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我与浦东共成长”系列报道 | 中国银行普惠金融服务助力浦东小微企业茁壮成长
中国银行以专业的普惠金融服务,为泰睿思提供金融活水;而泰睿思则以技术突破与市场拓展的成效,印证了普惠金融“精准滴灌”的价值。

财联社11月6日讯 在上海浦东这片科创沃土上,半导体产业作为“国之重器”,正承载着突破卡脖子技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使命。而普惠金融,恰是滋养这片产业沃土的“源头活水”——它不仅要为大企业注入动能,更要为中小微科创企业缓解“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困境。

近日,中国银行上海市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分行与上海泰睿思微电子有限公司的合作案例,成为这一使命的生动注脚。中国银行以专业的普惠金融服务,为泰睿思提供金融活水;而泰睿思则以技术突破与市场拓展的成效,印证了普惠金融“精准滴灌”的价值。双方负责人在采访中表示,这场双向奔赴的银企合作,不仅是两家机构的共赢,更成为浦东乃至上海普惠金融服务科创企业的典范。

中行上海市分行以普惠金融“三维赋能” 打造科创企业“金融伙伴”

作为服务、深耕浦东的国有大行分支机构,中行上海市分行始终将“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与“服务科技创新”紧密绑定。

面对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中小微企业“轻资产、重研发、周期长、传统风控难适配”的特殊性,中行上海市分行构建“战略引领+产品创新+机制保障”三维普惠服务体系,着力解决科创企业的“痛点”与“难点”。

中国银行在浦东的普惠金融布局,从一开始就紧扣国家战略与浦东定位。在上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背景下,中行上海市分行将服务科技领域、科技企业作为普惠金融服务的“重点赛道”,不单纯以企业短期盈利衡量资质,更看重其技术壁垒、研发投入与行业价值。

“对于半导体这类‘国之重器’产业,普惠金融不能只做‘锦上添花’,更要做‘雪中送炭’。我们要让真正有技术、有潜力的中小微企业能获得稳定的资金支持。”中行上海市浦东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财联社注意到,为了让战略落地,中行上海市分行主动融入浦东“政会银企”四方合作机制,与区金融办、科委、集成电路行业协会深度联动,通过政府部门获取重点企业名单与政策导向,借助商会协会、园区招商办筛选有融资需求的优质主体,再结合银行的金融服务能力,形成“政策+资源+服务”的协同闭环。今年1-9月,该行已在浦东累计开展超50场银企对接活动,覆盖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超1500家,为后续服务泰睿思这类企业积累了深厚的行业经验。

针对半导体企业“研发投入大、资金周期长、抵押物不足”的共性痛点,中行上海市分行创新推出一系列适配性强的普惠金融特色授信产品,其中“新质贷”与“惠新贷”成为后续服务像上海泰睿思这样硬科技企业的关键抓手。

据中行浦东地区某分支机构相关负责人介绍,“新质贷”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将企业的科技属性作为核心授信依据——不再紧盯利润指标,而是重点考察研发投入占比、专利数量、核心技术领域等“硬核指标”。以上海泰睿思为例,中国银行在审批时发现,企业虽面临短期毛利率下滑压力,但近三年研发投入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准,拥有3项发明专利与50项实用新型专利,且是豪威集团(半导体标杆企业,证券代码603501)的核心供应商,这些“科技加分项”成为获批1000万元贷款的关键。

而“脱核链贷”则依托产业链核心企业的信用背书,为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增信”。泰睿思作为豪威集团的封测服务商,合作年限超10年,年交易额稳定在7000万元以上,中国银行正是基于这一稳定的产业链关系,为企业争取到更适配的普惠贷款。服务泰睿思的中行客户经理介绍,“这既是对企业技术实力的认可,也是中行践行普惠金融‘降本让利’的体现。”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科创企业而言,资金的“时效性”往往比“额度”更重要,尤其是研发窗口期、订单交付期等关键节点,容不得信贷审批“慢半拍”,中行客户经理深知这一点。在浦东新区区委金融办的牵线下,中国银行为上海泰睿思量身定制了专属普惠金融融资方案,通过优化流程、组建专班,将普惠贷款的审批效率提到了新高度。

从“金融活水”到“发展动能”:上海泰睿思的“破局重生”

如果说中行上海市分行是普惠金融的“供给方”,那么上海泰睿思就是这股“活水”的直接受益者。作为一家深耕半导体封测领域13年的高新技术企业,泰睿思在行业低谷期面临的资金困境,正是众多中小微科创企业的缩影;而中国银行1000万元低息贷款的注入,则让企业实现了从承压到破局的转变,其成长故事也成为普惠金融赋能科创企业的生动注脚。

2012年,上海泰睿思微电子有限公司在临港新片区成立,从一开始就瞄准了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封测环节”——这是芯片从晶圆到成品的最后一步,也是保障芯片稳定性、安全性的“关键工序”。

“如果把芯片比作‘饺子馅’,生产过程中所用到的各类材料比作‘饺子皮’,我们的工作就是把‘馅’包进‘皮’里,再进行严格测试,确保最终的‘饺子’(电子元器件)能稳定应用在手机、白电等终端产品上。”上海泰睿思财务部负责人张超这样通俗地解释企业的产品。

经过13年深耕,上海泰睿思已成长为半导体封测领域的知名企业,不仅是豪威集团的第一大客户(占比超70%),还与美国硅谷的AOS公司(高科技半导体企业)建立了稳定合作,产品间接进入小米、中兴等知名消费电子厂商的供应链。2023年,企业被认定为“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4年又获评“东方芯港成立5周年明日之星企业”,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企业对技术的执着——近三年研发投入累计超1500万元,自主研发的DFN1006微小型集成电路封测技术,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不过据张超介绍,2025年泰睿思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全球半导体行业受外部环境影响,市场竞争加剧,封测服务价格不断走低;另一方面,企业产品中用到的“金线”(芯片封测关键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由于金线采购价挂钩国际金价,2025年一季度金价同比上涨20%,直接导致企业原材料成本增长明显。

“更棘手的是,我们对客户产品的报价在相当长的周期是固定价格,这意味着金价上涨的成本只能由我们自己承担。”张超坦言,“这就不可避免的使企业毛利率有所下滑,但研发投入不能减少,特别是豪威集团正在推进新一代手机芯片的迭代产品,要求我们同步研发适配技术,时间紧迫、压力巨大。”就在泰睿思一筹莫展之际,中行上海市分行的主动介入,为企业带来了“转机”。2025年4月初,该行通过浦东金融办的“企业需求清单”,了解到泰睿思的困境,客户经理第一时间上门调研。“他们没有一上来就问利润,而是详细了解我们的技术工艺、客户关系、研发计划,还特意去车间看了封测产线。”张超说,“这让我们觉得,中行是真正理解半导体行业客户需求和痛点的。”

在中国银行内部“绿色通道”快速审批后,1000万元普惠贷款顺利到账。这笔资金的注入,迅速缓解了泰睿思的“燃眉之急”。“资金到位后,我们不仅跟上了核心客户的需求,在今年6月,我们凭借提前完成的技术适配,拿到了客户新订单,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研发团队不用再为资金发愁,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新产品的预研中,这对企业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事实上,中国银行与泰睿思的合作是长达5年的“长情陪伴”。据财联社了解,早在2020年,在企业发展转型的关键期,正是中行上海市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分行率先为其提供了400万元的授信额度,解决了企业的启动资金需求。“很多银行对我们‘还有顾虑’,不敢大额授信,是中行愿意相信我们的技术方向,给予我们资金上的帮扶。”张超感慨。

从400万元到1000万元,从初创期到成长期,中行的服务始终与泰睿思的发展同频共振。“中行提供的不仅是信贷资金,更是我们长期的‘金融合作伙伴’。他们会主动给我们解读半导体行业的扶持政策,提醒我们关注汇率波动对原材料采购的影响,这些‘增值服务’让我们很暖心。”张超说。

未来,随着中行上海市分行持续深化普惠金融对小微企业的精准滴灌,必将结出更丰硕的果实,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书写更多“普惠金融赋能科创”的精彩篇章。

(来源:浦东区委金融办、财联社)

大金融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热门解锁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