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美政府与减重药巨头达成“断崖式”降价协议 国内市场联动效应有待观察
①礼来、诺和诺德的核心药物通过 TrumpRx 平台及医保渠道大幅降价,作为交换,Medicare 将首次为符合条件的肥胖患者报销相关药物;
                ②但美国医保覆盖因法律限制存短期不确定性;
                ③国内同款药价低于美降价后水平,但国内新品迭出,长期或仍会降价。

财联社11月7日讯(记者 卢阿峰)一场关乎数百万患者福祉、撬动千亿级市场格局的“世纪大和解”终于落地。美国政府正式宣布与GLP-1赛道的两大巨头——礼来与诺和诺德达成协议。根据核心条款,两家药企将对旗下所有已上市GLP-1注射剂及即将推出的口服制剂实施史无前例的降价;作为交换,美国政府将首次允许联邦医疗保险(Medicare)为肥胖症适应症的GLP-1药物提供报销。这场“以价换量”的博弈,不仅改写美国GLP-1药物的市场格局,也为全球减肥药定价体系注入新的不确定性。

根据美国白宫披露的细节,上述药品价格将断崖式下降。在TrumpRx直销平台上,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Ozempic,用于糖尿病)与司美格鲁肽减重针(Wegovy,用于肥胖),价格将分别从每月1000美元、1350美元降至350美元;礼来的替尔泊肽减重针(Zepbound)及待FDA批准的口服GLP-1药Orforglipron,则从每月1086美元降至346美元。如果FDA批准Wegovy口服剂型或其他GLP-1口服药物,其初始剂量将通过TrumpRx定价为150美元/月。

所谓TrumpRx,是美国政府主导开发的处方药直销平台,计划于2026年1月上线(TrumpRx.gov)。该项目由特朗普政府主推,旨在让患者可直接从药企购买药品,绕过药房和保险中介体系,从而实现终端价格大幅下降。

医保支付端的放开,则成为药企降价的核心对价。根据协议,Ozempic、Wegovy、Mounjaro(替尔泊肽降糖版)及Zepbound四款核心药物在联邦医疗保险(Medicare)的统一支付价为245美元/月;各州的医疗补助计划(Medicaid)也将以同价执行,仅需州级确认即可落地。这意味着,联邦医保体系将首次为肥胖症及合并症患者承担GLP-1药物费用,Medicare参保人每月共付额约为50美元。

今年Q3,礼来总营收约175.9亿美元,同比增长约54%。其中,公司基于GLP-1/GIP双激动剂的产品(代表为Zepbound与Mounjaro)合计收入超过101亿美元。同时,礼来方面其2025年全年收入预期上调至约630–635亿美元。

诺和诺德方面,Q3收入约为749.8亿丹麦克朗(约合115.3亿美元),同比增长约5%;前三季度,其GLP-1产品组合收入约为1745.77亿丹麦克朗(约269.04亿美元),司美格鲁肽与替尔泊肽的销售额差距越来越小。

值得关注的是,诺和诺德在其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中表示,若近期与美国政府达成降价协议,则其全球销售增长将受到“低个位数负面影响”。

然而,这一“降价协议”尚存在不确定性。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Health创始人赵衡对财联社记者指出,Medicare的报销范围并非面向所有肥胖人群,而是设有严格准入标准,“符合条件的用户仅约占Medicare总参保人数的10%,约600多万人。”他强调,尽管覆盖比例有限,但由于Medicare的支付约束较少,对两大药企而言仍是明确的增量市场。

更深层的不确定性来自法律层面。赵衡指出,2003年《Medicare Prescription Drug, Improvement, and Modernization Act of 2003》(MMA)明确禁止联邦医保为单纯减重药物提供报销。“此次协议中提及的Medicare为Wegovy、Zepbound开通支付渠道,本质上与现行法律存在冲突。在国会未完成修法前,这一覆盖缺乏明确法律依据。”他补充道,“修法需要跨党派博弈,周期漫长,因此短期落地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赵衡认为,虽然表面上药价大幅下调,但考虑到自费市场降价幅度有限、医保落地仍存悬念,“短期内,该协议对美国GLP-1市场竞争格局的实质冲击可能远低于外界预期。”

与此同时,这场横跨大西洋的价格重构,也迅速引发国内行业的关注。赵衡判断,美国的降价逻辑并不会直接传导至中国。“从目前情况看,国内上市的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售价已低于美国此次降价后的水平,不存在直接联动的基础。”

财联社记者在电商渠道查询发现,以最低剂量计算,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诺和泰)售价约419元/针,礼来的替尔泊肽(穆峰达)售价1176元/针,均低于美方协议价;信达生物(01801.HK)的玛仕度肽(信尔美)售价约920元/针。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国家医保目录谈判中,礼来的替尔泊肽也出现在议程中,试图进一步切入院内降糖药市场,争夺司美格鲁肽的份额。

长期来看,国内GLP-1市场的价格下行压力已在积聚。随着恒瑞医药(600276.SH)、华东医药(000963.SZ)、丽珠集团(000513.SZ)、甘李药业(603087.SH)、通化东宝(600867.SH)等多家企业的GLP-1管线提交上市申请或进入临床后期,市场竞争的临界点正在逼近。“从研发进度和申请上市节奏看,未来2-3年内国内将迎来国产GLP-1药物的上市爆发期,而先发企业的低价策略已为后续竞争定下基调,价格战将成为必然。”赵衡向财联社记者表示。

财联社记者行业观察 减肥药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热门解锁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