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亚马逊云服务突发故障,大半个美国互联网受到殃及;2、六大AI模型实盘厮杀,DeepSeek暂为交易之王;3、美股稀土板块盘前拉涨,美国锑业全换股收购澳洲矿商;4、德国潜艇制造股首秀即暴涨。
财联社10月20日讯(编辑 刘蕊)周日(10月19日),高盛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付思和刘劲津为首的分析师团队发布了一篇名为《中国战略:走向世界(China Strategy: Journey to the World)》的报告。
高盛分析师们在最新报告中表示,投资者应关注那些寻求增加海外收入的中国上市公司,因为人民币汇率仍然具备竞争力,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中国产品在全球范围内都具备成本和质量竞争力,这些因素都将支持这些中国领军公司的全球扩张。
高盛在报告写道:“认为中国出口商是面向发达国家消费者的低成本低附加值制造商的观念已经过时。中国正向新兴市场出口更多产品,将其作为最终目的地,在高端制造业领域不断获得全球市场份额,如今正向世界输出服务、知识产权和文化。”
中国“出海”势头强劲
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不仅获得了“世界工厂”之称,而且中国企业一直在向价值链上游移动,越来越多地出口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等高端产品,而不仅仅是玩具、零件等传统产品。
与此同时,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依赖也在不断减少。高盛表示,自2018年以来,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每年下降0.6%,而对其他国家的出口年均增长了7.5%。
高盛指出,中国企业(尤其是行业领军企业)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向海外寻求增长。这一趋势在今年取得了加速,因为中国企业通过向东南亚和欧洲市场分散出口,显示出对美国关税冲击的抵御能力。目前,东南亚和欧洲市场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支柱。
高盛提出了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几大理由,包括人民币汇率具有竞争力,这在未来几个季度仍将是出口商的利好因素;中国目前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因为其在关键材料、生产能力和制造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西方国家要改变这种状况还需要时间;海外利润率平均比本土市场高出20%;文化接近——超过 5000 万华裔人口居住在中国大陆以外;最后,从根本上说,中国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成本和质量竞争力。
关税难以阻挡“走出去”趋势
高盛估计,MSCI中国指数成分股公司中,目前约15%的销售额来自海外,这一比例已经高于2018年的11%,其中汽车、零售和资本货物业务的增长尤为突出。而到2028年,这一比例可能升至19%左右。
高盛补充称,在此期间的海外收入提升,可能将其每股收益增长速度增加1.5个百分点。
高盛表示,尽管美国对中国的关税威胁可能会使这些出海企业面临短期的利润减少风险,但随着中国企业将销售市场扩大到美国以外,长期来看,这些出海企业盈利仍可能增长。
分析师写道:
“来自中国贸易伙伴的关税风险可能会降低海外利润溢价,但不太可能破坏他们的‘走出去’轨迹,就像2018年以来的中美贸易摩擦期间所看到的那样。”
高盛推荐25家领头出海企业
高盛在报告中向投资者推荐了25家以阿里巴巴、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公司,称这些公司正通过“出海”获得更大的增长动力。
高盛表示,这些公司横跨从电子商务到资本货物和医疗保健等25个行业,是这些行业中的领军企业,年收入的约三分之一来自海外。
高盛还指出,这些公司今年股价平均增长近40%,超过了同期香港恒生指数29%的涨幅和沪深300指数16%的涨幅。
在高盛看好的25家公司中,阿里巴巴的海外收入份额从2021年的7%上升至去年的13%,几乎翻了一番,而宁德时代的海外收入份额从21%攀升至30%。
在这25家公司中,电信设备制造商中际旭创的海外收份额最高,其2024年营收的87%来自出口。
高盛表示:
“在中国企业相对成本优势和产品质量升级的支持下,这些趋势可能会延续下去……中国正在越来越多地出口服务,包括在线电商和线上娱乐、旅游和消费服务,以及生物技术合同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