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权益投资蜕变之路,专访平安基金总经理肖宇鹏:以“平台化”驱动投研体系不断进化
①时隔十年,沪指突破4000点,公募基金规模迈上36万亿大关,多家公司借行情发力;
                ②平安基金主动权益业绩全面爆发,50%基金今年以来收益超50%,构建“一个理念、两个驱动、三多策略、四真机制”的投研体系平台。

财联社11月10日讯(记者 闫军)公募基金三季报披露落下帷幕,截至9月底,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达到36.74万亿元,年内第六次刷新历史新高。

同时,沪指重返4000点,最高冲至4025点,创十年来新高。国泰海通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偏股混合型主动权益公募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超32.48%。公募基金再次出现净值与规模的正向循环迹象。

“924”行情以来,多家基金公司再次聚焦主动权益,纷纷“亮剑”。大厂方面,易方达、富国、广发等头部公司展示出扎实的投研厚度,权益整体业绩位列前茅;中大型公司抓住行情发力,包括塑造工业化投研体系的中欧、以主动产品工具化的永赢、以及构建体系化投资作战能力的平安;中小基金公司也不甘落后,中航、睿远、红土创新同样在用绩优产品进行规模突围。

在这场主动权益大考中,一向被外界视为“固收大厂”的平安基金以“黑马”姿态脱颖而出:国泰海通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30日,平安基金主动权益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达50.11%,52只主动权益产品中26只产品收益超50%,尤其三季度主动权益规模增速翻倍达107.13%。更难能可贵的是,平安基金不仅只有“爆发力”,拉长周期,国泰海通数据显示,平安基金最近十年权益基金平均收益率达183.19%,在88家基金中排名第13;最近七年收益率264.19%,在118家中排名第4。

平安基金总经理肖宇鹏日前接受财联社专访时表示,今年公司权益业务业绩爆发的原因,其实是源于七年前启动的投研“平台化”改革,即通过系统性重构,摆脱对单一基金经理业绩依赖,建设一套可持续、可复制的团队作战系统。“这件事情我们一直在做,只是今年开始逐步显现出成效”,肖宇鹏说道。

随着公募基金行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各家基金公司不可避免的会迎来新一轮转型,如何保持高效运作的同时形成可复用的“组织基因”,这将是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而平安基金在近年的实践和文化引领下,总结出一套“平台化体系”打法,即“一个理念、两个驱动、三多策略、四真机制”,其目标不仅要成为服务提供者,更要成为价值创造者。

三大风格、五大赛道,业绩全面爆发

在高手如林的同业竞争中,跟上节奏并实现弯道超车,这需要基金公司做到前瞻布局产品、深耕投研体系、锻造多风格团队,缺一不可。而平安基金正是做到了,才实现权益业绩的突围。

先看业绩。根据国泰海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平安基金主动权益产品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高达50.11%,在公募管理规模前25大的头部公司中排名第一。近一年收益率达53.41%,在全市场163家基金公司中排名前13%,同样在规模前25大公司中位列榜首。

这种领先并非依靠个别“明星产品”的单点突破,而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在公司旗下52只主动权益基金中,有26只基金年初至今收益超过50%,占比达到50%。全市场选股主动权益基金方面,成长风格的神爱前、黄维和均衡风格的王华、张淼、张晓泉,以及价值风格的何杰、莫艽,他们的代表产品均表现不俗。

同时,平安基金抓住创新药、机器人、人工智能、新消费、港股红利等五大热门赛道的爆发机遇,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今年我们的权益规模,尤其是主动权益的规模实现了翻番。”肖宇鹏表示这种翻番“不仅是净值的增长,我们的净申购资金也增长迅速”,这意味着市场真金白银的认可正在源源不断地涌入。

数据是投资能力最直接的试金石。“今年我们多只产品业绩持续拔尖,这不是某一两位基金经理发力就能做到的,而是我们背后有一套不断进化的体系在运转的结果。

构建“一个理念、两个驱动、三多策略、四真机制”的投研平台

业绩与规模的跃升,根源在于平安基金正在形成一套经过市场周期考验、不断迭代进化的投研平台体系。肖宇鹏表示,权益投资面临三个不确定性,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不可归因、业绩的不可持续性、投资方法的不可复制性。因此,个体很难有“常胜将军”,过程很难“简单归因”。“我们主动权益投研体系需要建立框架、清晰定义、找到策略、迭代进化”。肖宇鹏将其概括成“1234”投研体系平台。

一个理念:坚持做长期正确的事。

投资是门艺术,什么是“好研究”“好投资”,平安基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肖宇鹏表示,“好研究”一是要有人才,建立行业覆盖全面、人才梯队完善的研究团队。近年来平安基金通过外引内培,建立立体化研究团队,资深基金经理“传帮带”,形成“研究员培训体系”。二是要有阿尔法,宏观研究前瞻性分析,中观策略把握行业和风格轮动,微观个股深度研究,基金经理点评打分并提出改进意见。三是要有输出,输出资产配置建议,挖掘个股超额收益,设立对应奖励措施,激励研究员向基金经理主动推荐股票并获买入。“好投资”要业绩稳、牛人多、品牌佳,“业绩稳”即实现超市场、超基准、长期稳健可持续的投资业绩,“牛人多”即投资风格策略多元,成长、价值、均衡三大风格覆盖全面,人才梯队层次清晰,不同风格、不同策略的老中青投资人员形成梯队,“品牌佳”即得到市场和投资者认可,通过平台发展提升品牌价值影响力。

平安基金构建权益投资能力矩阵——“好研究”与“好投资”,按图索骥。同时,公司从创立之初就秉持的“坚持做长期正确的事”的文化持续带来进化的力量。保持开放性与进化性,防止封闭系统带来的低水平“内卷”。

两个驱动:人才与平台的相互成就。

人才与平台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相互成就。足够数量的人才积淀才能催生出一个自进化的强大平台。成功的平台更能吸引培养更多人才,人才是先导,平台是归依,进化是保障。

人才和平台不是取舍,而是反射。平台的作用能有效降低投资不确定性,用平台的边界与能力扩张,来有效克服个体边界与能力的局限性。人才与平台制造了空间,即可归因、可持续、可复制的投资业绩与规模,才能与投资者和股东实现跨时间的价值交换。

三多策略:多团队、多风格、多策略。

构建多团队、多风格、多策略的投研体系,建立应对市场波动的策略组合拳。肖宇鹏表示,公司通过内培和外引相结合,建立八大投研团队,风格互补、协作融合;形成成长、价值、均衡三大全市场主动选股投资风格,提升团队穿越周期的作战能力;研究驱动布局前沿,扩充九大赛道,超30种细分产品策略,把握趋势机会。运用宏观市场是否有需求、中观政策是否鼓励、微观自身是否有能力三把尺子,不断向下深挖细分产品线。

肖宇鹏介绍,平安基金旗下机器人、医药、科技基金,就是多风格、多策略的具体体现。以医药基金为例,医药板块经历了近四年的极端低迷期,平安基金在2023年外部引进基金经理周思聪,坚持布局创新药,相继发行多只产品,陪伴信任他们的机构投资者一起度过了“冰河期”。此前给投资者讲中国创新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产业逻辑,正在逐步被市场验证。

这种基于产业研究的布局,同样体现在全市场基金经理的挖掘上。肖宇鹏提到公司内部培养的基金经理莫艽,他的方法论是纯粹的“自下而上”选股,不理会市场风格,追求的是“企业明年会不会变得更好”。这位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从千万级起步,获得机构投资者的持续申购,规模稳步增长至数亿元。“我们有一批这样的基金经理在,就抹平了业绩的波动性,为投资者带来了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选择。”

肖宇鹏表示,这种多元化投资风格,使得平安基金避免了过度依赖单一市场风格的风险。每个赛道都有自己的“春夏秋冬”,但整体的均衡发展,才能穿越周期,适应不同市场环境。

而“投研平台化”的关键落地点在于“四真体系”——真团队、真机制、真人才、说真话。

一是真团队:投研团队多元风格互补,打破内部隔阂与部门墙,投资理念与成功经验相互传导,以团队力量提升个人成长。肖宇鹏分享了一个生动案例,平安基金今年在创新药、机器人等方向的成功投资,顺利地传导给全市场选股的基金经理,其价值投资、绝对收益等投资理念也深刻地影响了众多基金经理。研究员的多元人才实现补位。研究员的行业分工以守住主业、扩展分工为原则,因此,可让同一投资标的呈现不同投资意见,多方交流提升研究水平。基金经理牵头成立科技,消费、周期、先进制造四个研究小组,由基金经理指导研究员以实战为导向进行研究。通过以老带新方式,投资、研究相互融合和沉淀。

二是真机制:首先是平安基金内部提倡打破资历鸿沟,以业绩论英雄,基金经理研究员之间只有业绩的差异,没有职级的差异。其次是打破“投研两张皮”,研究工作深度贴合投资实战,以价值贡献为导向,绩效透明,奖励到位。肖宇鹏透露,平安基金内部有一套自研系统,详细记录研究员推荐股票任意时间的买卖点、研究观点,就像K线图一样清晰可见。在平安基金,职级被淡化,业绩和方法论的差异被尊重。肖宇鹏介绍,平安基金所有投资决策、研究观点的“数字化留痕”,使得每个人的贡献度一目了然,晋升和激励完全与能力和产出挂钩。

三是真人才:识别真正“阿尔法贡献”,筛选人才,以业绩为标准,能上能下,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强大的体系和文化,最终要落脚于“人”,“公平、透明、赋能”的平台生态则是留住优秀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基础。

肖宇鹏举例介绍,对于左侧逆向风格的基金经理,在市场风格不利时,他能守住下限、少跌就是优秀;而当风格行情来临时,他能否抓住机会才是关键。目的就是让每一位基金经理都能坚持自己的投资信仰,不必为了短期业绩而扭曲策略。

四是说真话:平安基金努力创造敢说真话、愿说真话的文化氛围。不拘泥于传统研究分析框架,研究方法不区分“高低”,提倡简洁、高效、说实话的沟通交流机制,逐步形成愿说真话的氛围,营造了坦诚相见、敢于认错的投研文化。肖宇鹏说:“我们强调实话实说,这种坦诚的文化,反而让大家更能放下包袱,聚焦于投资本质。”

此外,公司对基金经理管理半径的尊重也体现了长期主义思维。肖宇鹏表示,当基金经理主动提出限购或认为当前规模已接近其能力边界时,公司通常会倾向于支持基金经理的专业判断。“我们支持基金经理提出限购等意见,如果规模可能最终会让业绩受损的话,即便是当下做大规模,未来也要为此买单”。

“我们希望表达出对投资业绩负责、而非对短期规模盲目追逐的态度,从根本上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也为基金经理的长期成长创造了健康环境。”肖宇鹏表示,平安基金的目标,不是追求每年都有产品冲到市场最顶端,而是希望打造一批“坚持绝对收益思路、真正为投资者赚钱”的基金经理,形成一个能够持续创造阿尔法的“基金经理集群”。

公募基金动态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热门解锁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