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
线上销售渠道占比或达七成 国产GLP-1减肥药发力电商
科创板日报记者 史士云
2025-10-29 星期三
原创
①当前互联网医疗用户的一个突出变化是专业认知度正在持续提升,他们不再完全被动接受医生建议;
②在减重市场的线上渠道方面,则与其他赛道存在明显区别,其互联网化、线上化基础更扎实,存量用户也更为庞大。
科创板公司面面观
关注

《科创板日报》10月29日讯(记者 史士云)上海与苏州相距不足百公里,这条直线上串联起了信达生物(01801.HK)的研发核心与生产枢纽。

作为信达生物全球化战略的关键落子,其上海全球研发中心聚焦代谢疾病治疗领域,重点攻关代谢通路新型减重药物研发。

今年6月,全球首个获批的GCG/GLP-1双靶点减重药物玛仕度肽便诞生于此,随后奔赴苏州的规模化生产车间,完成从研发到量产的落地。

“信达生物苏州生产基地目前的布局产能是6万升,这些形似啤酒发酵罐的‘大罐子’,既稳固保障了产品供应,又有效摊薄了生产成本,正是我们能开发出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质量生物药的底气。” 信达生物综合管线首席研发官钱镭日前在京东健康-信达生物(苏州工厂)媒体探访活动上表示。

而产品从生产车间下线后,如何突破渠道壁垒,更快更精准地触达C端用户,同时围绕用户需求构建完整的服务生态,对此,信达生物正推进更多实践。比如,携手电商平台。

今年7月,信达生物曾宣布与京东健康(06681.HK)达成合作,聚焦减重及降糖领域,在供应链、全渠道销售、数字营销等多领域展开深度协同。

实则上,信达生物与京东健康的合作并非双方一时拍脑门的决定,而是顺应行业趋势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政策推动叠加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消费者线上购药习惯逐步养成,既驱动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持续扩容,也带动了医药电商销售规模的同步攀升。有数据显示,目前,线上渠道已成为用户了解体重管理相关内容与产品的核心触达场景,用户占比高达80%。

京东健康慢病业务负责人李艳萍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当前互联网医疗用户的一个突出变化是专业认知度正在持续提升,他们不再完全被动接受医生建议。从平台底层数据可见,药品通用名搜索量较以往增长超三倍,已取代品牌名搜索成为主流,反映出用户对产品的认知不断加深。”

李艳萍进一步介绍,在减重市场的线上渠道方面,则与其他赛道存在明显区别,其互联网化、线上化基础更扎实,存量用户也更为庞大。根据京东沉淀的消费数据分析,2024 年线上减重相关用户人群规模已突破1.2亿。根据数据判断,长期来看,线上销售渠道在减重市场的占比有望达到七成,即便用户首次购买发生在医院端,后续复购仍大概率选择线上渠道。

也正是基于互联网线上渠道带来的契机,已获批的GLP-1产品除布局院内渠道(因一品双规限制,入院进程往往较慢),互联网平台已成为药企开拓院外市场的关键增量平台。包括华东医药的利拉鲁肽、银诺医药的依苏帕格鲁肽,均在上市之初便将电商渠道作为重要突破口。

另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医疗发展至今,其早已不再局限于满足用户线上购药的单一需求,而是通过整合专业医疗资源、数字化工具,乃至大模型数据,为用户提供从健康知识获取、风险筛查、在线问诊、处方开具,到药品配送、用药指导、慢病随访、康复干预的闭环服务。

无论是体重管理人群所需的饮食运动方案定制、用药指导,还是慢病患者的长期健康数据追踪、医患实时沟通,互联网医疗正以更系统、更精准的服务模式,将“卖产品”升级为“提供全场景健康解决方案”,真正实现从“治病”到“防病”“管健康”的理念转变。

信达生物创新事业部负责人杨婧瑜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借助京东健康等电商平台的销售网络,即便在医院覆盖未及的偏远地区与下沉市场,用户也能便捷获取相关产品,而双方的价值远不止于产品的广泛触达。

以京东健康为例,通过将电商平台与互联网医院的深度融合,已实现诊疗、开方、购药、随访及长期健康管理的全流程线上化。这不仅保障了药品可及性,更让患者享受到全链路专业服务,对提升用药依从性、优化健康管理效果意义重大,同时可实现对患者代谢状况的全面长期管理。此类全周期精细化服务与随访,通过其他渠道实现往往需投入更高人力与成本。

据《科创板日报》记者获悉,今年3月,京东互联网医院已正式上线“减重门诊”,通过整合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中医科等多学科力量,可针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体重问题提供专业、个性化的科学减重服务。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企业家
联系Ta
联系企业家
为保护双方个人信息请联系您的专属助理进行接洽
我再想想
点击复制
复制成功,请去微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