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各款物流人形机器人作业能力的展示基本围绕物料搬运和拣选,而泛化能力并未得到展现;
②业内预计,到2030年,具身智能复合机器人在工业及仓储物流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人民币;
③物流人形机器人正处在“商业化爆发的前夜”,预计未来3-5年,人形机器人有望进入“产业兑现期”。
《科创板日报》11月3日讯(记者 陈俊清) 今日(11月3日),步科股份召开2025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就该公司机器人业务相关进展进行多方面回应。
今年前三季度,步科股份实现营收5.1亿元,同比增长28.4%;归母净利润4453万元,同比增长37.5%。其中,今年第三季度,该公司实现营收1.98亿元,同比增长41.3%;归母净利润1842万元,同比增长96.2%。
关于业绩变化原因,业绩会上,步科股份董事长、总经理唐咚表示,一方面,公司营收规模的快速增长为利润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尽管产品结构变化导致综合毛利率有所波动,但单个产品的盈利能力依然稳健;同时,在扣除股份支付影响后,公司的销售、管理和研发等期间费用合计增幅较小。因此,在毛利随收入增长的带动下,公司最终实现了归母净利润的较快增速。
据了解,步科股份践行将“机器人核心部件”定为战略主航道,提供无框电机、驱动、减速、传感器的关节模组、伺服轮等产品,产品目前主要应用于工业移动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及人形机器人方向。
业绩会上,唐咚透露,2025年前三季度,该公司机器人行业实现收入2.57亿元,同比增长65.96%,收入占比达50.46%。
“2025年前三季度,随着公司在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及人形机器人方向不断突破,机器人方向收入结构有所调整,非移动类别机器人收入占比已经持续提升。整体来看,公司机器人业务主要驱动力来自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及协作机器人等新方向的快速发展。”唐咚如是说。
业绩会上,步科股份董事会秘书刘耘于披露了该公司不同产品前三季度的销售情况。其中,无框力矩电机、伺服模组等产品销量增幅显著。
据刘耘透露,2025年前三季度,步科股份控制系统销售额1.41亿元,同比增长4.85%,驱动系统销售额3.46亿元,同比增长39.59%,驱动系统产品销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控制系统产品销量保持平稳。驱动类产品中,2025年前三季度无框力矩电机销量约4.3万台,同比增长187%;伺服模组销量约6.2万台,同比增长127.6%。
对于海外市场拓展情况,唐咚表示,目前公司海内外营收占比15.85%。“公司未来海外市场仍将以机器人为核心产品方向。此前海外业务偏重标准工业自动化产品,但公司从2024年起逐步将国内成熟的机器人解决方案向外输出。新产品定义均依据海外客户需求展开,设计符合全球安全标准,如iWMC伺服轮、iGMK模组等均已通过升级满足全球销售要求。”
此外,为推动出海战略,步科股份计划通过全资子公司步科香港有限公司在德国投资设立子公司,投资金额10万欧元。
唐咚表示,目前该项目已于2025年9月24日经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相关注册工作正在按计划稳步推进。德国子公司的设立,将作为步科在欧洲区域的重要运营支点,全面负责欧洲市场的销售与推广、供应链与物流管理以及客户技术支持与服务等职能,有望进一步增强对欧洲客户的响应能力与业务覆盖,推动公司出海战略的深入实施。
当前,机器人行业整体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无论是工业移动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市场需求均持续提升。
唐咚认为,工业与物流类机器人已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需求稳定增长;而协作机器人及人形机器人方向,尽管技术仍在不断成熟,但市场热度快速上升,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展现出可观的长期潜力。“公司将持续把握机器人智能化、轻量化、集成化的技术趋势,积极投入关键部件研发,支持下游客户创新发展。基于当前的市场反馈和项目进展,我们对机器人业务的持续成长保持乐观。”
面对下游机器人市场需求不断提升,步科股份也在积极进行产业扩张,据悉,步科股份“常州智能制造生产基地”作为该公司重要募投项目正在建设中。
关于该项目最新进展,唐咚表示,该项目一期工程已竣工并完成了整体搬迁工作,现有产能已进入快速爬升阶段,预计年底可实现最高70万台的电机年产能。通过持续的设备优化和产能释放,2026年电机产能有望进一步提升至100万台。与此同时,项目二期已启动规划设计工作,待全部建成后,将形成总计181万台工控产品的年产能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