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随着政策持续释放红利,上海在全球集成电路产业格局中的竞争力将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提升。 ②上海集成电路产业的蓬勃发展,亦映射出我国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跃迁的历程。
财联社10月22日讯(记者 方彦博)2025年三季报披露季正式开启,上海上市公司捷报频传——多家企业业绩表现亮眼,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能与经营韧性。
Wind数据显示,截至发稿,已有21家上海上市公司披露三季报或业绩预告,其中17家实现业绩同比增长,占比80.9%。具体来看,6家公司业绩增幅或预计增幅超100%,增长超过50%的公司达11家。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企业涉及半导体、汽车、机械设备、电气、航运、食品等多元行业,既在硬科技与高端制造等战略新兴领域形成集聚,也在传统优势赛道保持活力,呈现出"新枝"与"老树"并茂的多点开花态势,直观折射出上海未来产业培育与传统产业升级协同共进的增长格局。
未来产业引领,技术突破兑现业绩红利
前沿技术的不断突破正成为上海上市公司业绩爆发的核心驱动力。
主营低功耗无线物联网芯片的泰凌微(688591.SH)前三季度营业收入预计7.66亿元,同比增长30%,归母净利润增幅达118%,预计净利率18.3%,较2024年同期10.94%和2024年全年11.54%,均有显著提高。
公司方面表示,受前期在端侧AI产品和海外客户布局的持续投入,以及新产品超预期出货的综合影响,各产品线收入均有显著增加,其中多模和音频产品线增幅明显。公司海外业务继续快速扩张,境外收入持续增长。
思特威-W(688213.SH)则凭借汽车电子和手机CIS业务的增长取得业绩突破。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智能驾驶与舱内产品出货量同比大幅上升的同时,智能手机领域创新研发推出的多款高阶5000万像素产品量产出货,带动公司业绩显著增长。
公告显示,思特威-W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1亿元到65亿元,同比增幅45%到5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56亿元到7.36亿元,同比增幅最高可达169%。
在新能源领域,刚刚登陆沪市主板的道生天合(601026.SH)作为风电叶片材料全球龙头,公司业绩稳步抬升。最新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6.9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92%;实现归母净利润1.5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6.89%。
传统领域焕发新活力
在新兴产业快速崛起的同时,上海传统行业上市公司通过模式创新与效率提升实现逆势增长。
国内HVLS风扇行业领军企业开勒股份(301070.SZ)在巩固主业的同时,正加速推进“AI+”应用落地,推动企业从传统制造业向以AI+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转型。目前,公司已形成智慧办公、智慧医疗、智慧出行三大“AI+”方向的布局。
今年前三季度,开勒股份实现营收2.3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162.67万元,同比增长159.14%。从单季度维度看,第三季度公司业绩1070.74万元,同比增幅95.56%。
翔港科技(603499.SH)是国内印刷包装一体化解决方案供应商,致力于彩盒、标签等相关包装印刷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今年前三季度,公司通过市场开拓和集团化、精细化管理,推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的同时,运营和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利润水平同步提升。
业绩预告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翔港科技实现归母净利润9400万元至1亿元,同比增长182%-200%;扣非净利润预计9100万元至9700万元,同比增长206%-226%。
船舶行业是上海的传统优势产业,行业整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也让相关公司业绩飘红。中国船舶(600150.SH)昨日晚间发布合并后首份季报预告,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55.5亿元至61.5亿元之间,与上年同期(按合并完成后重述口径)相比,同比增加104.30%至126.39%;与上年同期披露数(中国船舶)相比,同比增加144.42%至170.85%。
中国船舶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手持订单结构升级优化,报告期内交付的民品船舶数量、价格均同比提升,建造成本管控得当,营业毛利同比增加,联营企业的经营业绩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