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已有156份券商研报或文章发布,覆盖55家券商研究所,多家头部券商发布系列深度研报作专题解读; ②李求索强调,资本市场有望呈现“长期”、“稳进”趋势,可重点关注数字科技、空间经济、高端制造等领域。
财联社10月22日讯(记者 陈俊兰)展业环境愈加复杂多变,风险管理已成为各券商实现战略目标与稳健经营的核心保障,首席风险官(CRO)的作用愈发重要。
2025年以来,券商董事长、总经理等核心高管的变动已成常态,首席风险官的职位调整同样频繁。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年内至少已有4家券商调整首席风险官,分别为浙商证券CRO邓宏光、诚通证券CRO李枫、爱建证券CRO张文景以及德邦证券CRO高立。
记者了解到,国投证券因工作安排调整,原副总经理赵敏不再同时担任首席风险官、合规总监及合规法务部总经理,上述三个岗位的职责暂由新任总经理廖笑非代为履行,根据规定,代行期限将不超过6个月。
年内从头部券商到中小机构,多家公司先后官宣新任CRO履职,这一现象不仅折射出行业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空前提升,更揭示出在监管趋严、风险复杂化、战略升级的多重背景下,券商风控体系正经历深刻变革。
CRO变动折射行业三大趋势
从2023年以来,两年时间内至少有10家券商更换了首席信息官,年内至少已有4家券商调整首席风险官。
1月27日,浙商证券公告,由董事会秘书邓宏光接替张晖,代行首席风险官。资料显示,邓宏光历任天同证券与东方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等职,2011年加入浙商证券。在浙商证券任职期间,邓宏光先后担任总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长、浙商资管副总经理等职,2023年10月接替张晖任浙商证券董秘,并兼任浙商投资、浙商资管、浙商资本的董事。
4月30日,李枫正式接任诚通证券合规总监兼首席风险官。履历显示,李枫历任证监会北京监管局机构一处、公司二处主任科员,后在信达证券、大和证券(中国)等机构担任法律合规部门负责人,加入诚通证券后曾任合规管理部执行总经理、总经理。
7月,张文景正式出任爱建证券首席风险官。履历显示,张文景拥有多年行业从业经验,曾先后在招商证券和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任职,2022年6月加入中金财富证券担任风险管理部负责人,离任中金财富后加入广发国际。
德邦证券刚刚在9月宣布拟聘任高立担任公司首席风险官一职。公开资料显示,高立在证券行业从业十余年,曾任职于长江证券,后加入民生证券。曾先后担任长江证券另类投资财务总监、民生证券财务副总经理、民生证券财务总经理、民生股权投资基金财务总监、证券监事、董事等。
从年内新履职的券商首席风险官来看,多数新任者均有在多家券商任职的经历,且不少人同时具备合规管理领域的实战经验。若将观察周期进一步拉长,从全行业首席风险官的过往职业路径分析,多家券商的首席风险官曾有监管机构从业背景。
值得注意的是,在岗位设置上,券商对首席风险官的职责赋予也体现出“一专多能”,比如同时兼任合规总监或财富管理业务总监等。这也体现了通过职责协同,进一步强化风险管控与业务发展的联动性,实现对合规风险、业务风险的统筹管理。
在申万宏源执委、首席风险官李雪峰看来,近年来,券商首席风险官变动确实较为频繁,这种变动趋势标志着行业正经历从“满足合规风控底线”的内部控制,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风险管理价值创造的历史性转变。
“这需要一批专业工作者深入钻研、系统思考那些‘难而正确、难而长期’的课题。”李雪峰表示,未来风险管理需要全面实现与资本管理、资源分配的深度融合,持续推动风险管理体系在新形势下的创新升级,从而为券商高质量发展构筑坚实屏障。
年龄跨度凸显理念差异,“经验+创新”构建风控新生态
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证券行业至少有51位首席风险官,他们学历普遍偏高,最常见的是硕士学位。记者统计了其中41位首席风险官的履历资料。数据显示,这一群体年龄分布于38岁至59岁之间,结构呈现显著集中特征,54岁至56岁的资深管理者占比高达36.6%,形成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力量。
从人才结构来看,券商首席风险官(CRO)群体正呈现鲜明的代际融合特征。与此同时,一批具备国际视野与创新思维的80后高管正快速成长,通过数字化风控手段为行业注入新动能。这种兼具深度与广度的人才梯队,正推动形成契合时代特征的多元化风险管理生态。
70后CRO往往具备“宏观视角+稳健风格”的双重特质。大多经历过资本市场多轮波动,从研究所、财富管理、自营投资等业务条线逐步转型至风险管理岗位,对市场风险有着深刻的切身体会。在实际工作中,会更加注重风险管理的持续性与稳定性,例如在设置风险限额时,会结合经济周期、行业景气度等长期因素动态调整,避免因短期市场波动导致过度风控。与此同时,成长于中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期的他们,对金融工程、科技工具的应用有着较高的接受度。
80后CRO则以“创新思维+精准风控”为鲜明标签。他们成长于金融科技快速普及的时代,对量化模型、区块链、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更为娴熟,擅长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识别潜在风险。
李雪峰提到,理想的风险管理团队,需要这种“经验”与“创新”的有机结合,需要“业务、风控、数字化”三位一体推进专业能力建设。既要有对金融本质和周期规律的深刻理解,也要有对创新业务和技术的快速学习与应用能力,才能构建一个既稳健又富有弹性的风险管理体系,这是应对未来复杂挑战的关键。
从“内控者”到“战略伙伴”,CRO角色定位迎来重塑
随着资本市场改革深化与行业竞争加剧,券商对风险控制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在资源投入上呈现“全方位、高力度、重科技”的显著特征,从人力、技术、制度等多个维度构建更为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以应对信用、市场、操作及合规等多重风险挑战。
在风险控制的人力配置上,结合记者从业内人士的采访综合来看,券商普遍加大专业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核心举措集中在两方面:
一是重点吸纳具备金融工程、数据分析、法律合规、监管从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熟悉量化风险模型、衍生品风险计量、跨境风险管控的专业人士,部分头部券商风控团队规模较往年增长10%~20%,且团队成员中拥有CFA(特许金融分析师)、FRM(金融风险管理师)等专业资质的比例显著提升。
二是完善风控组织架构。进一步明确风险管控的权责边界,多数券商在总部层面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委员会,由高管直接牵头;同时向下延伸风控触角,在投行、资管、经纪等核心业务条线设立专职风控岗位,实现“总部统筹+业务线嵌入”的双层管控模式,部分券商还针对信用债违约、跨境业务合规等重点风险领域,成立专项风控小组,提升风险响应效率。
在李雪峰看来,一名优秀的首席风险官,必须兼具“科学家”的严谨审慎与“商业伙伴”的精通业务,其终极角色是保障公司基业长青的“守门人”。“在坚守风险底线这一不可动摇的前提下,我们必须以更加开放、积极、创新的姿态,深度融入公司发展的全过程。”他强调,“这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挑战,更是我们不容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