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日前,土右旗蒙银村镇银行发文称,自11月5日起,取消五年整存整取定期存款。②这是行业首个明确取消5年期定存产品的案例。③受访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应当是和预期利率未来将下行、息差压力等因素有关。
近日,成都银行发布2025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业绩表现持续强劲,再度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增,展现出稳健的盈利能力和持续的规模扩张动能。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期内,成都银行继续发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区域优势,实施信贷精准投放,对公贷款规模首度突破7000亿元大关,持续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营利持续双增 对公业务继续发力
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成都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77.61亿元,同比增长3.0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93亿元,同比增长5.03%。营收利润双双实现稳步增长的同时,净利润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53.45%,盈利能力持续优化。
与此同时,公司资产规模扩张势头不减。截至今年9月末,成都银行实现总资产规模近1.3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51.39 亿元,增幅为10.81%。贷款总额达8,474.8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49.13 亿元,增幅14.13%。
报告显示,对公贷款业务依旧是成都银行的核心增长引擎。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成都银行的公司贷款和垫款规模首度突破7000亿元大关,较上年末增长974.13亿元,增幅达到16.17%。
据了解,成都银行位于位于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等重大机遇交织汇集的重点区域。过往财报显示,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速推进,成都银行依托区位优势精准发力信贷投放。
成都银行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聚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不断提升价值创造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经营发展实现稳中有进。
零售规模稳步提升 存款“活期化”优化负债结构
报告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成都银行的个人贷款和垫款规模达到1462.1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5.15亿元,占贷款总额比重达到17.28%。
报告期内,成都银行的零售转型战略扎实推进。据了解,自2018年以来,成都银行持续推进“大零售、精细化、数字化”三大转型。截止到2025年上半年,成都银行的大零售品牌持续深化,通过不断丰富多元的产品服务体系,以及数字化创新、精细化管理等措施推动零售业务发展,实施精准营销,有效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客群黏性。
成都银行曾在今年中报中表示,公司充分发挥所在经营区域的地缘优势、资源优势,以及全行多年积累的客源优势,推动零售业务规模与效益稳健增长。
负债端,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成都银行的存款总额为9,864.3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05.73亿元,增幅11.35%。规模继续增长同时,存款占总负债比重达到76.86%,经营结构继续保持稳健。
据了解,近年来银行业息差持续承压,优化负债结构成为行业应对息差下行的普遍有效方式。截至今年上半年,成都银行净息差1.62%,稳定在行业均值之上。随着个人活期存款规模的持续提升,成都银行的负债结构有望获得持续优化。
风险管理保持良好 关注类贷款规模收窄
关于资产质量方面,报告期内,成都银行继续保持良好的风险管理模式。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成都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稳定在0.68%,关注类贷款规模占比降至0.37%,较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资产风险敞口持续收窄。
此外,公司风险抵补能力保持充裕。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成都银行的拨备覆盖率433.08%,贷款拨备率2.94%,其中拨备覆盖率居于行业第一梯队。成都银行此前表示,公司以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纵深推进风险管理精细化和数字化转型为导向,持续健全全面、精准、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其中值得关注的就是,成都银行深入贯彻“早警早解”风险预警模式。定期开展风险大排查和重点领域专项排查,早预警、早发现、早化解,及时有效拆除和降低风险。
在资本充足率方面,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成都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77%,一级资本充足率10.52%,资本充足率14.39%,分别较今年上半年末提升了0.16个百分点、1.28个百分点和1.26个百分点。
根据三季报显示,整体来看,成都银行在区域经济红利、精细化管理与资产质量管控的三重驱动下,报告期内实现了盈利增速与风险控制同步优化,基本面优势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