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红杉、高瓴联手押注 前地平线副总裁入局具身智能 天使轮融3亿
①无界动力天使+轮融资已接近完成,累计融资额超5亿元;
                ②公司创始人兼CEO张玉峰曾任地平线副总裁、智能汽车事业部总裁等。

《科创板日报》11月11日讯(记者 李明明) 具身智能又迎新入局者。

近日,通用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无界动力宣布完成首轮3亿元天使融资,由红杉中国、线性资本领投,高瓴、地平线、华业天成、钟鼎资本、BV百度风投、同歌创投等跟投。

《科创板日报》记者从无界动力进一步获悉,该公司天使+轮融资也已接近完成。天使轮系列累计融资额将超5亿元。

创始人曾任地平线副总裁

无界动力2025年创立于北京,聚焦于构建机器人“通用大脑”与“操作智能”,以通用基础模型研发与通用专家模型落地应用双线驱动,致力于提供软硬一体、高可靠性的具身智能解决方案。

据无界动力方面向《科创板日报》记者介绍,公司创始人兼CEO张玉峰是兼具技术深度与工程化管理能力的跨界创业者,曾先后在Sony、ARM等全球顶尖科技企业总部从事研发管理。

2017年,张玉峰加入地平线,曾任地平线副总裁、智能汽车事业部总裁等,期间实现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辅助驾驶市场份额第一的成绩,并主导与比亚迪、长安汽车、大众集团、大陆集团等国内外头部企业的多起战略合作。

目前,无界动力已组建了具备前沿技术创新与工程落地能力的核心团队。联合创始人兼CTO许闻达为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学博士,博士期间在美国联合创办自动驾驶算法公司Ottomatika,主导实现了全球首个自动驾驶网约车商业化运营,后任卡尔动力自动驾驶副总裁及首席算法架构师。

关于本次融资,张玉峰表示,融资将大幅加速基础模型研发与专家模型落地的双线路径,让团队坚定推进通用操作大脑的长期进化。未来,无界动力将继续聚焦高价值场景牵引的基础模型的研发与迭代。

本次领投方红杉中国合伙人张涵表示,长期关注具身智能的发展演进,更加重视在技术尚未成熟和迅速迭代的阶段,谁能够真正把“从技术到产品,从产品到交付,从交付到规模”的链条打通。无界动力团队在工程化落地与商业生态构建上具有经验和潜力,有机会在场景侧落地领先的应用。

红杉、高瓴联手押注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本轮天使融资由红杉中国和高瓴共同押注,近年来,两家机构均积极押注具身智能赛道。

红杉中国是具身智能领域布局较早且广泛的投资机构,投资覆盖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等多赛道,既包含早期初创企业,也有成长阶段的明星公司。

其中,红杉中国2025年9月以跟投身份参与自变量机器人近10亿元的A+轮融资;与高瓴创投共同押注智元机器人,该公司业务涵盖具身智能机器人及通用具身基座模型,是该领域技术研发与场景落地的核心参与者之一;此外,红杉中国种子基金自2020年宇树科技Pre-A轮起便持续提供支持,见证了其从四足机器人向人形机器人、从工业级向消费级机器人的拓展。

此外,红杉中国还布局了思灵机器人(智能力控机械臂)、傅立叶智能(康复机器人)等多家企业,这些企业虽聚焦细分场景,但核心技术均与具身智能的感知、决策、执行等关键环节深度绑定,共同构成了其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多元投资生态。

高瓴对具身智能的布局亦非单点投资,而是形成了基金联动+全产业链覆盖的格局,从上游核心部件到下游终端应用均有布局,还通过联合设立基金深化生态构建。

2025年7月,高瓴设立上海瓴智新创创业投资合伙企业,9月智元机器人出资成为该基金LP。公开资料显示,目前该基金已投出富兴机电、千觉机器人等项目。此外,高瓴还与智元机器人联合投了灵初智能、xdream robotics等项目。

首代机器人已在工业制造等方向取得突破

具身智能领域一位高管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当前该领域已进入加速发展期,但行业共识显示,实现完全通用泛化仍需十年以上。相较于追求“一步到位”的全能模型,先在垂类领域突破实现“行业级通用”,再逐步拓展泛化能力,是更具可行性的发展路径。当前产业正处于从实验室演示向真实场景价值转化的关键转折期,而现有通用模型在真实场景中的泛化能力与执行成功率,尚未达到商业化部署的合格标准。

为应对这一挑战,作为一家具身智能新秀,无界动力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在基础模型方面,公司正系统性推进算法架构创新与模型迭代,即一个能够真正“理解”物理世界并能驱动机器人跨场景完成复杂任务的通用具身模型,不仅需精准感知3D空间的多模态信息及时空变化,更要在复杂动态环境中实现实时的推理与决策,并最终获得“学会学习”的核心能力。

面对困扰具身模型的数据难题,无界动力在基于仿真、互联网视频等方式追求数据广度的同时,重点开展“真机、真人、真环境”的系统化实践,在工厂产线、商业空间等真实环境中,通过真机运行获取精确的物理交互数据,结合真人示范进行轻量化灵活采集。

此外,无界动力表示,为支撑数据获取及基础模型的创新、迭代与验证,正构建“通用基础模型研发”与“通用专家模型落地”双线驱动的闭环进化体系,以具备商用级任务成功率的通用专家模型实现规模化落地。

据悉,公司的首代机器人平台目前已在工业制造与商业服务两大方向取得实质性突破,开始与国际知名合作伙伴共同推进场景落地的深度探索,将于本月进厂。

创投日报 机器人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热门解锁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