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中车资本表示,随着完成对特邦新材的投资,中车资本及主发起基金将持续关注新材料领域; ②本次A轮融资为特邦新材首次对外融资。
《科创板日报》10月29日讯(记者 李明明) 近日,桂林特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邦新材”)宣布完成A轮融资,由中车资本主发起的华舆高新交控(芜湖)产业链投资基金联合完成投资。
特邦新材成立于2000年,注册地位于桂林市,法定代表人为谢优明,注册资本7366.4万元,隶属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旗下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属非上市央企三级子公司。其是专业从事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超硬材料制品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我国最早从事超硬材料研究与应用的单位之一。
据了解,公司以超硬材料工具及配套设备为核心板块,主要产品有金刚石绳锯系列产品及配套设备、激光焊接金刚石系列工具、PCBN及金刚石超硬复合材料制品、复合刀具等。
超硬材料以其莫氏硬度≥10级的特性,被誉为“工业牙齿”和“终极半导体材料”,主要包括人造金刚石、立方氮化硼(CBN)及其复合材料。中国超硬材料产业自1963年首次合成人造金刚石以来,经历了从技术跟跑到全球引领的跨越性发展。
《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国内超硬材料企业总数众多,形成“中上游材料集中、下游应用分散”的产业格局。
其中,河南占据全国超一半的工业金刚石产能和80%的培育钻石产能,并形成郑南商许超硬材料集群(郑州、南阳、许昌、商丘)。
其他区域中,南株洲聚焦硬质合金刀具,江苏丹阳布局超硬材料产业链,山东、河北、广东等地在金刚石线锯、磨料磨具领域各具特色。
国家也在频出政策引导产业升级,《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将复合超硬材料列为关键战略材料。
市场的高端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半导体领域,金刚石热沉片是下一代高功率芯片散热的核心材料,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超200亿元,国内企业加速推进8英寸缺陷单晶量产;新能源领域,金刚石绳锯切割效率较传统砂浆切割提升3倍;军工领域,金刚石窗口材料可承受3000℃高温,广泛应用于导弹整流罩、激光武器。
一位硬科技领域分析师对《科创板日报》记者总结,中国超硬材料产业已从“全球制造基地”向“技术创新高地”跨越,但高端产品仍需突破“卡脖子”技术。随着政策红利释放与半导体、新能源等战略需求爆发,预计2030年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具备纳米结构调控能力和定制化解决方案的企业将主导全球竞争。
中车资本表示,随着完成对特邦新材的投资,中车资本及主发起基金将持续关注新材料领域并深化央企混改合作。
作为国内超硬材料领域的资深企业,此次融资不仅为特邦新材的技术迭代与市场拓展注入资金活水,更标志着央企产业资本深度布局战略性新兴材料领域,为超硬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搭建起“资本+科创+产业”的协同桥梁。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本次A轮融资为特邦新材首次对外融资,本次投资方中车资本成立于2015年,由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全资设立。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市。
中车资本以中国中车资本平台和金融服务平台为基本定位,聚焦中国中车的核心主业、战略新兴产业链。截至目前,中车资本投资项目约50个,包括禾臣新材料、孔辉科技、智同精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