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亚马逊云服务突发故障,大半个美国互联网受到殃及;2、六大AI模型实盘厮杀,DeepSeek暂为交易之王;3、美股稀土板块盘前拉涨,美国锑业全换股收购澳洲矿商;4、德国潜艇制造股首秀即暴涨。
财联社10月20日讯(编辑 黄君芝)随着人工智能(AI)对现实世界的影响逐渐显现,从科技公司到航空公司,再到大型跨国公司一直在裁员,这让员工恐惧不已。但有专家认为,人工智能只是当前企业寻求裁员的一个借口,而真正因AI而起的裁员浪潮尚未到来。
上个月,科技咨询公司埃森哲(Accenture)宣布了一项重组计划,其中包括让无法重新学习人工智能的员工快速离职。几天后,汉莎航空也表示,由于人工智能提高效率,到2030年将裁减4000个工作岗位。
Salesforce也在9月份裁掉了4000个客服职位,称人工智能可以完成公司50%的工作。同时,金融科技公司Klarna也因积极采用人工智能工具,已裁员40%。
牛津互联网研究所(Oxford Internet Institute)人工智能助理教授Fabian Stephany警告称,企业正在将这项技术作为“替罪羊”,为裁员等具有挑战性的业务举措承担责任。
“我真的怀疑我们目前看到的裁员是否真的是由于真正的效率提高。这实际上是对人工智能的一种预测,‘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来制造好的借口,’”他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Stephany认为,公司可以将自己定位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前沿,以显示自己的创新和竞争力,同时掩盖裁员的真正原因。
他进一步解释称,这些公司不得不裁掉一部分员工,可能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原因。例如,一些在疫情期间蓬勃发展的公司“严重过度招聘”,最近的裁员可能只是“市场清理”。
“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在解雇那些没有可持续的长期前景的人。他们现在可以找替罪羊,说‘这是因为人工智能’,而不是说‘我们两三年前估计错误了’。”他补充说。
这种观点在网上引发了热议。Authentic.ly联合创始人Jean-Christophe Bouglé也在领英发文质疑称,人工智能的采用速度“比声称的要慢得多”,在大型企业中“进展不大”,甚至有人工智能项目因为成本或安全问题而被搁置。
“与此同时,‘因为人工智能’,又有大规模裁员计划的宣布。尽管股市表现惊人,但在许多国家经济放缓的背景下,这看起来就像一个天大的借口,”他写道。
AI裁员潮尚未出现
美国耶鲁大学无党派政策研究机构预算实验室(Budget Lab) 3日发表的报告显示,自2022年ChatGPT发布以来,美国的劳动市场几乎没有受到人工智能自动化的影响。
该实验室研究了2022年11月至2025年7月的美国劳动力市场数据,使用“差异指数”(dissimilarity index)来衡量自人工智能问世以来职业结构(从事不同工作的工人所占比例)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并将其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引入等其他技术变化进行了比较。
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尚未造成大范围的失业。
此外,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经济学家在9月初发布的研究表明,企业使用人工智能“并不会导致纽约-北新泽西地区服务业和制造业就业岗位大幅减少”。
调查发现,40%的服务公司表示他们今年使用了AI,高于去年的25%,而采用AI的制造业公司占比也从去年的16%跃升至今年的26%,但很少有公司因人工智能而裁员。在过去的六个月里,只有1%的服务公司将人工智能作为裁员的原因,低于2024年的10%。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35%的服务公司表示将使用人工智能对员工进行再培训,11%的公司因此雇佣了更多的人。
Stephany说,他的研究中没有太多证据表明人工智能导致了大规模的技术性失业。
“经济学家称之为结构性失业,也就是说工作的蛋糕已经不够大了,所以人们肯定会因为人工智能而失去工作,我认为这种情况不会大规模发生。”他说。
Stephany补充说,对技术终结人类工作的担忧在历史上随处可见。
他说,“仅在本世纪就发生了十几次,你可以追溯到古代,罗马皇帝因为担心这种情况而搁置某些机器,结果总是相反。机器提高了公司和工业的生产力。”
“它允许出现全新的就业机会。如果你想想20年前的互联网,当时还没有人知道什么是社交媒体影响者,什么是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因为它们还不存在。”他补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