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9月国内消费领域披露投融资事件共47起,披露融资金额31.83亿元。 ②9月消费并未延续此前半年的上涨态势,但披露的融资金额却创下2025年内第二高。VR/AR设备开发、机器人研发应用的融资项目,基本主导了9月消费创投主题。
《科创板日报》10月19日讯(研究员 梁又匀 李佳怡)在中秋国庆假期、双十一即将到来的压力下,9月消费行业进入过度和预热期。其中,文旅行业在9月下旬迅速升温,提前预定10月假期旅游路线、酒店、机票等较为热闹。
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1%,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其中,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下降2.6%,而其余出行、衣着、生活用品等均为小幅上涨。
财联社创投通数据显示,2025年9月国内消费领域披露投融资事件共47起,环比8月下降17.54%,同比去年9月增长30.55%;9月消费领域披露融资金额31.83亿元,环比猛增81.89%,同比增长15.91%。
尽管9月消费领域获投项目数量并未延续此前半年的上涨态势,但披露的融资金额却创下2025年内第二高。9月诞生了多个大额融资项目,消费领域整体转型科技消费、科技娱乐投资的势头越发强劲。
9月消费投融资具体情况
来自VR/AR设备开发、机器人研发应用的融资项目,基本主导了9月消费创投主题。尤其是此前数月有所下降的服务机器人赛道,凭借多个上亿元融资项目再次强势回归大众视线。
值得注意的是,9月的物流、电商、文旅产业资本关注度再次跌至“冰点”。进入2025年以来,除了本地生活、餐饮零售、智能家居几大消费传统赛道外,酒水饮料、电商零售、物流相关领域获投趋势均在低谷徘徊,仅在个别月份有所回升。
具体而言,9月共有10家VR/AR、智能眼镜等相关企业获投,累计融资金额超9亿元。其中,英领之途、莫界科技、耐德佳作为AR软硬件技术研发商获投,既向其他厂商提供软硬件方案配套,也推出自身的产品。NOLO VR、VITURE聚焦于将虚拟娱乐配套更多游戏、影音内容,达斯琪全息则主打实景全息影像娱乐服务。
除此之外,AI陪伴型机器人也颇收资本关注。珞博智能获得红杉中国、金沙江创投、零一创投数千万投资,萌友智能也获得了顺禧基金、峰瑞资本的数千万投资。
服务机器人赛道是9月获投金额最多的领域。目前商业应用最广的仍然是庭院机器人、泳池清洁机器人,星迈创新、昶氪科技、来牟科技近期获投。前追觅中国区执行总裁郭人杰创立的乐享智能9月完成了天使++轮融资,参投机构包括钟鼎资本、IDG资本。
本地生活获投项目有所增加,且以股权融资、早期投资为主。二手奢侈品回收商“星转美好”、情趣用品品牌“成年时代”、剧本杀娱乐品牌“剧狐”等在9月获投。而主打两轮车出海欧美的“Velotric”则收获了顺为资本的独家投资。
餐饮零售、酒水饮料行业虽然获投项目不少,但资本关注重点较为分散。其中,线下连锁餐饮品牌仅有酒馆品牌“TAGSIU”获投,更受资本关注的是各类农副产品供应商、服务生产商,乃至零售品牌。
融资轮次显示,9月消费领域继续一改此前扎堆早期融资项目的态势,股权投资、B轮、C轮及D轮融资项目占据主导。其中,股权投资占比进一步扩大,总计有14起,占比达到历史新高。股权融资获投项目大多为传统消费赛道项目,包括本地生活、文旅、餐饮等。与此同时,A轮、天使轮等早期融资正在向VR\AR、机器人领域倾斜,符合市场偏好的变化趋势。
获投项目地区分布在9月迎来明显变化,长期“霸榜”的广东“不敌”江苏,排名滑落至第二。此次江苏省消费融资“登顶”,项目多聚焦于服务机器人、消费电子,且出现了大额融资扎堆,美团、高瓴、IDG、顺为等知名投资聚集的情况。9月广东消费创投则“画风突变”,本地生活、酒水饮料等成为主导,消费电子、科技娱乐领域获投较少。
值得关注的重要项目
9月共发生8起亿元级融资,覆盖可穿戴设备、宠物食品、机器人等多个领域。
获投企业包括AR+AI技术研发商“阿法龙科技”、消费级XR眼镜品牌“VITURE”、宠物食品生产销售商“中誉宠食”、消费级机器人研发商“乐享智能”、智能清洁泳池机器人研发商“星迈创新”、电动越野摩托车研发制造商“虬龙科技Surron”、农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麦麦科技”、沉浸式主题乐园“INS新乐园”。
在9月的融资活动中,2022年创立的智能清洁泳池机器人研发企业“星迈创新”,成功完成10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成为该月融资金额最高的项目。
1、VITURE完成1亿美元B轮融资
VITURE成立于2021年8月,是一家消费级XR眼镜品牌,专注于消费级XR终端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打3A主机游戏和沉浸观影的产品。
9月6日,VITURE宣布已完成总额达到1亿美元的B轮融资,总额为1亿美元。据悉,该公司计划利用这1亿美元的投资来支持全球零售扩张、跨生产力和协作用例的企业部署增长,以及XR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
2、中誉宠食获双汇发展亿元级战略投资
中誉宠物食品成立于2020年,是一家宠物食品生产销售商,专注于生产中高端宠物食品。公开资料显示,中誉拥有出口饲料注册登记证、宠物配合饲料生产许可证、宠物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证,及BRC、BSCI和德国DLG等认证。
9月25日,中誉宠食宣布完成由双汇发展投资、老股东广发乾和跟投的亿元级B+轮融资。据悉,此次股权合作将进一步深化中誉宠食和双汇发展在原料供应、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全方位的战略协同。
3、星迈创新完成10亿元A+轮融资
星迈创新成立于2022年,是一家智能清洁泳池机器人研发商,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智能、可靠、实用的泳池机器人产品,提升日常清洁与维护的效率和体验。
9月23日,星迈创新宣布完成10亿元新一轮融资,由美团龙珠领投,老股东高瓴创投、顺为资本、凯辉基金、源码资本、安克创新、砺思资本和云沐基金进一步追加投资。
据悉,融资资金将重点投入技术研发与产品迭代,加速全球销售渠道和品牌影响力拓展、持续吸纳全球顶尖人才,并探索全新应用场景的战略布局。
4、INS新乐园完成近3亿元A轮融资
INS新乐园是一座面向成年群体打造的沉浸式主题乐园,以内容与IP驱动,融合“电竞+音乐+社交+演艺+餐饮”等多元业态,实现将原本虚拟的游戏、音乐、演艺等文化体验实体化。
9月9日,INS新乐园宣布完成近3亿元A轮融资,由天使轮投资方之一BAI资本领投。本轮资金将用于北京朝阳公园西南角新项目建设及全国扩张,北京项目预计2027年开业。
值得一提的是,INS新乐园上海首园在8月实现工作日日均客流7000至8000人,周末高峰近2万人,2024年营收近10亿元并已实现全年盈利。
港股消费IPO有所回暖,A股北交所消费上市备案热
9月秋意渐浓,香港资本市场也显露出一丝暖意,消费板块的IPO活动呈现回暖迹象。当月共有7家消费类企业更新了上市进展,其中6家已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另有一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公告,明确表达了赴港二次上市的计划。
相比之下,内地A股市场的消费类IPO则仍显沉寂,整个九月仅有一家消费企业在北交所完成了上市辅导备案。
A股市场方面,新三板西式调味料企业“百利食品”于9月宣布,公司已通过北交所的上市辅导验收,向登陆北交所迈出关键一步。
百利食品成立于2012年,主营业务为西式复合调味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2025年5月6日百利食品成功挂牌新三板,并于同日启动其北交所上市计划。根据公开信息,百利食品在挂牌当日即与招商证券股份签署辅导协议,并于次日进入正式辅导期。至9月22日,公司获得广东证监局出具的辅导验收完成函,标志着其上市进程取得实质性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百利食品透露,其2023年与2024年净利润分别达2.2亿元与2.76亿元,同期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37.09%和32.58,符合《上市规则》中对企业在北交所上市所需的财务条件。
港股市场方面,9月26日,名创优品旗下潮玩品牌TOP TOY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由摩根大通、瑞银及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此前于8月,名创优品在财报中披露,TOP TOY获得全球投资机构淡马锡领投,投后估值已升至约100亿港元。
招股书披露的业绩数据显示,TOP TOY在2022年至2024年间实现GMV复合年增长率超过50%,2024年在中国内地GMV达24亿元。
营收方面,TOP TOY从2022年的6.79亿元攀升至2024年的19.0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7.7%;盈利能力亦显著改善,经营利润由2022年的亏损0.37亿元转为2024年的盈利3.96亿元,期内利润也由亏损3838万元增长至盈利2.94亿元。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收13.60亿元,经营利润2.43亿元,期内利润1.80亿元。
据悉,截至2025年9月19日,TOP TOY已建立起覆盖广泛的线下网络,拥有299家门店,并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等海外市场布局了15家门店。
与此同时,斑马智行也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于香港主板挂牌上市。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11月,由阿里巴巴集团与上汽集团共同发起设立的互联网汽车基金投资成立,现已成为国内少数掌握自主研发汽车操作系统能力的科技企业。
从股权结构延伸至业务合作,斑马智行与两大股东之间形成了紧密的业务协同。上汽集团在2022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始终为其最大客户。在此期间,斑马智行来自上汽的收入分别为4.41亿元、4.13亿元、3.19亿元和6490万元,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54.7%、47.4%、38.8%和47.8%;而向上汽的硬件产品等采购金额占比则保持在0.3%至2.7%区间。
阿里巴巴则作为斑马智行报告期内的最大供应商,同时亦曾为其2022年的五大客户之一。在2022年至2025年一季度,斑马智行向阿里的云服务、软件服务及共享服务等采购金额占比持续维持在50%以上;而来自阿里的收益占比则从1.9%逐步下降至0.5%。
在两大股东的业务与资源支持下,斑马智行在报告期内保持了一定的营收规模,分别实现收入8.05亿元、8.72亿元、8.24亿元和1.36亿元;同期毛利分别为4.34亿元、4.04亿元、3.21亿元和5284.4万元,毛利率则呈现逐步收窄趋势,依次为53.9%、46.4%、38.9%和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