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截至日前,力箭一号已累计将75颗卫星、10吨级载荷送入太空。 ②作为广东省首家商业航天独角兽企业,中科宇航已于今年8月在广东证监局办理IPO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国泰海通证券。
财联社11月9日讯(记者郭松峤)中国商业航天再传捷报,此前宣布IPO辅导的中科宇航成功发射一枚火箭。
北京时间今日11时32分,中科宇航力箭一号遥十运载火箭于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成功发射,以“一箭双星”方式将楚天二号技术试验01星、02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

财联社记者了解到,截至日前,力箭一号已累计将75颗卫星、10吨级载荷送入太空。此外,这是力箭一号的第十次飞行,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中国商业航天发射市场中的主力地位。
发射成本是衡量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指标之一。力箭一号总设计师史晓宁对财联社记者透露,力箭一号火箭主要通过高度集成化设计、快速敏捷的使用模式提高性价比和飞行可靠性,对于单次2吨以下总上行载荷的卫星发射任务,可将每公斤价格降至1万美元以下,在国内外发射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已累计将75颗卫星、10吨级载荷送入太空
财联社记者了解到,相比前几次发射,此次“一箭双星”在可靠性提升方面有了进一步优化。
力箭一号总设计师史晓宁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力箭一号火箭在可靠性提升方面采取了一下两项措施。
“一是利用前序发次的大量测试和飞行数据,形成产品数据包络,通过开展包络分析及时发现产品生产和测试数据的异常;二是通过积累成功子样,形成标准化、表格化的产品验收清单,对关键和重要产品进行100%全覆盖验收。”史晓宁说。
事实上,力箭一号凭借高可靠性和高性价比的吨级班车化发射服务,多次执行国家任务,并承接国际卫星发射订单,在民商火箭发射服务市场持续领跑。根据公开数据,力箭一号在国内商业航天市场的占有率持续领先,承接订单稳步提升,多次实现国际客户高效履约。
为实现如航班般稳定、定期的发射目标,力箭一号总指挥胡小伟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关键瓶颈在于实现火箭研制、生产测试与发射场保障全链条的协同高效。
胡小伟进一步表示,团队从设计源头着手,采用去任务化、通用化与系列化的研制模式,为火箭批量生产、测试标准化与发射航班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发射任务密度持续加大,地面支持系统的快速响应与恢复能力成为新的挑战。胡小伟透露,通过持续优化流程,力箭一号的地面发射支持系统检修周期已显著缩短,快速恢复能力已实现常态化运行,有力支撑了高频次发射任务的有序推进。
已将每公斤发射价格降至1万美元以内
面对国内外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的快速发展,力箭一号作为一款成熟的一次性火箭,如何应对未来市场竞争备受关注。
力箭一号总设计师史晓宁对财联社记者分析称,可回收火箭因需预留部分推进剂,会产生一定的运载能力损失,其在5至10吨以上的大型卫星发射任务中优势明显。而力箭一号主攻中小型卫星市场,通过高度集成化设计和快速敏捷的使用模式,对于单次2吨以下总上行载荷的发射任务,已将每公斤发射价格降至1万美元以内,在当前市场中仍具强劲竞争力。
史晓宁透露,团队未来将通过持续积累飞行数据、进行局部优化来提升运载能力,并借助供应链自主可控等措施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
行业IPO步伐加速
力箭一号的稳定表现,也为其研制主体中科宇航的资本市场之路增添了重要砝码。作为广东省首家商业航天独角兽企业,中科宇航已于今年8月在广东证监局办理IPO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国泰海通证券。
中科宇航的冲刺IPO仅是行业缩影。据财联社记者观察,三季度以来,商业航天领域正迎来一波上市筹备潮。除中科宇航外,微纳星空、屹信航天、天兵科技、蓝箭航天等多家产业链企业也相继完成IPO辅导备案或递交招股书,均聚焦于火箭研发、卫星制造等上游核心环节。
这一趋势与政策支持紧密相关。今年6月,证监会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并扩大适用范围,明确支持商业航天等前沿科技领域企业上市。一位商业航天人士对财联社记者分析称,高频次、高成功率的发射记录,正为商业航天投资市场注入“兴奋剂”,推动产业链价值在资本市场逐步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