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本届大会主题为“智联全球,共建6G技术创新生态”;
②谈及北京6G产业发展未来规划,苏国斌表示,将立足空天地一体通信等优势,发掘“杀手级”应用场景,培育全息通信、无人驾驶等典型应用。
《科创板日报》11月8日讯 11月8日,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牵头编撰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正式发布。
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来我国微短剧快速发展。截至2024年12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首次超越电影票房,成为内容消费的新赛道。微短剧发展呈现题材多元化、制作精良化、产业融合化的特征。与此同时,我国微短剧成功进军海外市场,成为跨文化交流的新兴力量。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我国微短剧应用程序海外市场投放数量已达237款,用户下载量、用户应用内购买收入快速增长,逐步形成以北美市场为重心,辐射欧洲、日韩、中东、东南亚等地区的海外传播格局。
短剧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的同时,另一种互联网时代的短视频内容——漫剧也逐渐崭露头角。
据巨量引擎数据,2025年4-7月,漫剧供给量、播放量及点赞量分别以83%、92%、105%的月度复合增长率高速增长。近半年累计上线作品达3000部,环比增长高达603%,市场规模预计年内将突破200亿元。
国内互联网大厂纷纷下场扶持短剧、漫剧
漫剧,可视作短剧的一种类型,又称动画微短剧,是指对网文、平面漫画或者原创剧本等图文故事的视频化再创作。相较于长视频,短剧和漫剧的制作成本更低、响应更快,适合去中心化和标准化制作,密度更高的“爽感”故事满足用户底层基因需求。
东吴证券称,短剧并非长视频的替代品,而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算法和冲动付费逻辑的全新内容物种。其核心商业模式是一个高效的“增长飞轮”:以ROI为标准的买量投放获取用户,再通过“按集付费”的成瘾性设计实现高效率变现,最后将快速回笼的资金投入再生产,实现指数级增长。
10月以来,国内互联网大厂纷纷推出短剧创作激励计划——
腾讯视频近期正式上线竖屏短剧剧本合作开放平台,宣布将以“全链路收稿孵化+多维度激励赋能”为核心,为创作者提供高效、透明、开放的剧本合作合作模式,并给出了最高单本22万元的奖励扶持;
10月30日,抖音集团短剧版权中心正式面向机构和达人发布《成品漫剧业务合作指引》,为漫剧内容开辟了更系统、更全面的商业化合作路径。11月3日,字节跳动旗下红果上线了红果漫剧APP,同日,百度旗下的七猫小说宣布成立七猫漫剧;
爱奇艺则公布了漫剧合作计划和激励活动,计划显示,漫剧基础分成模式按照可分配收益进行分成,独家分成比例70%,非独家分成比例50%;
10月23日,知乎盐言故事开启了第一期漫剧创作者激励计划,开放知乎IP内容库中10W+的内容版权用于漫剧改编,并提供运营、资金、渠道等多方面的扶持。
AI生成内容的最佳试验场?
AI大模型能力进步正在推动影视行业的生产流程以及产品内容的变革。海外影视行业在经历了最初“AI替代人类”的争议后,以Netflix为代表的影视龙头积极拥抱AI,也涌现了包括Runway在内的工业级AI影视内容生产工具。
与长剧相比,短剧和漫剧容纳了各类奇幻、玄幻等创意题材,这正是AI擅长的领域。凭借节奏快、体量轻、试错成本低的优势,短剧和漫剧或许是AI生成内容的最佳试验场,有望凭借AI的技术优势和IP海量内容,通过走量跑出一条合理的商业化路径。
据华福证券研报,传统制作方式需要90天方可完成的动态漫,通过引入AI进入制作流程可以将制作周期压缩至10-13天,压缩比例近90%。在资金投入方面,AI漫剧单部成本已经可以控制在10万-30万元,并且还会随着技术的成熟不断下降。
互联网大厂们格外重视将AI技术融入短剧、漫剧的生产制作流程中。
如腾讯推出AIGC工具"漫剧助手",帮助创作者快速将小说转化为漫剧;字节跳动通过"即梦AI"与高校合作举办AI动画电影创作周等活动,以此来发掘和培养新一代的AI内容创作者;百度搜索推出AI短剧生成平台,该平台具备自动生成、人机协作等不同模式,可辅助创作者完成80%以上的内容创作。
中信证券称,国内龙头公司积极拥抱AI融入生产流程,同时结合自身内容生态推出AI驱动微短剧产品和新功能。相关公司也在通过自研或合作的方式搭建相关能力,在生产端提升效率,在产品端输出AIGC微短剧以及AI漫剧等新产品。该机构表示看好行业内相关公司因AI应用带来的业绩增量和成本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