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双向发力!上海文化产业:从本土消费热潮到全球IP标杆
Play
语音播报
00:00
/
00:00
00:00
语音播报由AI生成
①上海发布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消费回升势头强劲。
                ②在这股消费暖流中,本地游戏、影视等文化产业表现突出,以其强劲活力彰显产业韧性,为消费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财联社10月22日讯(记者 崔铭)今日,上海发布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消费回暖成为拉动第三产业增长的重要动力,其中,本地游戏、影视等文化产业以其强劲活力彰显产业韧性,为消费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激活文化消费新动能

上海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其开放的产业生态、浓厚的创新氛围与庞大的消费需求,共同构成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沃土”。扎根于此的游戏、影视企业深谙此道,不仅以优质内容夯实供给基础,更通过“内容+场景”带动周边产业消费增长,充分释放文化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由上影集团主投主控、今年暑期档上映的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目前票房已超17亿元,刷新中国影史国产二维动画电影票房纪录,其授权衍生产品及自研文创超800款,线下展览、主题快闪餐厅、XR体验等多元业态消费热度持续至国庆期间,吸引了大量游客与市民前往打卡消费。

数字文化产业在“激活存量”与“开拓增量”上双向发力。老牌劲旅盛趣游戏便是典型案例之一,借助“经典IP焕新+垂类突破”策略,旗下《传奇新百区-盟重神兵》《龙之谷世界》上线即登顶榜单,后者带动盛趣游戏重返全球手游发行商Top30,储备产品《饥困荒野》(《饥荒》正版授权)全网预约破千万、《云海之下》探索治愈系放置赛道。

全球重要游戏市场中,主机与PC端仍占据核心地位,但国产游戏在这一领域的布局尚有提升空间。相比之下,上海在客户端、主机端的版号储备上展现出先发优势。数据显示,2025年1-6月上海获批版号中,多端互通版号占比达7.8%,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为布局主机与PC市场奠定了基础。

政策的东风也为产业增添了信心。今年7月,上海市府办公厅印发的《上海市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中,明确提出“适时开展外资游戏企业在沪研发的游戏产品视同国产游戏的政策试点”,吸引全球游戏产业链资源向上海集聚。

现如今,暴雪、育碧、索尼等全球顶尖游戏厂商将研发中心和优质产品引入上海,不仅丰富了国内市场供给,其带来的技术溢出与竞争效应,也进一步激发了本土企业的创新活力。

上海IP彰显全球竞争力

中国游戏出海势头强劲,一批上海企业凭借原创IP与文化融合创新,斩获国家市场认可,彰显文化与商业双重竞争力。

伽马数据最新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网络游戏总销售收入832.83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海外销售收入145.46亿元,同比增长11.12%,保持全国领先。

今年5月,商务部、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联合发布《关于2025-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公告》,共有16款游戏作品入选出口重点项目,其中近半数游戏产品来自上海厂商,包括巨人网络的《球球大作战》、沐瞳科技的《决胜巅峰》(MLBB)、叠纸游戏的《恋与深空》、鹰角网络的《明日方舟》、米哈游的《原神》等。

今年8月,在德国科隆国际游戏展上,叠纸开发的《恋与深空》荣获“最佳移动游戏奖”,这是科隆展历史上首款获得该奖项的女性向游戏作品。值得一提的是,该奖项5款提名游戏中有3款来自中国,而这3款均为上海游戏企业研发。

今年6月,叠纸的另一款产品《无限暖暖》也凭借浓郁国风与创新玩法斩获苹果设计大奖“视觉与图像”类别奖项,这是时隔四年国产游戏再度拿下此类奖项。评审团队认为,《无限暖暖》的突破性创新点在于,将核心玩法设定为收集风格多样的服装而非武器,画面华美且观感舒适,堪称优质手游的罕见之作。

业内人士认为,上海游戏企业对原创游戏IP塑造能力已步入成熟期,衍生出多种原创IP塑造形式,既能够在产品层面基于原创游戏IP不断推出具有创新风格的续作,也积极推动原创游戏IP在其他领域释放价值,成为市场中独特的竞争壁垒。

奋力一跳 上海交出亮眼三季报 财联社记者行业观察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热门解锁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