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OpenAI首席财务官Sarah Friar周三表示,公司近期内并无计划进行IPO; ②她希望美国联邦政府能为未来数据中心项目的融资提供支持。
财联社11月6日讯(编辑 潇湘)OpenAI首席财务官Sarah Friar周三表示,公司近期内并无计划进行IPO。她希望美国联邦政府能为未来数据中心项目的融资提供支持。
在当天举行的一场科技界活动上,Friar对这场可能成为史上最大规模上市计划的传闻泼了冷水。她指出,OpenAI新架构的转型并不意味着即将上市,因为公司当前将优先考虑增长和研发,而非盈利能力。
“IPO目前并不在考虑之列,”Friar表示,“我们正继续推动公司不断发展,以适应我们目前的规模,所以我不想在IPO这个问题上纠缠不清。”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称,该公司曾讨论过最早于2027年上市的可能性,外界估计其上市估值可能达1万亿美元
Friar在最新采访中透露,随着OpenAI将数据中心容量支出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水平,该公司希望美国政府能通过为芯片交易提供融资担保来支持其发展。由于目前AI芯片的折旧率仍不确定,企业为采购芯片所需的债务融资成本持续攀升。
“我们正寻求构建由银行、私募股权甚至政府参与的生态体系,探索政府支持的途径,”她表示。“任何此类担保不仅能大幅降低融资成本,还能提高贷款价值比,即可以在股权部分之上承担的债务额。”
Friar表示,若非如此激进的投资策略,OpenAI的企业和消费业务本可凭借“非常健康的”毛利率快速实现盈利。
“我目前并不过度关注盈亏平衡点,”她坦言,“但若必须实现盈亏平衡,现有充足的利润空间足以通过缩减投资达成目标。”
如何看待循环融资和AI泡沫?
近几个月来,AI企业估值的飙升以及科技公司在数据中心和芯片上的巨额支出,已受到了越来越多市场人士的关注。仅OpenAI一家就承诺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上投入超过1.4万亿美元——尽管该公司至今仍未盈利。
在谈及业内当前对AI泡沫的担忧时, Friar认为,市场过度关注于了人工智能领域可能存在的泡沫,而人们理应对这项技术的潜力抱有更多“乐观”的态度。“我认为,考虑到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以及它能为个人带来的好处,人们对人工智能的热情还远远不够高,我们应该继续努力。”
为了支持其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建设,OpenAI近期与英伟达和AMD等众多美国科技巨头公司达成了一系列重磅交易,这些交易也被不少业内人士批评为左手倒右手的“循环融资”安排——例如,英伟达同意向OpenAI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以帮助其扩建数据中心。作为回报,OpenAI承诺在这些数据中心部署数百万个英伟达芯片。
但在采访中,Friar表示:“我完全不认同这种说法。”
“我们今天都在构建完整的基础设施,让世界拥有更强大的计算能力,” Friar称,“我完全不认为这是循环融资,过去一年我们做了大量工作来实现供应链多元化。”
Friar强调公司正探索ChatGPT订阅业务之外的新收入来源,并特别指出企业级销售占比已从年初的30%提升至当前约40%。她举例称金融服务和医疗等领域的企业客户正从“试点阶段转向全面部署”。
OpenAI正与规模较小的竞争对手Anthropic争夺这些企业客户。尽管该公司拥有压倒性的消费者市场优势,但也意味着需为ChatGPT的非付费用户补贴算力成本,从而压缩了利润空间。
Friar透露,公司年底将拥有约2吉瓦的计算能力用于训练和运行AI模型,较两年前的200兆瓦大幅提升。其中大部分算力租用自微软、甲骨文和CoreWeave。OpenAI同时在自建数据中心。
在谈及OpenAI计划投入使用的计算能力规模时,她表示:“我们讨论的是堪比国家级的部署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