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因在国联证券重组期内幕交易,顾某以6.78万元盈利换来50万元罚款,罚款额为盈利额7.4倍;
②李某某以5.39万元盈利同样被罚50万元,罚款额约为盈利额的9.3倍。
财联社11月6日讯(记者 陈俊兰 赵昕睿)11月4日,以“乘风破浪,向新而行”为主题的开源证券2026年度投资策略会正式启幕。会上开源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刚致辞,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何宁、开源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韦冀星分别从2026年宏观经济形势、中国资产展望等方向做出最新解读。
围绕科技投资主线,一场汇聚开源证券五大首席分析师的圆桌讨论精彩上演。讨论由策略首席分析师韦冀星担纲主持,计算机首席陈宝健、通信首席蒋颖、电子首席陈蓉芳、传媒首席方光照、机械首席孟鹏飞联袂出席,阵容覆盖科技领域核心赛道,为投资者带来深度洞察。
开源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刚在发表致辞时指出,“十四五”收官在即,中国经济在复杂环境中稳健前行,资本市场实现质效齐升,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构筑了坚实金融支撑。随着“十五五”谋划开局,资本市场将在赋能科技创新、提振国内需求中发挥更关键作用,开源证券也迎来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李刚回顾,“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的支持力度,推动长期资金入市、培育耐心资本,有效促进科技-资本-产业良性循环。开源证券在此期间聚焦中小企业服务,新三板业务实现从无到有、由大到强的蜕变,已成为新增挂牌企业数量和督导企业数量双第一的行业龙头,构建起“投行+投资+研究”三位一体的全链条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研究业务方面,开源证券研究所通过差异化布局,搭建了覆盖总量、科技、消费等30余个方向的研究体系,设立北交所研究中心、产业金融研究中心等多个专业平台。同时发起成立中国人形机器人50论坛、并购重组产业研究联盟,连续三年发布资本市场服务专精特新蓝皮书,以高水平研究协同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
展望“十五五”,李刚表示,开源证券将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把功能性摆在首位,坚守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公司将以科技金融为首要抓手,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深化北交所一流券商和最佳中小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商建设,加快向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迈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创新求变,为金融强国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开源力量。
何宁:消费升级与共同富裕是2026年内需增长的新引擎
何宁在策略会上特别强调,消费是其在过去两年一直到现在着重看好的长期方向。中国的促消费一定是放在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之下,扩内需政策是要投资于人。
何宁分析称,居民消费率可以拆解为两个因子:一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即老百姓有没有钱的问题;二是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即老百姓有钱了愿不愿意花的问题。
我国居民消费率跟OECD国家、欧盟相比,大概有15到20个点的提升空间。何宁指出,如果拆解来看,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主要是在消费倾向这个部分偏低,明显低于国际水平。这背后其实是一个收入分配问题,因为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更高。
从消费结构来看,何宁认为未来的消费潜力更多来源于服务消费。目前中国服务消费占整个消费的比重不到50%,发达国家大概是百分之六七十的水平,我们还有10到20个点的空间。
在政策层面,预计将有多方面举措:一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二是健全社会保障,特别是侧重“一老一小”;三是缩小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四是可能通过调整假期制度释放消费空间;五是政策手段或将更加直达。
对于市场关注的财富效应,何宁表示,中国学术研究普遍认为A股的财富效应比较弱。股市财富提升1%,居民的消费倾向提升可能低于0.1%。股票的上涨可能会在餐饮或一些结构性层面拉动消费,但在目前阶段很难在总量上有实质性提振。
韦冀星:从“估值牛”到“制度牛”,因子选择更为关键
站在 2025 年底,开源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韦冀星以 “‘慢牛不慢’到‘平顶非顶’” 为主题,发布 2026 年资产配置展望。他判断,2026年A股将在盈利修复与制度红利的双重驱动下,进入资产证券化率中枢持续抬升的真正慢牛阶段,行情延续性明确。
韦冀星表示,2026年市场判断将沿“承上启下”逻辑展开。“承上”的核心是研判2025年开启的“资产重估”牛市的空间与节奏,其中,证券化率成为关键指引。截至10月30日,A股证券化率为 0.88,对比历史两轮指数牛的水平,他认为当前 A 股总市值仍有显著上行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本轮行情存在显著特殊之处,ETF可能成为本轮居民资金入市的重要新增渠道。韦冀星指出,若ETF持续作为增量资金主力入口,行业分化程度将超历史水平,本轮指数牛赚钱效应会更集中,未来“选行业”的重要性将超过“选股”。
从“资产重估”牛市节奏来看,韦冀星分析,2026年大概率不会出现传统意义上的顶部,“制度牛”驱动下的估值中枢抬升,将推动市场进入更温和的慢牛过渡阶段,2026年前后更可能是“低斜率慢牛”,而非风险更高的“尖顶短牛”。
从市场结构演进趋势看,韦冀星研判,随着行情从“估值牛”向“制度牛”切换,尽管科技仍是核心主线,但市场表现将更趋均衡,因子选择的重要性显著上升。整体而言,2026年A股风格将更趋均衡,科技、“反内卷”、红利三大方向均存机会。
但韦冀星特别指出,明年市场将从“行业贝塔投资”转向“因子投资”,风格切换或更为频繁,因子选择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基于这一判断,行业配置可遵循 “4+1” 思路布局。
圆桌论坛:科技主线多点开花
在开源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韦冀星主持的圆桌讨论环节,开源证券的计算机首席陈宝健、通信首席蒋颖、电子首席陈蓉芳、传媒首席方光照、机械首席孟鹏飞围绕科技投资主线,展开深度策略交流。
过去一年,科技板块持续成为市场活力核心方向。一方面,大模型应用从算力红利逐步渗透至产业端;另一方面,光模块、半导体设备、机器人等硬科技领域基本面显著改善。叠加海外AI浪潮持续演进与国内政策支持强化,投资者核心关注细分方向的成长确定性、估值性价比,以及科技投资从主题驱动向盈利兑现的转型路径。
计算机板块方面,对于板块是否能复制23~24年AI行情贝塔及应用端与基础设施端配置权重。计算机首席陈宝健指出,今年6月以来计算机板块在TMT中表现偏弱,三季度机构持仓处于低位,而电子、通信、传媒均获超配。但从历史规律看,每一轮上涨行情中计算机板块均不缺席,且以高弹性为特征,当前低配置状态正孕育较大投资机会,后续具备充足上升空间与机构加仓潜力,对板块表现保持信心。
作为数字经济基石,通信板块今年热点集中于AI算力基础设施。通信首席分析师蒋颖认为,光模块、液冷、光纤铜缆、IDC等环节中长期确定性较强,将持续受益于全球AI景气度提升。其中光模块技术迭代清晰,今年为800G放量之年,2026年预计迎来1.6T放量元年,龙头企业凭借前瞻研发储备,在硅光时代竞争壁垒将持续强化。此外,卫星互联网作为6G核心发展方向正迈入成长期,重点关注卫星载荷与平台零部件、发射、地面设备及运营四大领域,产业机遇逐步显现。
针对存储芯片价格波动,电子首席陈蓉芳明确存储板块底部已确认,年初行业原厂减产,9月龙头启动提价,预计25年四季度DRAM与NAND颗粒价格将上调近30%,且这一轮涨价景气度有望贯穿明年,甚至持续至2026年二季度。投资机会方面,短期聚焦供给端紧缺品种,DDR4因减产力度大、原厂向DDR5升级及HDD不再扩产,此前涨幅显著;长期则关注AI驱动的需求增长,HBM成为核心赛道,原厂持续投入技术与产能,企业级SSD、DRAM内存条等服务器相关产品将随AI服务器升级实现容量与需求双增,明年量价齐升确定性较高。
“传媒板块具备跨年行情条件”,传媒首席方光照表示,过去五年跨年阶段(三季报后至春节前)传媒行业均处于业绩真空期,市场对短期业绩确定性容忍度更高,更关注长期空间大、收入和流水增长明确的细分领域。过往云游戏、直播带货、短剧等领域均有企业实现快速增长,虽短期因投流、运营成本高利润难体现,但收入与流水增长已验证行业潜力。今年情况类似,传媒跨年行情仍以收入及流水增长为核心支撑,尽管利润端短期难以快速释放,仍是年底至明年初重点看好的领域。
机械领域的人形机器人赛道备受关注,机械首席孟鹏飞认为该领域未来一年将进入量产临界点,核心逻辑包括两方面:一是核心技术突破,AI大模型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使人形机器人升级为智能体,减速器、丝杠、电机驱动器、传感器等核心部件值得重点关注;二是产业端进展提速,特斯拉整机布局海外,国内头部整机企业加速资本化进程。此外,围绕优秀整机企业的生态链协同,同样具备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