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口子窖Q3营收接近腰斩,净利润锐减超九成,堪称上市以来“最惨”单季表现。
②口子窖Q3净利润下滑程度,远超多数券商预期。
③业绩恶化之际,今年Q3口子窖实控人之一的刘安省减持了公司1000万股份。
锚定技术升级,业务结构优化明显。10月27日晚,爱尔眼科(300015.SZ)披露今年三季报,最新财报显示,公司在行业调整周期中展现出龙头稳健韧性。
报告期内,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4.8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25%,营收规模稳步扩大;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达31.19亿元,同比增长0.2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50.78亿元,同比增长18.14%。
报告期内,公司 “1+8+N”战略布局再取得新进展,继上海爱尔、南宁爱尔、湖北爱尔、安徽爱尔、沈阳爱尔、贵州爱尔等大型旗舰医院相继投入运营后,深圳滨海爱尔于今年开启医疗服务,通过升级诊疗环境、强化科研平台建设,有效提升爱尔区域眼科服务能力。
有医疗行业资深人士指出,医院开业之初,前期门诊量处于爬坡阶段,尤其是大型医院,折旧、摊销、人力等成本费用对利润端形成阶段性压力,但随着业务量持续提升,规模效应将逐步显现,经营状况得到一定改善。
业务结构优化明显 技术升级作为“突围”重点
爱尔眼科持续将技术升级作为“突围”重点。具体分业务层面看,在屈光手术领域,面对消费环境疲软和行业竞争加剧双重影响,公司持续加大技术投入,始终与世界先进接轨。
公司率先引入并推广“全飞秒Pro”“全光塑”“全飞秒4.0”等领先术式。“全飞秒Pro”搭载蔡司机器人全飞秒Visual Max 800设备,大幅提升手术精准度,缩短手术时间。据蔡司官方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30日,全国装机已覆盖60余家医院,其中爱尔眼科已装机20台。通过“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公司屈光结构不断优化,实现了患者满意度和先进术式占比的双提升。
据了解,公司业务端数据显示新术式占比显著提升,传统术式占比相应下降,推动了屈光业务平均单价的稳步回升,平均客单价提升超5%。此外,有市场信息表明,ICL V5新型晶体有望在年底前获批引入,爱尔眼科作为眼科龙头将率先获益,这将进一步优化公司业务结构。
在白内障业务层面,公司积极顺应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带来的市场变化,一手抓“普及”,利用公司网络及分级诊疗体系优势,提高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及便利性。据悉,前三季度公司白内障手术量持续增长,让更多患者受益;一手抓“升级”,持续加强技术迭代和科普推广,通过特需门诊和国际诊疗业务满足患者更高层次的需求,由此推动公司功能性晶体占比,特别是三焦晶体等功能性晶体及飞秒白内障等术式应用,实现业务结构优化。
在视光服务层面,公司在青少年近视防控基础上进一步做深做实,通过建立档案、定期复查、及时反馈等方式从根本上增强防控效果,从根本上落实党和政府的相关目标和要求。与此同时,公司着手拓展成人配镜服务,从单光配镜向“视觉健康管理”转型,在部分医院试点后取得了良好效果,有望成为未来视光“蓝海”。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认为,老视门诊、干眼治疗等新业务试点逐步推开,有望成未来公司业务增长新引擎。老视手术目前在国内普及率极低,发展还处于早期阶段,根据欧美等发达市场的经验,相关需求空间非常大,随着适龄段人群支付能力的提高和对视觉品质的追求,老视管理市场未来有望出现较大的增长。
全面进入AI智慧眼科医院赛道
今年以来,爱尔眼科以全面推进“有温度的AI智慧眼科医院”建设为核心,已逐步搭建起“关键基础能力建设--大数据治理--智能模型开发--大网络连接--智能体应用”的“五位一体”布局。
在9月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九次眼科学术大会上,爱尔眼科携手华为正式发布《爱尔眼科AI战略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系统擘画“创建更有温度的AI智慧医院,重构未来眼健康生态”的战略蓝图。
《白皮书》指出,AI不仅有望整合多源复杂数据,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诊疗知识体系;也能帮助基层医生接近专家水准,使医疗服务更加均衡;还能让科研人员突破经验局限,更快探索疾病机制和新疗法;更能通过智能化交互改善患者体验,让疾病防控更早、更有效。
在技术底座层面,爱尔眼科构建了“三驾马车”:一是“AierGPT”眼科垂类大模型,采用“领域原生模型核心+认知融合+动态知识引擎”的混合架构,通过整合大量眼科领域资源,加强大模型眼科领域专业知识,已实现眼健康科普知识问答、门诊病历质控等功能;
二是与中科院计算所合作打造的联邦协同平台(FedEye),则通过“数据不动、模型动”的方式,在保护隐私前提下实现数据共享,并提供算法支持,帮助眼科医生快速构建医疗辅助AI模型,为跨院区、跨国界的科研协作提供了新路径。
三是智能“Agent”生态,可将爱尔眼科的整个业务体系(AHIS、AEMR、APACS、ACRM等)视为一个巨大的、动态的“上下文知识库”,凭借其分层自治的“规划-调度-执行”模型,能辅助医生进行最优的治疗方案决策。其中,爱尔眼科自研的“智能客服”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它以“AierGPT”为底座,为患者提供科普问答、就医导诊等服务,优化患者就医体验,扩展访客渠道,提升服务覆盖率。
在当前行业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爱尔眼科 “向内提效、向外拓新”。向内提效方面,推进大区合并、管理扁平化改革;向外拓新方面,AI 赋能诊疗、推广老视手术与干眼治疗等措施,通过“降本-增效-拓新” 的正向循环,对行业调整期进行主动回应。展望未来,有眼科行业资深分析师认为,近年来医疗行业普遍承压,爱尔眼科优化业务结构,满足患者多层次需求,以技术升级换长期空间,以结构优化抵御行业波动。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以及人们对更高品质视觉质量的追求不断提升,眼科诊疗需求长期增长的趋势没有改变。通过此前爱尔眼科公布的诊疗量增长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