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因在国联证券重组期内幕交易,顾某以6.78万元盈利换来50万元罚款,罚款额为盈利额7.4倍;
②李某某以5.39万元盈利同样被罚50万元,罚款额约为盈利额的9.3倍。
财联社11月7日讯(记者高艳云)券商分析师高流动现象再添实例。
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原天风证券全球前瞻产业研究院联席院长、海外首席分析师孔蓉将加盟国联民生,出任研究院副院长、海外首席分析师。
公开信息显示,孔蓉拥有超15年证券研究经验,曾连续四年(2021年至2024年)蝉联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海外研究第二名。不过记者查询中证协官网从业人员公示信息发现,目前已无“孔蓉”相关执业记录。业内人士称,孔蓉已从天风证券离职,但尚未正式入职国联民生证券研究院。
目前国联民生分析师数量高达191人,行业排名第5名。国联民生近期分析师有增有减,这一人员变动背后,是合并券商整合推进与行业人才流动的双重趋势。中证协最新数据也印证了“分析师高流动性”这一趋势,2024年执业年限不足3年的分析师占比超六成,离职人次同比增长近三成。
全业务整合加速落地
当前,国联民生正处于“国联证券+民生证券”全业务条线整合快速推进落地阶段。
研究业务方面,据记者了解,国联民生证券与民生证券的研究业务整合已进入收尾阶段。
早在今年8月8日,国联民生发布公告,胡又文任命为国联民生证券副总裁兼研究所总经理。
国联民生研究业务分析师队伍保持较高规模,目前位列行业第五。据中证协官网数据,截至11月6日,其合并后分析师合计191人(国联证券89人、民生证券102人),较2024年1月1日合并前的144人(原国联64人、原民生80人)增加47人,增幅达32.64%。
经纪业务整合也已顺利落地。10月中旬,民生证券经纪业务中枢集中交易系统实现一次性整体切换成功,192万民生证券经纪客户无缝接入国联民生证券UF 2.0交易系统。10月9日切换首日处理迁移客户交易64万笔、交易金额94.76亿元保持“零故障”。
投行业务方面,徐春为国联民生证券副总裁兼承销保荐的董事长。
9月23日,国联民生公告称,已完成发行股份购买民生证券99.26%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相关事项。收购后,国联民生承销保荐与民生证券投资银行业务整合,国联民生承销保荐被确定为投资银行业务整合后的业务开展主体。
在整合推进的同时,国联民生也在拓展新业务领域。10月4日,国联民生证券在官方微信号发文称,国联民生证券香港子公司于10月3日正式获得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核发的交易权牌照。国联民生证券称,依托该牌照资质,公司将全面发力三大核心业务板块,包括投行承销、股票销售、股票托管等。
整合并表及市场回暖,共同推动国联民生证券业绩显著增长。10月30日,国联民生发布2025年三季报,前三季度营收为60.38亿元,同比增长201.17%;净利润为17.63亿元,同比增345.30%。
国联民生表示,业绩大幅增长主要系公司主动把握市场机遇,持续推进各项业务发展,同时将民生证券纳入合并报表范围,证券投资、经纪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等同比显著增长。
规模扩容与高流动并存
国联民生的分析师队伍变动,是行业整体特征的缩影。随着合并券商整合推进与行业生态变化,分析师“有进有出”已成为常态,规模增长与高流动性共同构成行业两大显著特征。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1月6日,证券行业共有分析师5946人,较今年初增加380人,增幅为6.83%。
有分析认为,分析师人数增加主要基于两方面因素,一是人才储备的释放,此前尚处于实习或助理阶段的研究人员在经过数年学习实践后,符合相关考试等要求获得该资格;二是中小券商基于新的业务定位需求,从而组建相关研究所。
分析师最多的10家券商为中金公司(343人)、国泰海通(298人)、中信证券(293人)、兴业证券(196人)、华泰证券(186人)、中信建投(176人)、长江证券(166人)、广发证券(156人)、国金证券(155人)、招商证券(152人)。上述10家券商分析师合计2121人,占比为35.67%。
高流动性则是行业另一突出特点。10月17日,中证协最新披露2024年券商研究业务的情况,从执业年限分布看,在所在公司执业3年以上的分析师2223人(占比39.50%),1-3年的2148人(占比38.17%),1年以下的1257人(占比22.33%),执业年限不足3年的分析师占比达60.5%。
人员流动数据更为直观,2024年,券商离职分析师共988人次,较2023年上升29.66%;同期研究部门新招聘人员1786人次,较2023年减少29.01%。
市场认为,行业供给侧改革及降薪裁员趋势,是导致“离职率高、新聘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