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中远海运秘鲁钱凯港开港一周年,开港以来,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7万标准箱,累计完成汽车操作量15657辆,累计完成散杂货吞吐量111.57万吨。
②随着钱凯港设施功能不断完善优化,货种结构将趋于多元化与高附加值化,预计三至五年内可实现年吞吐量100万TEU。
财联社11月10日讯(记者 张昱彤)11月5日下午2时,国家会展中心香港馆内人流如织。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准时现身,开始了他本届进博会的巡馆行程。这一幕,已是香港连续第八年参与进博会的缩影。
作为进博会的“八年全勤生”,香港此次率领54家企业参展,设立“香港食品馆”和“香港服务业展馆”,参展港企总数达到380家,创下历届新高。在这背后,是一个更深层的命题:在独特优势下,香港如何从“超级联系人”升级为“超级增值人”?
“香港通道”的含金量
“进博会不只是一场简单的商品贸易,它的意义远超普通的贸易展览会。”香港贸发局内地代表钟永喜7日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如此评价。

注:中为香港贸发局内地代表钟永喜
面对“如何衡量参展成功”的提问,钟永喜给出了不同寻常的答案:“进博会有长尾效应,可能今年、明年一直延续下去。我们很多企业去年在这里找到经销商,产品已经在国内天天在卖了。”
他阐释了“香港通道”的战略价值:“香港通道是三年前特首与商务部王文涛部长在进博会启动期间定下的口号。香港作为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在科创、对外文化、贸易、产权等方面的功能,本质上都是一种通道作用。”数据显示,八年来,香港贸发局已组织近400家香港企业参展进博会,累计参展面积超过一万平方米。
从概念验证到全球推广
在冯氏集团中国区总裁办执行副总裁张正才看来,香港的“超级增值人”角色有着实实在在的商业逻辑。

“香港具有独特优势,中国的商业模式或产品落地香港后,可以作为概念验证,成功后在亚洲乃至国际其他地区推广。”张正才向财联社记者表示。
他分享了一个典型案例:2022年进博会后,冯氏集团与香港贸发局合作,帮助四川三星堆博物馆提升文创产品价值和创造能力,从设计到消费者端全程参与。半年内成功推出市场并获得良好反馈。“早在2004年第一季度,三星堆文物连同文创产品到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览,借助香港这一国际化都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海。”
本届进博会的收获更为丰硕。张正才透露,冯氏集团与新加坡新科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帮助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的工业园区实现产品、品牌、供应链和产能的“走出去”,同时还与两家上海医疗机械人公司合作,帮助其出海落地东盟国家。
增值服务多元化演进
本届进博会上,香港的“增值”服务呈现出更多元化的特征。“香港食品馆”内,从传承百年的品珍酱园到研发替代蛋白的食品科技公司益创膳研发,展示了香港食品产业的广度。现场首设的直播间每天直播九小时,帮助港商通过内地成熟的电商渠道寻找更多买家。
在“香港服务馆”,21家企业展示了香港在创新科技、医疗科技、金融与专业服务等领域的优势。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均带来初创公司,涵盖先进能源技术、医疗康复等前沿领域。
香港贸发局主席马时亨教授表示:“进博会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意义重大。香港贸发局坚定支持国家扩大高水平开放,促进香港、内地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充分发挥‘引进来’与‘走出去’功能。”

携手出海的新篇章
从首届进博会至今,香港的角色已悄然升级。钟永喜观察到一个细节:“就算不在活动场馆里,你走到上海不同区域、不同酒店、不同街道,都能看到很多外国朋友。这证明进博会的国际化越来越高。
八年来,香港在进博会上的蜕变,正是其定位从通道到增值平台演进的过程。当全球商机在此汇聚,香港不再只是东西方贸易的桥梁,更是价值创造的加速器——这或许是进博会“八年全勤生”交出的最好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