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
复星医药三季报:创新药增收18% 集采影响拖累整体营收 战略锚定“临床需求缺口”
科创板日报记者 徐红
2025-10-30 星期四
原创
①最新公布的三季报显示,受集采政策影响,复星医药传统业务承压,但创新药收入保持增长;
②在29日面向媒体的一场交流活动中,“聚焦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这句话被多次提及。
创新药
关注

《科创板日报》10月30日讯(记者 徐红)复星医药(600196.SH;02196.HK)最新公布的2025年的三季报显示,公司整体呈现出“总量承压,结构优化”的发展态势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93.93亿元,同比下降4.91%;归母净利润25.23亿元,同比增长25.50%;扣非净利润15.73亿元,同比下降14.3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3.82亿元,同比增长13.23%。

其中,归母净利润的增长主要来自出售和睦家等非核心资产带来的收益。而扣非净利润的下滑,则反映了在集采等政策影响下,公司传统业务面临一定的压力,同时对创新子公司(如复星凯瑞)的投入加大也暂时拖累了利润。

但与此同时,公司第三季度单季扣非净利润显示有企稳回升迹象,同比增长5.2%。同时创新药业务也保持了较为强劲的增长,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创新药品收入超67亿元,同比增长18.09%

在29日面向媒体的一场交流活动中,复星医药联席总裁、创新药事业部联席董事长兼联席首席执行官、全球研发中心首席执行官王兴利博士这样阐述公司的创新策略:复星医药以仿制药起家,现在正向me-better、best-in-class类药物迭代,并通过与高校合作布局first-in-class的源头创新药。

他强调,这种分层次的产品布局兼顾了企业的生存与长远发展:门槛相对较低、能稳定贡献产值的me-too类产品是支撑;虽具一定风险但价值更高的me-better和best-in-class药物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同时,通过合作投入资源进行真正的源头创新,则是面向未来的战略储备。

面对医药行业“内卷”加剧、政策持续引导回归临床价值的大环境,王兴利博士亦多次提到“聚焦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是复星医药的破局之道。他表示:“我们的研发管线一定是紧密围绕重大临床需求构建。在持续深耕肺癌、乳腺癌等核心肿瘤领域的同时,今年公司重点切入自身免疫这一蓝海领域。”

与此同时,针对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数量上升且年轻化的趋势,复星医药也通过“自研+引进”双轮驱动,加强在帕金森、脑肿瘤、癫痫等疾病领域的布局。

据复星医药医疗器械事业部首席战略及市场官马卓然介绍,公司已初步形成从诊断到治疗、院内院外协同的神经科学解决方案,产品组合包括“磁波刀”、无液氦脑磁图仪、每日只需口服一次的帕金森新药欧捷能(奥吡卡朋)以及在研药物AR1001等。

据悉,复星医药也将作为“全勤生”亮相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而上述神经科学领域的前沿产品均会在进博会上集中展示。

此外,今年的进博会公司还将带来一款“首展”产品——Marie®立式粒子治疗室内系统。与传统设备相比,该系统体积显著减小,能够直接利用医院现有的治疗空间进行快速部署,无需大规模改造场地,大幅降低了建设门槛和成本。

更为重要的是,该技术直击临床治疗中的精准度难题。“以肝癌治疗为例,仰卧时肝脏可能因重力在半小时内下移多达20毫米,而直立位能有效缓解这一问题,这对于需要‘毫米级’精度的粒子治疗至关重要。”马卓然告诉记者。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企业家
联系Ta
联系企业家
为保护双方个人信息请联系您的专属助理进行接洽
我再想想
点击复制
复制成功,请去微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