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
美国核聚变公司获全球首座商业聚变发电厂阶段建设批准 | 每日全球科技要闻
2025-10-29 星期三
原创
①英国科学家发现经典引力也能产生量子纠缠,对过往量子引力检验提出质疑。
②美国核聚变公司Helion Energy获全球首座商业聚变发电厂阶段建设批准,标志着美国商业化核聚变项目取得关键进展。
科技前沿资讯
关注

▌英国科学家发现经典引力能造纠缠,对过往量子引力检验提出质疑

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的物理学者在《自然》正刊发表论文指出,即便基于经典(非量子化的)重力理论,在结合量子场论对物质的描述后,重力也能够生成量子纠缠。此前,观察质量物体间纠缠被视为量子重力的“证据”,但该研究显示纠缠并非量子重力的必然标志。研究强调,未来设计实验检验量子重力时必须排除经典重力产生纠缠的可能性。

▌美国核聚变公司获全球首座商业聚变发电厂阶段建设批准

美国核聚变能源公司Helion Energy已获美国华盛顿州奇兰县授予有条件使用许可(Conditional Use Permit,CUP),为其在曼加拉建设的 “Orion” 核聚变电厂的发电机房建设扫清地方审批障碍,得以开始推进世界上第一个商业聚变发电厂的下一步建设。该许可标志着美国商业化核聚变项目在规划与监管方面取得关键进展。

▌美国能源部宣布与英伟达、甲骨文建立合作

美国能源部(Department of Energy,DOE)与英伟达和甲骨文10月28日宣布一项标志性合作,在阿贡国家实验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建设能源部历来最大规模的AI超级计算平台“Solstice”。“Solstice”系统将配备约100000片NVIDIA Blackwell GPU,预计2026年交付。该平台将与DOE的科学仪器与数据资产深度连接,用于加速能源、国防、安全、科研模型开发。Oracle则即时提供包括Hopper与Blackwell架构在内的AI计算资源支持。DOE称该合作代表其新型“政府-产业共享算力模型”,加速美国在AI与科学发现领域的领导地位。

▌新加坡拟研究核能部署,尤其关注小型模块反应堆

据World Nuclear News报道,新加坡能源和科技部部长在国际能源会议开幕式表示,新加坡政府正在审慎研究国内部署核能的可能性,尤其关注新兴技术如小型模块反应堆(SMR)等。他表示,作为一座地少人多、可再生能源受限的岛国,新加坡必须追求能源多元化,核能有望成为安全、可靠且具成本竞争力的选项;新加坡已在主要机构内成立核能办公室与核安全司,与美方机构展开合作,同时持续将安全、可靠、可负担与环保等要求置于评估核心。

▌英国第五轮国防创新贷款计划扩大支持范围

英国国防与安全加速器(DASA)启动第五轮国防创新贷款项目。该项目旨在帮助中小企业克服从产品开发到商业化的障碍。该为国防技术成熟度6级及以上的中小企业提供10万至100万英镑、年利率7.4%的低息贷款。第五轮创新贷款扩大了可报销范围,涵盖预商业化销售与营销人力、产品演示设备与材料及营运资金支持。自2021年推出以来,该项目已向11家公司发放990万英镑贷款,撬动2890万英镑私人投资。

▌美国政府与Westinghouse等公司达成超800亿美元的核电协议

美国政府与Westinghouse、Cameco及Brookfield等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美国建造价值至少800亿美元的新核反应堆,以满足包括AI数据中心等高速增长的电力需求。协议规定政府将协助融资与许可审批,并在财务回报中取得权益:当Westinghouse累计分配利润超175亿美元时,政府将获得20%的分成,若公司2029年估值超过300亿美元,政府还可强制IPO并持有20%股权。此举被视为推动美国核电产业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英国设立首套钚氚燃料循环“虚拟控制室”赋能核聚变人才培养

英国原子能管理局(UK Atomic Energy Authority,UKAEA)在其库尔汉校园安装了全球首个用于氚燃料循环的虚拟控制室。该系统可模拟氚燃料循环设施H3AT的关键操作参数与风险场景,用于培训未来核聚变工程师,提升产业链技术能力,并为第三方企业提供测试平台。相关设施标志着英国在核聚变人才培养与燃料循环数字化仿真方面迈出更进一步。

▌斯坦福团队开发“皮肤级”有机生物传感器

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利用可拉伸的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双传感器结构,设计出一款贴附皮肤、几乎不受弯曲、伸缩、温度与湿度变化影响的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通过“差分测量”机制消除噪声与漂移,成功监测汗液中的皮质醇、葡萄糖与钠离子,并在各种环境与机械形变下实现误差降低两位数以上。研究认为,此设备可集成至智能穿戴系统,推动可穿戴监测从运动追踪向真实健康监护迈进。

▌美国防务承包商用物理技术驱动AI重塑航天器设计

美国防务承包商Northrop Grumman与初创公司Luminary Cloud当地时间10月27日宣布达成合作,使用其基于NVIDIA PhysicsNeMo框架的“物理AI”模型,仅需数秒即可完成复杂航天器亚系统(如推进器喷嘴)的高保真模拟,而传统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通常需耗费12小时以上。该技术有望加速航天器设计周期、减少失误重构,并支撑美国正在推进的大规模卫星星座快速部署战略。

▌新加坡研究团队提出轨道“碳中和”数据中心新方案

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自然电子学》发表研究指出,在低地轨道(LEO)建设数据中心可实现碳中和:利用太空中几乎无限的太阳能与极低温度的散热条件,服务器可高效运行,同时解决地面土地与冷却资源受限的城市问题。文章提出两种架构:一是配备AI加速器的轨道边缘节点;二是组成具备高性能处理能力的轨道云数据中心星座。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企业家
联系Ta
联系企业家
为保护双方个人信息请联系您的专属助理进行接洽
我再想想
点击复制
复制成功,请去微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