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10月21日,全球首个实现“海风直联”的海底数据中心项目在上海临港正式落成。 ②未来,各方还将共同启动500兆瓦海风直联海底数据中心战略合作。 ③今年6月17日,位于海南陵水的海上风电融合型海底数据中心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
《科创板日报》10月22日讯 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巨大的风电叶片旋转着,为海底的数据中心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这副曾经存在于想象中的图景,正悄然变为算力产业的现实。
10月21日,在上海临港,全球首个实现“海风直联”的海底数据中心项目正式落成。相比陆上传统数据中心,该项目具有绿色低碳、算电协同的优势,绿电占比超95%,能够省电22.8%、省水100%、省地90%以上,是新型算力基础设施的创新代表。
据悉,未来海底数据中心还将与深远海风电场结合,构建更大规模算力中心。在昨日举行的项目落成与规模化拓展交流会上,海兰云、申能集团、上海电信、上海仪电、中交三航局等在现场举行签约仪式,共同启动500兆瓦海风直联海底数据中心战略合作,各方将在能源供应、网络支撑、算力运营、工程建设等领域协同发力,推动项目规模化拓展。
数据中心为何要建在海底?作为由机房、服务器和传输网络组成的精密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素来面临高计算需求与庞大电力消耗之间的矛盾。根据《数据中心综合能耗及其灵活性预测报告》,到2030年,我国数据中心用电负荷将达1.05亿千瓦,远超全社会用电量增速。
因此,海底数据中心的能耗优势得以显现。据海兰云总经理苏洋介绍,海底数据中心是利用海水做自然冷却,然后减少消耗,同时也几乎不消耗淡水,通过液冷技术提高了服务器的密度,同时带来了算力的提升。就成本而言,可将冷却的能耗从40%—50%降到10%以下,整个系统对比陆地数据中心减少30%—40%的能耗。
未来,“海风直联”将成为海底数据中心规模化构建的关键预期。从政策面来看,海风有迎合深远海产业趋势的需要。今年初天风通信团队称,目前国内已在6个省份划定了深远海示范项目,预计后续将有序推动。产业方面,今年6月17日,位于海南陵水的海上风电融合型海底数据中心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
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切入深海经济是算力发展的必经之路。中金公司指出,当前以"陆数海算"(陆地数据生产+海底计算处理)为代表的新范式,正驱动海洋新质生产力实现跨越式突破。在此背景下,该机构提出两大增量:
一是2025年以来,各省海风项目开工加速,江苏两丰项目已进入密集交付期,未来更多国内海风项目的陆续开工有望推动订单确收,为利润兑现带来支撑;“十五五”深远海开发趋势亦有望贡献增量市场。
另一方面,根据TeleGeography数据,截至2025年初,全球海底光缆条数达600条,根据已公布的计划,2024-26年还将投产76条。海底光缆是全球信息通信的主动脉,AI算力需求的增长、跨洋流量的快速攀升有望拉动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