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合肥国资在面板产业最新的8.6代生产线“角逐”中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 ②目前全球已经有4家面板厂商投身于OLED8.6代线的建设中,公开的总投资金额接近1700亿元人民币,是全球面板产业新一轮的“巨头角逐赛”。
《科创板日报》11月11日讯(记者 余诗琪) 重组失败的维信诺迎来了转机。
11月9日晚间,这家面板厂商披露定增预案:第二大股东合肥建曙投资有限公司将以29.37亿元现金认购4.19亿股新股。交易完成后,合肥建曙的持股比例将从11.45%跃升至31.89%,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其背后的合肥市蜀山区人民政府变为实际控制人。
定增预案发布后,维信诺(002387.SZ)连续两日收获涨停板。在投资平台上,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普遍认为维信诺在重组计划失败后,投向合肥国资的“怀抱”,是给公司的经营注入了“稳定剂”。
10月底至今的大半个月时间里,维信诺在交易场的身份发生了180°的大转变,直接从并购的“买方”变成了“卖方”。
10月24日,维信诺(002387.SZ)发布公告,宣布终止收购参股公司合肥维信诺40.91%股权的重大资产重组,并向深交所撤回申请文件。
而这场拉锯了三年时间的并购重组计划也与合肥国资分不开关系。时间回到2022年12月,维信诺刚开始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根据最初方案,维信诺计划以65亿元的价格,收购三家合肥国资背景股东持有的合肥维信诺股权。
标的“合肥维信诺”是维信诺在2018年9月建立的,三个月后就拉来了三家合肥地方国资3个平台(合屏公司、芯屏基金、兴融公司),各自认缴60亿元,分别持有公司27.27%股份。维信诺则成为最小股东,持股比例为18.18%。
据《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这是面板行业常见的“地方政府+面板企业”的合资模式,地方政府以此撬动技术密集、投资巨大的先进制造业,面板企业则可以以较少的资金启动产能建设。
之后,也确实如此发展,合肥维信诺成为了维信诺在华东地区的重要产能基地,其核心资产为一条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具备折叠屏、卷曲屏等高端显示产品的量产能力,并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及车载显示等多个领域。其客户群涵盖多家国内主流终端厂商,是维信诺在中高端显示市场的重要支柱。
2022年开始维信诺就谋划将合肥维信诺彻底纳入上市公司体系内。但事情的发展并不顺利,之后三年里深交所上市审核中心就此对维信诺进行了三轮问询,它也曾调整对价和业绩承诺条款。
但在今年5月,维信诺还是以“方案调整”为由再次申请中止审核,最终于10月24日正式终止交易并向深交所撤回申请文件。
对于终止原因,公司表示,由于本次交易推进时间较长,当前市场环境相较于交易启动时已发生较大变化,为切实维护公司与全体股东利益,经审慎研究并与相关各方协商,最终决定终止该次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事项。
市场普遍认为,维信诺连年亏损、负债高企的经营压力是其撤回重组方案的重要原因。2025年前三季度,维信诺实现营收60.51亿元,同比增长3.5%,其归母净利润亏损16.23亿元。且截至今年9月30日,维信诺的账面货币资金为69.98亿元,流动负债高达252.18亿元,公司资产负债率从2020年的49.43%升至2025年第三季的84.36%。
半个月后,维信诺就发布临时停牌公告透露,正在筹划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事宜,该事项可能导致控制权变更,具体方案尚需进一步论证和磋商。
之后,合肥国资29亿定增预案浮出水面,维信诺也从“买方”变成了“卖方”。这次交易如能顺利完成,确实能一定程度上纾解维信诺当前的债务压力。
而且“买方”合肥建曙与维信诺早有渊源。这家由合肥市蜀山区城投全资控股的投资平台成立于2021年1月,成立仅两个月就从维信诺原控股股东西藏知合手上受让了公司11.7%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
从合肥建曙成立至今,维信诺是其唯一的对外投资标的。
这次合肥建曙直接“豪掷”29亿拿下维信诺的控股权,这家国内OLED行业的重要企业正式投入合肥国资的怀抱。
而这也意味着,合肥国资在面板产业最新的8.6代生产线“角逐”中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
这也是合肥与维信诺最重磅的一笔合作。在去年5月,双方签署新的《投资合作备忘录》,合作建立并运营一条总投资额达550亿元的第8.6代柔性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器件生产线,其中股权投资为330亿元、债务融资为220亿元,以维信诺全资子公司合肥国显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投资、建设、运营平台。
这是安徽新型显示产业有史以来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
据了解,OLED技术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等小尺寸领域,在中尺寸IT市场的渗透率受限于成本和产能,一直处于低位。而8.6代线(玻璃基板尺寸2290mm×2620mm)因其能显著提升对中尺寸面板的切割效率,大幅降低单位成本,被全行业视为攻克IT市场的关键路径。
目前全球已经有4家面板厂商投身于OLED8.6代线的建设中,公开的总投资金额接近1700亿元人民币,是全球面板产业新一轮的“巨头角逐赛”。
四大玩家中,三星和京东方采用是传统的 FMM(精细金属掩模版)技术路线,而维信诺(Visionox)和 TCL 华星则另辟蹊径,正在全力推进 FMM-free(无掩模版)技术。
量产时间和良率表现是巨头们当前PK的重点。三星动作最快,已成功获得苹果青睐,预计将为 2026 年发布的新款 MacBook Pro 系列供货,量产时间最早可能在 2026 年第二季度。
京东方也是合肥面板产业的代表,但这条总投资830亿元的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并没有落地合肥,而是放在了成都。11月3日,京东方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其位于成都的OLED 8.6代线目标在明年下半年实现量产。
维信诺的8.6代产线是合肥当前的“独苗”。这条产线于2025年2月开始建设,10月就举办了项目土建工程B标段封顶仪式,标志着项目从“主体结构施工”进入“设备安装与调试”阶段。
据悉,该生产线满负荷生产后,每月将生产3.2万片8.6代基板,核心采用公司自主研发的ViP(Visionox intelligent Pixelization)技术,较传统工艺在像素密度(PPI)和开口率上具备明显优势。
在11月初举办的世界显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维信诺携带搭载ViP技术的手表、手机及笔电等全系列产品亮相,展示了在亮度、功耗和寿命等性能上的提升。其中,由国际客户定制的4K分辨率ViP+Tandem+LTPO产品首次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