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去年9.24行情以来,违规招揽客户罚单日渐增多,截至目前已有超过24张相关罚单,12家券商受到波及; ②华林证券上海分公司存在个别员工委托证券经纪人以外的第三方进行客户招揽活动的情形。
财联社10月14日讯(记者 王晨)券商再融资市场再迎关键进展。
10月13日晚间,中泰证券发布公告,公司不超过60亿元的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已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意注册批复,这一历时逾两年的资本补充计划终落地。
从审核节奏看,此次定增推进效率显著,5月28日获上交所受理,9月5日过会,9月15日提交注册,10月13日获批,从受理到注册仅用约4个半月,与南京证券、天风证券等年内完成定增关键节点的券商节奏相近,且远快于2023年前后券商定增“久拖未决”的状况,释放出券商再融资市场逐步“破冰”的信号。
此次60亿元募资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额补充资本金,投向信息技术及合规风控、另类投资业务、做市业务等六大方向,其中15亿元投入信息技术及合规风控,占比25%,凸显科技赋能战略。此外,控股股东枣矿集团拟同比例认购且锁5年,释放长期发展信心。
此次定增不仅为中泰证券优化业务结构、增强风险抵御能力注入核心动力,更成为监管倡导券商“资本节约型、高质量发展”导向下的又一案例。
中泰证券定增审批“闯关”落幕
根据公告披露,证监会批复明确同意中泰证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注册申请,要求公司严格按照报送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申报文件和发行方案实施,批复自同意注册之日起12个月内有效。
回溯此次定增“闯关”历程,其推进节奏既体现公司战略定力,也与2025年券商定增审核效率提升的行业趋势一致。早在2023年10月,中泰证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定增议案,初始有效期至2024年10月;后因审核流程需要,将有效期延长12个月。
来到2025年,5月28日,定增申请获上交所受理,9月5日顺利过会,9月15日提交注册,最终10月13日获证监会批复。从受理到注册获批仅用约4个半月,这一效率与南京证券定增“5月16日受理、9月29日过会”的节奏相近,也略快于天风证券“3月13日受理、6月6日注册获批”的周期。
年内已有南京证券、天风证券、中泰证券三家券商定增先后过会并落地关键节点,且审核周期均控制在5个月内,这与2023年前后券商定增“久拖未决”形成鲜明对比,释放出再融资市场逐步“破冰”的信号。业内预期中泰证券此次60亿元定增有望在2025年底前完成资金到账。
60亿募资精准布局
根据此前披露的募集说明书,60亿元募资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额补充资本金,具体划分为六大方向,兼顾业务升级与风险抵御。同时在业务布局方面,也呈现鲜明的“轻资本转型”特征:
15亿投入信息技术及合规风控:投入占比高达25%,成为最大单项支出,拟通过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加大信息系统建设投入,以金融科技赋能业务发展、推动业务创新、强化支撑体系,提升信息系统保障能力,努力打造数字化智能化券商。这一投入力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彰显公司对科技风控的战略重视。
10亿元投入另类投资业务:具体用于股权投资、投行项目跟投等,拟利用本次募集资金向中泰创投增资,有助于公司推动优质项目落地,提高直接融资效率,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10亿元投入做市业务:具体用于科创板、北交所、ETF、期权、新三板、银行间债券做市等,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
5亿元用于购买国债、地方政府债等: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精准服务稳增长大局;
5亿元投入财富管理业务:完善财富管理服务和产品体系,增强财富管理综合服务能力,加快财富管理转型;
15亿元用于偿还债务及补充营运资金:降低财务费用,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对比三家券商募资投向可见,南京证券侧重另类投资与区域业务升级,天风证券聚焦财富管理与流动性补充,中泰证券突出科技赋能,虽策略分化,但均避开了过往券商定增‘重自营、轻主业’的老路,全部投向与证券主业高度相关的领域,这正是监管审核通过的核心原因。”有分析人士指出。
值得关注的是,在定增发行对象与股权稳定性方面,中泰证券获得控股股东强力支持,其模式与南京证券的股东背书逻辑相通。根据方案,发行对象包括控股股东枣矿集团在内的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枣矿集团拟按36.09%的持股比例(与一致行动人合计)同比例认购,金额不超过21.66亿元。
尤为关键的是,枣矿集团对认购股份设置60个月(5年)锁定期,远超监管要求的“控股股东锁定期不少于36个月”,这与南京证券控股股东南京紫金投资集团“5亿元认购款锁定5年”的策略一致,均通过延长锁定期释放对公司长期发展的信心。
定增不是“松绑”,而是“提质”
据统计,2025年以来,南京证券50亿元定增(9月29日过会)、天风证券40亿元定增(5月30日注册生效)、中泰证券60亿元定增(10月13日注册获批)先后落地关键节点,东吴证券60亿元定增预案(7月10日披露)、指南针29.04亿元定增修订预案(5月14日更新)也在推进中,券商资本补充需求逐步释放。
但需注意的是,当前定增“破冰”并非“全面松绑”,而是“提质”。2024年5月《加强上市券商监管规定》明确要求,券商再融资需“合理确定规模与时机,严格规范资金用途,聚焦主责主业”;2023年以来,中原证券、浙商证券、财达证券、国联证券(现国联民生证券)等4家券商因“募资必要性不足”“业务偏离主业”等原因终止定增,
当前券商再融资的“放行标准”已清晰呈现三大特征:资金用途聚焦主业与实体服务、符合资本节约型发展导向,或控股股东需提供实质性支持。
从行业趋势看,在2023年初证监会倡导“资本节约型发展新路”后,行业已逐步从依赖自营、两融的重资本模式,转向财富管理、投行、科技风控驱动的轻资本路径。中泰证券将15亿元投向信息技术、15亿元用于轻资本业务的配置策略,与南京证券修订预案后强化财富管理投入、天风证券侧重财富管理与偿债的安排形成呼应,标志着行业转型进入实质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