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私募MOM产品今年备案产品创新高,达到58只,为近6年来最高。
②理财资金正在通过MOM产品进行大类资产配置,其中信银理财和光大理财参与频繁。
③银行理财与保险资金,正成为券商在私募MOM领域瞄准的关键客群。
▼热点导读
银行理财前三季度成绩单出炉,创造收益近5700亿,非理财公司规模大幅压降3成
金价波动大银行“变阵”防范,交行积存金起点金额将启动“浮动”机制,大行近期密集提示风险
私募MOM成委外资金“新宠”,今年备案数创近六年新高,这些理财子是重要“金主”
基金投顾业务已六年,规模与业绩大盘点,谁是耐力跑者?
▼资管要闻
银行理财前三季度成绩单出炉,创造收益近5700亿,非理财公司规模大幅压降3成
银行理财前三季度的官方成绩单出炉。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今日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季度报告(2025 年三季度)》(简称“理财三季报”)。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理财存续规模32.13万亿元,较年初增加了2.17万亿。
从结构上看,顺应理财专营化要求,非理财公司的产品规模成持续压降态势,三季度末其规模同比下降28.01%至2.85万亿元。
收益方面,2025年前三季度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5689亿元,其中三季度为投资者创造收益1792亿元。
详情参见:
https://www.cls.cn/detail/2178551
私募MOM成委外资金“新宠”,今年备案数创近六年新高,这些理财子是重要“金主”
股市火爆,私募MOM正逐渐成为委外资金的“新宠”。财联社获悉,市场两大“金主”——银行理财与保险资金,正成为券商在私募MOM领域瞄准的关键客群,一场新的业务竞逐已经开启。
财联社梳理发现,今年,私募MOM产品已备案58只(名称中含“MOM”),为近6年来最高。其中,10只MOM产品名称显示,其资金来源是理财公司,表明理财资金正在通过MOM产品进行大类资产配置。
详情参见:
https://www.cls.cn/detail/2178144
基金投顾业务已六年,规模与业绩大盘点,谁是耐力跑者?
2025年,我国基金投顾业务来到六年发展的重要时点,试点转常规也正被期待。
回溯2019年,首批18家机构获批试点,为基金投顾业务埋下种子;六年间,版图持续扩容,截至2025年试点机构已增至60家,覆盖券商、基金公司、银行及三方销售机构四大领域,形成多元化竞争格局。
券商作为核心参与主体之一表现尤为亮眼:头部券商中,如华泰证券上半年投顾规模突破210亿元;中小券商也有亮点,如华安证券签约资产较年初激增237%,华宝证券规模翻倍。更关键的是,基金投顾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多家券商基金投顾客户盈利占比维持高位,客户复投率普遍超60%,不断提升买方投顾模式的价值。
详情参见:
https://www.cls.cn/detail/2180144
海南前三季度金融运行平稳 跨境资管试点已有投资者“尝鲜”
10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前三季度海南省金融运行情况。
据媒体报道,今年前三季度,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围绕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与封关运作需求,加力落实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金融运行呈现“总量增长、结构优化、成本降低、开放深入”的特点。
此外,备受瞩目的海南自贸港跨境资产管理试点业务取得实质性进展,人行海南省分行根据4家试点发行机构(金元证券、万和证券、汇百川基金、鹏安基金)报备的试点规模材料,完成4家发行机构申请的50亿元人民币试点规模核定。
仅隔一天,10月17日,已有两家试点发行机构发行的试点产品完成境外投资者认购,境外投资者资金从投资账户到银行代销账户及产品募集账户,划转顺畅、高效,标志着试点政策顺利落地。
私募备案8935只创新高!前三季度同比高增89%,收益超30%,头部私募多点突围
2025年私募行业的主旋律,正在数量回升与质量反弹之间奏出和鸣。在穿越式行情与结构性机会并存的背景下,私募基金备案数量持续飙升,头部机构率先提速扩张,而业绩端的集体回暖则进一步催化了行业的活力释放。
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市场私募证券产品备案量达到8935只,较去年同期增长近九成,创下近年来同期新高。与此同时,百亿私募整体收益亦不遑多让。纳入统计的62家百亿私募中,超九成取得正收益,平均回报达28.80%,其中量化策略表现尤为突出,38家百亿量化私募平均收益高达31.90%,在高频轮动的市场结构中跑出超额曲线。
详情参见:
https://www.cls.cn/detail/2176755
首批19只债基三季报率先出炉,净值最多增长9%,纯债基波段交易维持收益
基金产品三季报披露的大幕徐徐拉起。截止10月24日,已有19只债券基金率先发布了三季报。
据财联社梳理,从已公布季报所显示的策略来看,三季度债市调整,部分纯债基金采取波段交易的操作维持了收益。混合债基在三季度表现较好,已披露的债基中净值单季最多增长了9%。在债市调整后,部分混合债基已在三季报中表示,注意到了债券资产的机会。
详情参见:
https://www.cls.cn/detail/2179940
养老基金Q3重仓股曝光!新进20只个股前十大流通股东榜,鼎通科技获增持家数最多
近期,A股上市公司三季报加速披露,前十大流通股东数据透露出机构行踪。Choice数据显示,截至发稿,养老基金三季度新进入20家个股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其中,鼎通科技新增养老基金持股家数最多,达到2家。此外,北方铜业、海油工程、艾比森、湖北宜化、东华测试、圣晖集成、精锻科技、盛弘股份、同飞股份、海油发展、汉钟精机、中铁装配、恒辉安防、值得买、凯因科技、科拓生物、润本股份、洁雅股份和热景生物新增养老基金持股家数均达到1家。
详情参见:
https://www.cls.cn/detail/2180655
保险ABS成险资配置“香饽饽”,三季度规模近千亿,7月单月登记超400亿
保险ABS又迎来增长。财联社据中保保险资产登记交易系统有限公司披露数据进行对比梳理,今年三季度,有11家保险资管机构登记ABS,数量合计28只,较二季度增长9只,三季度规模合计944.82亿元。
从月度分布来看,7月是登记最为活跃的月份,共有12笔产品完成登记,规模合计417.81亿元,无论数量还是规模均占据绝对主导。8月和9月的登记活动显著放缓,数量分别降至5笔和11笔,规模分别为143.07亿元和383.94亿元。
详情参见:
https://www.cls.cn/detail/2179496
又到“固收+”基金高光时刻,多只业绩亮眼,选错产品却成亏损的“固收-”
今年以来股市震荡回暖,“固收+”基金的业绩弹性也随之提升,多只产品实现了亮眼业绩。
绩优“固收+”基金普遍维持了相对较高的股票仓位,且精准把握了热门板块的投资机会。而与绩优产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固收+”产品的股票仓位偏低,今年仍处于亏损状态。
业内人士指出,“固收+”产品在震荡市下具备较高的配置性价比,但如果选错产品则可能会变成“固收-”。因而投资者在挑选“固收+”产品时,需要关注基金公司投研实力、基金经理经验、产品历史业绩和回撤控制情况,同时还要关注“+”策略清晰度,了解股票仓位上限、投资方向及风格是否契合自身投资方向。
详情参见:
https://www.cls.cn/detail/2178427
公募再成定增大户!今年来300亿公募资金入局定增,浮盈超百亿
在今年市场震荡的背景下,定向增发成为公募基金重新重视的资产配置工具之一。数据显示,截至10月22日,已有37家公募机构参与A股定增,覆盖18个申万一级行业的74家公司,合计获配金额达到302.92亿元,同比上升28.5%。同时,整体浮盈金额达到108.45亿元,浮盈比例为35.80%,定增收益回暖态势明显。
个股方面,59只定增股票获配金额超过1亿元,其中6只股票获配金额在10亿元以上,覆盖电子、基础化工、医药生物等热门行业。电子行业定增规模最大,合计获配金额近90亿元;而从收益来看,基础化工、有色金属等周期板块则体现出更高的浮盈弹性。
详情参见:
https://www.cls.cn/detail/2179207
▼机构动态
金价波动大银行“变阵”防范,交行积存金起点金额将启动“浮动”机制,大行近期密集提示风险
随着金价持续高位震荡,银行积极调整策略应对市场波动潜在风险。
10月24日,交通银行在官网发布公告称,自2025年10月27日9时30分起,该行“贵金属钱包”积存计划的起点金额将不再固定,而是调整为“随金价浮动”的模式。具体而言,客户设置的积存金额需大于等于实时金价,并满足交易递增单位为100元整数倍的要求。
财联社记者梳理发现,跟其他银行做法一样,交通银行此前也多次对贵金属积存业务门槛进行调整。业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改为“浮动起点”机制后,实际上是将价格风险更直接地传导给投资者,会比上调起购点金额的做法更为灵活。
详情参见:
https://www.cls.cn/detail/2180171
光大银行调整代理上金所个人贵金属业务,无持仓将逐步解约,多家银行同日提示风险
当更多银行开始调整黄金业务时,投资者需保持更多警惕。
光大银行发文称,自10月20日起,对签约代理上海黄金交易所现货及延期业务且无持仓的客户,该行将通过系统调整逐步解除业务委托关系。同时,光大银行还将调整合约保证金。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举是为了更好保护投资者权益,保护其远离高杠杆的黄金衍生品业务。
详情参见:
https://www.cls.cn/detail/2174256
国内首家2万亿券商诞生,中信证券资产规模冲新高,前三季度净赚232亿
随着券商三季报密集披露,行业高增长态势逐步明晰。截至10月24日,已有6家券商及上市主体披露2025年前三季业绩,净利均实现显著提升。尤为引人关注的是,中信证券总资产规模突破两万亿元,成为国内首家迈入“两万亿俱乐部”券商。
中信证券2025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8.15亿元,同比增32.7%;实现归母净利润231.59亿元,同比增37.86%,ROE达8.15%,同比增加1.85个百分点,盈利超历史最高水平。
详情参见:
https://www.cls.cn/detail/2180325
片面宣传业绩,私募违规又一案!还协助投资者提供虚假收入证明
浙江证监局最新公告,因存在六类违规行为,浙江觉航基金及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和总经理冯炎英均被出具警示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并在收到决定书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提交书面报告。
据处罚决定书,浙江觉航基金存在的违规行为涉及募资宣传、信息披露、内控治理的多个业务链环节。
其中,存在于募资宣传环节的违规行为包括:一是未履行特定对象确定程序即推介基金产品,二是片面节选少于6个月的过往整体业绩或过往基金产品业绩进行宣传,三是为投资者出具虚假收入证明提供便利、对收入证明的审查流于形式,四是委托不具有基金销售业务资格的机构募资并支付其介绍费。
详情参见:
https://www.cls.cn/detail/2180726
降字当先!又一波通知存款调整潮,多家中小银行取消自动转存,能否助推“存款搬家”?
又见中小银行取消通知存款自动转存业务。
10月20日下午,贵州务川农商银行发文称面对通知存款产品进行调整,已于10月17日取消通知存款产品的主动转存功能。10月21日,财联社记者查询发现,仅在贵州省内近期已经有超十家银行机构发布此类公告。此外,近期北京银行也在官网发文,自10月起新办理的单位通知存款,原则上挂钩北京银行挂牌利率。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举是为了响应监管部门关于落实通知存款、协定存款利率自律要求的结果。相比中小银行,绝大部分国有行、股份行和上市城商行已经于去年下半年率先调整,取消了此类高息存款产品的自动转存功能。
详情参见:
https://www.cls.cn/detail/2175708
百亿私募数量突破百家!一个半月新增9家,主观强势归来
净值与新发双增,百亿私募数量迅速破百。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10月22日,百亿私募数量增至100家,10月新增4家,9月以来新增9家。
此轮扩容中主要以主观私募为主,9月以来新晋9家百亿私募,主观策略私募占6家,混合策略为2家,仅大道投资1家量化私募。9家百亿私募中,红筹投资、源峰基金、上海新方程私募、望正资产旌安投资是重回百亿阵营的熟面孔,正瀛资产、开思私募、太保致远(上海)私募和大道投资为首次新晋百亿私募。
百家百亿私募中,量化私募数量最多,为46家;主观紧随其后,共44家;混合策略私募有8家;另有2家机构尚未披露投资模式。
详情参见:
https://www.cls.cn/detail/2177214
▼市场动态
上周,部分权益指数实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上证指数上涨2.88%,深证成指上涨4.73%,沪深300上涨3.24%,上证50上涨2.63%,创业板指上涨8.05%。而中证1000、2000分别上涨3.25%、3.75%。
上周,TMT板块领涨,通信、电子、电力设备行业领涨;农林牧渔、食品饮料、美容护理行业小幅下跌。
(数据来源:Choice,财联社整理)
上周,主要利率债收益率震荡上行。截至10月24日收盘,1Y、5Y、7Y国债分别报收1.48%、1.62%、1.77%,分别较前一周收盘变动8BP、3BP、4BP;10Y、20Y、30Y国债分别报收1.85%、2.2%、2.21%,分别均较前一周收盘变动3BP、4BP、1BP。
(数据来源:wind,财联社整理)
据国信证券统计,上周新成立基金28只,合计发行规模为154.96亿元,较前一周有所增加。此外,上周有30只基金首次进入发行阶段,本周将有23只基金开始发行。
据华西证券不完全统计,上周,理财规模维持正增,不过增量边际放缓,仅较前一周环比升189亿元至30.50万亿元。
纯债类理财产品净值企稳回升,区间负收益率下降。上周,纯债类产品净值持续上涨,短债类产品单周收益率为0.05%,中长债类为0.06%。在此背景下,区间负收益率下降,滚动近1周理财产品负收益率环比降3.58pct至3.32%。拉长期限来看,滚动近三个月产品负收益率持续下降,环比降1.33pct至1.73%。
上周,随着部分理财产品净值回升,理财破净水平也同步下降。全部产品破净率环比降0.86pct至0.9%。拆分各机构观察,国有行、股份行以及城农商行环比分别下降0.65pct、0.45pct和1.99pct,至1.4%、0.8%以及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