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市场传闻A500ETF将纳入期权标的,A500成交额霸屏凸显持营火热; ②17只产品符合期权标的入围条件,规模与流动性成关键。
财联社10月21日讯(记者 李迪)股市高位震荡,让“翻倍基”数量也骤然减少。
今年三季度末,全市场有36只基金年内收益超过100%。截至10月20日,10月以来仅8个交易日,只剩下11只基金年内收益超过100%。
现存的11只“翻倍基”规模普遍偏小,仅永赢科技智选、中欧数字经济、中航机遇领航3只产品的规模超10亿。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上述11只“翻倍基”中包含多家中小公募旗下的产品。这体现出,中小公募在投研领域仍能打造出差异化优势。比如在港股创新药赛道,中银基金旗下产品年内业绩超过广发等头部公募旗下产品;在北交所产品赛道,中信建投基金旗下产品年内业绩超过华夏、嘉实等多家头部公募的产品。
“翻倍基”数量骤减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共有36只年内收益超100%的翻倍基,其中包含28只主动型产品和8只被动型产品。
如果把统计的时间维度拉长到近一年,“翻倍基”数量则更多。根据Wind数据进行统计,截至9月30日,市场上有85只主动权益基金近一年净值实现翻倍,超200只收益率在80%以上。
10月以来,市场震荡加剧,翻倍基数量也骤减。
具体来看,热门科技板块的震荡让许多主题基金跌出“翻倍基”名单。
以医药主题基金为例,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发起式联接(QDII)A、永赢医药创新智选混合发起A在今年三季度末均位列“翻倍基”名单中,但这两只基金10月以来的跌幅超过9%,截至目前的年内涨幅也收窄至100%以内。
还有多只主动型基金仓位集中于热门科技板块,因而近期回撤较多,目前已跌出“翻倍基”名单。以鹏华碳中和主题混合A为例,该只基金重点布局制造业、新能源、新技术等,截止三季度末的收益达104.42%。但由于投资板块震荡幅度加大,该基金10月以来的跌幅达-10.69%,因而跌出“翻倍基”名单。
此外,重仓人形机器人板块的华富科技动能混合A、重仓算力板块的大成科技创新混合A也于近期跌出“翻倍基”名单。
截至10月20日,市场上仅有11只翻倍基,均为主动型产品。业内人士指出,被动型产品以跟踪指数为核心,无法依靠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来控制回撤。这类产品在市场回暖时锐度更高,但在市场震荡期间也可能会产生较大回撤,因而近期多只被动型产品跌出“翻倍基”名单。
上述11只翻倍基的规模均相对偏小。其中7只产品在二季度末的规模不足5亿,仅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发起、中航机遇领航混合发起在二季度末的规模在10亿以上(各类份额合并计算)。
此外,同泰产业升级今年以来收益也超过100%。该基金同样规模偏小,且在今年二季度时曾出现机构大额赎回,当时机构赎回产生的赎回费导致基金业绩暴涨,因而被剔除在统计范围内。
上述翻倍基中,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A收益最高。截至10月20日,该只产品的今年以来收益达175.87%。该产品的基金经理为任桀,投资方向聚焦全球云计算产业。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翻倍基中,港股主题基金仅剩2只,分别是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QDII)A和中银港股通医药混合发起A。而今年三季度末时,还有9只港股主题基金位列“翻倍基”名单中。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高收益产品往往伴随较高波动。近期市场震荡加剧,多只此前表现亮眼的绩优基金净值出现明显波动,“翻倍基”数量骤减是正常现象。当前仍能留在“翻倍基”名单中的主动型产品,一方面是回撤控制能力较好,另一方面是前期积累了较为丰厚的浮盈。
中小公募多只产品突围
分基金管理人来看,上述11只“翻倍基”分别来自11家公募基金公司,并且每家公募基金公司旗下当前仅有一只翻倍基。
这些“翻倍基”中,还包含多家中小型公募旗下的产品,如恒越优势精选混合、中航机遇领航混合发起A、红土创新新兴产业混合、中银港股通医药混合发起A、汇安成长优选混合A等。
这些基金多为专注投资某个热门领域的产品。以中航机遇领航混合发起A为例,该基金上半年以AI算力为主要投资方向,重点配置与光通信、AI服务器相关的投资标的。中银港股通医药混合发起A则专注投资创新药龙头公司。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所有的北交所产品中,仅剩一只翻倍基,为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混合A。
作为中小型公募,中信建投基金旗下的该只北交所产品业绩优异,年内收益远超头部公募华夏基金旗下的北交所产品。截至今年10月20日,北交所产品的业绩亚军为华夏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混合发起,该产品的今年以来收益为85.48%,与业绩冠军的差距超过20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指出,中小公募多只产品跻身“翻倍基”名单,体现出中小公募在投研领域仍能打造出差异化优势。
头部公募有更多资源打造完善全面的投研平台,中型公募虽然人才数量和投研资源有限,但依然可以在细分领域或特定赛道深耕,与头部公募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比如在港股创新药赛道,中银基金旗下产品年内业绩超过广发等头部公募旗下产品;在北交所产品赛道,中信建投基金旗下产品年内业绩超过华夏、嘉实等多家头部公募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