。

▌加拿大与丹麦签署量子技术联合声明,强化研发与人才合作

加拿大与丹麦在“欧洲量子技术大会2025”期间签署量子科技合作联合声明,共同推动多领域协同发展。双方将重点开展量子人才培养与交流、共建开放数据共享机制、合作突破量子供应链关键技术,并通过北约量子社区等多边平台促进研究成果转化。此次合作以加拿大“国家量子战略”为支撑,旨在共同构建安全可靠的量子技术生态,加速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

▌澳大利亚资助三项创新技术产业化,涉及医疗、食品与安防领域

澳大利亚工业、科学与资源部启动"产业增长计划"(Industry Growth Program),通过总额1040万澳元的配套资助支持科技创新项目商业化。该计划旨在帮助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实现技术转化,重点资助符合国家重建基金(National Reconstruction Fund)优先领域的制造业项目。本轮资助包括:190万澳元支持开发发酵法生产类人蛋白质技术;190万澳元推进采用抗菌蓝光技术的智能呼吸管临床试验;160万澳元助力手持式地雷探测设备商业化。该计划通过资金支持与专业咨询相结合,加速澳大利亚创新技术产业化进程。

▌德国研究团队实现量子光学芯片化突破,推动可扩展量子计算机发展

德国领先量子科技公司QUDORA Technologies、弗劳恩霍夫应用固体物理研究所(Fraunhofer IAF)等联合启动SmaraQ项目(2025-2028),成功将量子光学系统集成至芯片。该技术采用氮化铝与氧化铝制备紫外波导,可替代传统庞大光学装置,能够以纳米级精度将光直接传输到量子比特。此举大幅提升光学稳定性,并有望通过半导体工艺实现量子处理器量产。项目获德国联邦教研部(BMFTR)资助,旨在强化欧洲在量子技术领域的自主供应链与竞争力。

▌欧盟VECTOR项目开发绿色勘探技术,推动关键原材料负责任开采

德国弗赖贝格资源技术研究所(HIF)牵头的欧盟“VECTOR项目”联合七国18家机构,推出一系列伦理导向的关键原材料勘探技术,以实现欧洲关键原材料的负责任供应。研究团队结合地球科学、数据科学与社会科学,开发了基于机器学习与高光谱成像的矿产实时分析工具及3D地质可视化平台,实现低干扰、数据驱动的资源勘查。研究强调,未来欧洲在落实《关键原材料法案》,应兼顾社会价值与技术创新,以提升公众信任与供应链责任。成果已发表于《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等期刊。

▌日本筑波大学开发新型显微技术,实现细胞器高分辨率无标记成像

日本筑波大学研究人员利用外置式渐变相衬显微镜(ExAPC),成功实现了对细胞核、线粒体等细胞器的高分辨率无标记成像。该技术有效抑制了传统相位对比显微镜中由衍射引起的光晕伪影,首次清晰观测到细胞内未知分子组成的生物分子凝聚体样结构。该技术为在原生状态下捕捉生物学动态提供了强大工具,有望推动癌症、代谢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相关病理机制研究与诊断策略开发。该研究发表于《FEBS Journal》。

▌德国科学家首次利用深紫外光捕获稳定分子,拓展超冷量子物理新领域

德国马普学会弗里茨·哈伯研究所(Fritz Haber Institute)研究团队首次实现对稳定分子——氟化铝(AlF)的磁光捕获,并以深紫外激光(227.5 nm)成功冷却至接近绝对零度。这是全球首个被俘获的“封壳型”(Closed-shell)稳定分子,标志着超冷分子物理研究的重要突破。AlF具极高化学稳定性,可在多种旋转量子态下实现冷却与控制,为精密光谱学与量子模拟(Quantum Simulation)开辟新路径。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智能化与可持续材料引领全球换热器产业新周期

市场研究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2024–2029全球换热器市场分析》报告指出,能源转型与数字化正重塑工业换热器格局。报告称,氢能生产、碳捕集、数据中心及电动车热管理成为新兴增长引擎,推动换热器从被动部件演进为智能化能源资产。物联网(IoT)、人工智能与数字孪生将实现预测性维护与性能优化,先进材料及模块化设计助力减碳与高效制造。F&S预测至2029年,全球市场竞争将向高技术与服务化转型,亚太地区尤为关键。

▌研究警告:主流AI模型存在安全风险,尚无法安全控制机器人

卡内基梅隆大学与伦敦国王学院联合研究显示,当前主流大语言模型在驱动物理机器人时存在严重安全风险。测试发现,所有受测模型均未能通过关键安全审查,表现出歧视性行为,并批准了可能导致严重伤害的指令。研究人员强调,在制造业、护理等安全关键领域部署大语言模型驱动的机器人前,亟需建立类似航空或医药行业的独立安全认证体系。该研究发表于《国际社会机器人学杂志》。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企业家
联系Ta
联系企业家
为保护双方个人信息请联系您的专属助理进行接洽
我再想想
点击复制
复制成功,请去微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