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2024年年底,湖北省首次开展全面清理国有“三资”的工作,全省共清理出国有“三资”21.5万亿元。 ②湖北省国资委已经将“三资”管理改革纳入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明确了省属企业将分三年,完成盘活低效闲置资产1500亿元的总体目标。
《科创板日报》10月22日讯(记者 余诗琪)近日,湖北省大力推进国有“三资”改革的消息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据“湖北发布”10月20日消息,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李殿勋在武汉市调研国有“三资”管理改革并召开推进会部署安排重点任务。
在推进会上,李殿勋指出,深化国有“三资”管理改革、加快建设大财政体系,是应对当前稳增长、防风险、保民生的关键支撑。要进一步深化认识,更加深刻把握“一切国有资源尽可能资产化、一切国有资产尽可能证券化、一切国有资金尽可能杠杆化”三项原则,更加科学运用“能用则用、不用则售、不售则租、能融则融”四种方式,进一步推动全省国有“三资”管理改革取得更大成效。
市场敏锐地捕捉到了湖北省的动作,“三个一切”原则被解读为该省将通过国有资产撬动巨额资金杠杆,创造出新的机会空间。
社会关注首先传导到了湖北省内的上市国企中,中百集团(000759.SZ)、武汉控股(600168.SH)、东湖高新(600133.SH)、湖北广电(000665.SZ)等在10月20日至22日期间都涨幅明显。武汉控股甚至因这3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涨幅偏离值累计超20%,提醒投资者关注交易风险。
就此,《科创板日报》记者咨询了湖北省属国资人士与市属国资人士,他们都表示有关注到这一政策风向,但对于政策如何与实际业务结合还在研究中,目前了解到的案例大多与资产证券化有关,如洪山人工智能大厦通过在上交所发行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CMBS),成功融资3.01亿元。
事实上,“三个一切”原则并不是新近提出的。
2023年,时任湖南省常务副省长的李殿勋已经在长沙提出了“三个一切”原则,并在岳阳、长沙等地都启动了“三资”改革的工作。2024年12月31日,李殿勋调任湖北省委副书记,并在2025年1月当选湖北省长。
今年2月,担任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的李殿勋主持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明确提出要在国有“三资”管理改革方面坚持“三个一切”原则,全面清查“土地、矿产、林业、水利、能源、数据”六类国有资源,“实物、债权、股权、特许经营权、未来收益权”五类国有资产,以及“闲置和低效”两类国有资金。
在他调任前的2024年年底,湖北省首次开展了全面清理国有“三资”的工作,据湖北省财政厅负责人介绍,全省共清理出国有“三资”21.5万亿元,初步实现财政资源统筹的集聚效应。
当时的说法是:这是湖北省历史上首次基本摸清政府家底,为化解债务风险、拓展融资空间、扩大有效投资提供基础。
今年以来,湖北在国有“三资”管理改革上已经有了不少动作,动作主要集中在资产证券化方面,如武汉市政府运用REITs推进产业园证券化,东湖高新区在成功发行光谷软件园、“互联网+”项目产业园区REITs、融资15.75亿元基础上,推进超10亿元其他产业园区进入发审流程;洪山国投以持有的13处共1655套保障性租赁住房作为底层资产,开展 ABS(Asset Backed Securitization)业务,发行了湖北省首单保障性租赁住房 ABS等。
湖北省国资委也出台了相关文件。今年9月,省国资委印发了《省属企业深化“三资”管理改革行动方案》,要求省属企业按照“资源资产化、资产证券化、资金杠杆化”原则,全面推进“闲置资源确权、低效资产盘活、优质资产上市、管理提质增效”四项重点任务。
具体到目标上,湖北省国资委已经将“三资”管理改革纳入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明确了省属企业将分三年,完成盘活低效闲置资产1500亿元的总体目标。
按照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在《湖北省深化国有“三资”管理改革推动大财政体系建设走深走实总体工作方案》中的规划,12月10日前,各市州将汇总本地区国有“三资”管理改革的工作情况,之后适时组织召开全省改革总结推进会,推动建立健全国有“三资”管理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国有“三资”盘活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