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
昂瑞微科创板IPO过会 射频行业“寒冬”下隐忧仍存
科创板日报记者 吴旭光
2025-10-15 星期三
原创
①公司预计2025年对客户A L-PAMiD的出货量为627万颗,远低于2023年、2024年的4570万颗和4103万颗;
②业内人士分析,面对“多器件模块化整合”行业趋势,昂瑞微除PA业务外,其在LNA、双工器等核心器件缺乏亮点,这种布局缺陷使其难以把握模块化整合的机遇。
半导体芯片
关注

《科创板日报》10月15日讯(记者 吴旭光) 10月15日,上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2025 年第42次审议会议召开,北京昂瑞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昂瑞微”)首发事项获审议通过,审核结果显示其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且无需要进一步落实事项。不过,会议现场针对公司业务成长性与持续经营能力等进行问询,仍凸显出这家射频芯片企业在行业寒冬与竞争压力下的闯关挑战。

作为专注于射频、模拟领域的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昂瑞微此次拟以20.67亿元募资规模冲击科创板,资金将投向5G射频前端芯片及模组研发、射频SoC研发及总部基地建设三大项目。其IPO之路自2025年3月28日获受理以来,财务数据波动与市场竞争力争议始终备受关注,第二轮问询中,业绩下滑与持续经营能力问题已成为监管追问焦点。

上半年营收半年下滑32%,第一大客户采购腰斩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昂瑞微的IPO之路自2025年3月28日获受理、4月15日进入问询阶段以来,财务数据的波动始终牵动市场神经。

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该公司营业收入虽从9.23亿元增长至21.01亿元,呈现翻倍增长态势,但归属净利润却连续三年亏损,分别为-2.9亿元、-4.5亿元和-6470.92万元,虽然2024年亏损有所收窄,但盈利拐点尚未显现。

需要注意的是,该公司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急刹车”。期内昂瑞微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4亿元,同比下滑32.17%;净利润方面,昂瑞微的亏损态势仍在持续,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约为-4029.95万元。其中,核心的射频前端芯片收入降幅剧烈,减少4.26亿元,同比下滑38.28%。

对此,上交所在第二轮问询函中明确要求其说明收入大幅下滑原因、利润变动逻辑、与同行差异及前期亏损收窄驱动因素是否失效等关键问题。

昂瑞微在回复中解释,收入下滑主要源于两大因素:一是第一大终端客户受自身销售预期及供应链调整影响,阶段性缩减采购规模,仅2025年上半年该客户贡献的射频前端芯片收入就同比减少4.70亿元;二是公司主动战略性放弃部分低毛利、非品牌项目订单,以优化业务结构。

“其中,公司高附加值产品的主要客户均为客户A,因客户A供应链调整,公司2024年下半年起对客户A的收入大幅下滑,预计未来对其销售规模下降。预计2025年对客户A L-PAMiD的出货量为627万颗,远低于2023年、2024年的4570万颗和4103万颗。”昂瑞微在回复函中进一步表示。

行业“寒冬”叠加客户“叛离”:双重压力下的生存挑战

如果说大客户采购收缩是短期冲击,那么外部市场环境的“供需逆转与竞争加剧”则构成了更长期的压力。这种压力集中体现在两个维度:下游客户自研替代与全行业业绩承压的共振。

一方面,核心客户“自研射频前端芯片、射频SoC 芯片”等现状,正在削弱市场需求。公开信息显示,昂瑞微的重要客户A、小米等终端厂商均已布局射频前端芯片及射频SoC自研。“这本质是终端厂商应对行业竞争、供应链风险与技术变革的必然选择。”10月11日,一位半导体分立器件厂商投资负责人接受《科创板日报》采访时分析,当前射频前端行业正加速向“LNA+PA+RF开关+双工器”集成化演进,终端厂商自研可实现芯片与整机的深度协同,比如小米高端机型对5G速率和低功耗的需求,很难通过昂瑞微等第三方的标准化PA产品满足;同时,产业链多层分润导致终端采购价较成本溢价超2-3倍,而小米等采用Fabless模式自研可压缩20%左右的模组成本,成本优势显著。

另一方面,行业性“寒冬”已全面来袭,同行企业集体陷入业绩泥潭。

《科创板日报》记者梳理发现,唯捷创芯2024年收入同比下降29.46%,由盈转亏,2025 年上半年亏损进一步扩大,核心因产品价格受竞争挤压;卓胜微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骤降64.20%,2025年上半年更是出现上市以来首次半年度亏损,净亏损1.47亿元,毛利率下滑与库存压力成为主因;慧智微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仍为-6527.84万元,未能摆脱“价格下行、毛利承压”的困境。

对于行业内公司业绩集体“失速”,业内普遍认为,现阶段,国内低端换机需求退潮、全球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等因素拖累了智能手机市场增长,进而直接制约了射频前端行业的短期发展节奏,昂瑞微的业绩波动正是行业困境的缩影。

PA市场红海竞争与模块化整合短板考验

在业绩与行业双重压力下,昂瑞微的市场竞争力究竟如何,成为监管关注的另一核心。从行业格局来看,射频前端市场长期由 Broadcom、Qualcomm等国际巨头垄断,国内厂商合计市场占有率仅约20%,其中5G高集成度模组等高端市场占比不足10%,国产化替代虽有空间,但难度极大。

具体到昂瑞微,其2024年营业收入21.01亿元,在以发射端产品为主的国产厂商中排名前三,仅次于飞骧科技的24.58亿元、唯捷创芯的21.03亿元;此外,在窄带低功耗物联网射频SoC领域,其全球市占率约2%、国内约3%-4%,均位列国产厂商第二。

需要注意的是,在5G L-PAMiD模组市场,公司以1.6%的销售额占比、3.1%的出货量占比,自称“全球前五、国内第二”,“公司正积极推进Phase8L L-PAMiD、L-PAMiF、L-DiFEM、L-FEM、LNA/LNA-BANK等新产品向小米等客户导入。”公司在第二轮问询中回复监管称。

行业排名数据看似亮眼,背后暗藏隐忧。前述半导体分立器件厂商投资负责人10月12日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作为老牌2-3G PA芯片厂商,昂瑞微正面临PA市场“红海化”的行业性挑战;国产化替代份额已被头部企业瓜分,竞争格局固化,行业整体“增收不增利”。更关键的是,面对“多器件模块化整合”的行业趋势,昂瑞微存在明显的产品短板:除PA业务外,其在LNA、双工器等其他核心器件上缺乏亮点,而双工器等领域恰是国内厂商的稀缺赛道。“这种布局缺陷使其难以把握模块化整合的机遇,也限制了整体竞争力。”该负责人表示。

叠加外部市场环境的多重压力,昂瑞微未来增长路径备受关注。面对射频前端市场国际巨头垄断、行业“寒冬”未散、客户需求结构生变的多重背景下,公司能否借助募资突破产品瓶颈、培育新增长极,仍有待市场检验,《科创板日报》将对相关事项进展保持关注。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企业家
联系Ta
联系企业家
为保护双方个人信息请联系您的专属助理进行接洽
我再想想
点击复制
复制成功,请去微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