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尚太科技三季报解读:研发驱动业绩动能双升,高端布局锚定长期价值

近日,尚太科技发布三季报,在锂电负极材料行业“结构性过剩与高端紧平衡”并存的格局下,前三季度营收与净利润双位数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55.0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2.09%;归母净利润7.11亿元,同比增长23.08%,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速更高达27.69%。

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出货量增速远超行业均值,叠加新产能落地在即与技术突破加速,公司不仅穿越了短期周期波动,更夯实了长期竞争壁垒。这份成绩单背后,是其在研发投入、产能布局、产品结构、成本控制及研发创新上的系统性优势,尤其是其高强度研发投入既支撑了高端产品迭代,也为成本优化提供了技术保障,成为穿越行业周期的核心底气。

业绩数据亮眼:规模扩张领跑行业周期

今年前三季度,尚太科技营收增速显著高于利润增速,凸显规模扩张的强劲动能。单季度维度看,第三季度营收达到21.18亿元,同比增长38.73%,环比增幅亦达20%,创下季度营收新高,印证下游需求承接能力持续增强。

出货量的爆发式增长成为业绩增长的核心支撑。东吴证券研报称,受益于北苏二期10万吨项目满产运行及外协产能的灵活补充,预计公司Q3负极出货量突破9万吨,同比激增41%,环比增长26%。

尽管Q3毛利率受短期因素影响有所承压,单季度毛利率17.33%,同比下降7.39个百分点,但这种调整具有明确的阶段性特征。据东吴证券测算,Q3盈利波动主要源于客户加工费小幅下降、外协占比提升带来的成本变化,以及石油焦等原材料价格阶段性上涨,属于行业周期中的正常波动。更关键的是,盈利修复信号已开始显现,为后续业绩回升埋下伏笔。

增长动能坚实:产能布局与技术突破双轮驱动

公司在产能规划与技术研发上的前瞻性布局,构成了穿越行业周期的核心竞争力。产能端,两大核心项目正加速推进:马来西亚5万吨负极项目瞄准海外高端市场,产品售价比国内高10-15%,可有效规避贸易壁垒,对接特斯拉储能、Northvolt等海外客户;山西四期20万吨一体化项目则聚焦成本优势,坐落于电力资源富集区,投产后电力开支有望显著下降,叠加工艺进步与设备效率提升,将有效优化成本结构。

从投产节奏看,两大项目预计2026年第三季度陆续投产,年底将形成超50万吨人造石墨负极一体化产能规模,有效产能可达40万吨。截至目前,公司预计2026年出货订单达38万吨,涵盖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头部电池企业及海外客户,产能利用率有望维持90%以上的高位水平。值得关注的是,马来西亚项目此前曾计划2026年上半年投产,当前公司加快建设节奏以应对供应紧平衡,进一步保障产能释放节点。

技术端的突破则打开了高端市场空间。产品结构上,快充型负极占比已达35%,毛利率较普通产品高出8-10个百分点,精准契合宁德时代神行电池等超充产品的需求爆发;储能型产品占比15%,专门配套314Ah/320Ah大电芯,深度绑定储能市场高增长赛道。前沿技术方面,硅碳负极中试线已建成,产品克容量达1800mAh/g,膨胀率≤8%,计划2026年量产,2027年能够配套固态电池客户,技术储备与行业前沿同步。

技术突破为公司打开高端市场空间,而研发投入的加大则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核心支撑。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为1.56亿元,同比提升38.35%。公司表示,研发费用提升,主要系公司加大研发投入进行新型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产品、工艺研究,并进行硅碳负极材料产品开发所致。

运营效率的提升同样值得关注。Q3期间费用率降至5.3%,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同比减少21.15%,费用管控成效显著。供应链管理上,公司拟在香港设立子公司负责境外原材料采购,有望平抑焦类原料价格波动带来的成本冲击,进一步增强盈利稳定性。

行业共振与前景:需求升级下的价值重估

公司的业绩表现与行业景气度形成正向共振,高端细分赛道的爆发为其打开成长空间。2025年1-9月全球锂电产量达1590.23GWh,Q3国内负极材料产量同比增长40%,9月单月产量创27.17万吨历史新高,动力与储能市场的双重驱动为负极材料需求提供了广阔空间。机构预测,2026年全球负极材料需求将达250-260万吨,同比增长30%,其中快充与储能细分赛道增速分别达50%和45%,而公司在这两大领域的布局已抢占先发优势。

从产业环境看,海外市场的机遇尤为显著。美国IRA补贴政策2026年加码,马来西亚基地生产的产品出口美国可享受关税优惠,为公司拓展北美客户扫除障碍。国内方面,若2026年储能电池标准化政策落地,将进一步释放储能负极需求,公司储能型产品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资本市场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度也在提升。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共有36个机构投资者持有公司股份,其中23家公募基金新进入场,包括泓德卓远混合A、鹏华优选成长混合A等;外资方面,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占比同比增加0.24%。尽管前十大机构持股比例略有下降,但新增机构的进场显示市场对其产能释放与盈利修复逻辑的认可。

盈利修复的确定性进一步增强。价格端,Q4小客户涨价已落地,大客户价格谈判进展顺利,预计2026年将实现全面传导;成本端,山西四期项目的电力成本优势与工艺升级,叠加硅碳负极量产带来的产品溢价,机构预测公司单吨利润有望从Q3的0.27万元回升至2026年的0.3万元,盈利水平将重回上升通道。

尚太科技2025年三季报所展现的,不仅是短期规模的快速扩张,更是以研发为核心的长期竞争力的系统性构建。在行业整体产能过剩但高端产能紧平衡的格局下,公司通过“国内成本优化+海外高端突破”的产能布局,结合研发驱动形成的“快充+储能+硅基”产品矩阵,成功构筑穿越周期的核心壁垒——研发投入既是当前技术突破的“燃料”,也是未来产品溢价与成本优势的“护城河”。

随着2026年两大项目投产与订单释放,叠加行业需求升级红利,公司有望实现规模与盈利的双重突破。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这家在成本与技术上均具备优势的负极龙头,其成长故事才刚刚进入加速期。

公司经营透视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热门解锁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