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华林证券今日起将沪深交易所标的证券融资保证金比例调至100%; ②国金证券此前也上调融资保证金比例,此动作多基于控制业务风险和自身经营策略考虑; ③三季度券商两融业务规模高增长,多家券商提额应对市场需求。
财联社10月13日讯(记者 高艳云)上市券商三季报披露在即,卖方研究已提前送来“暖风”。
近期,国泰海通、开源证券、招商证券、西部证券、华西证券、浙商证券、华泰证券在内的7家卖方研究机构发布前瞻研报,普遍预计行业前三季度业绩将超预期增长。其中,有研报预计上市券商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幅将超过50%,更有机构预测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增幅可高达87%。
券商业绩高增的背后,是多重利好因素的叠加,三季度市场交易量显著放大、宽基指数表现优异,直接驱动经纪与自营业务增长;同时投行、资管等业务逐步回暖,进一步夯实业绩基础。
华泰证券沈娟认为,资本市场底层逻辑转变,迈入投融资协同发展。与此同时,资本市场战略地位提升,各部委及监管部门形成政策合力,在引入中长期资金、活跃市场、重视投资者保护中实现着重大变化。此外,低利率时代下的资产配置逻辑重塑,权益市场收益率提升、波动率下降,机构与居民资金加速迁移,也是资本市场底层逻辑转变的重要表现,进而推动券商板块战略配置机会的出现。
值得关注的是,在业绩高增确定性之外,机构普遍认为,当前券商板块仍处于公募低配、估值低位阶段,“相对低估+业绩高增”的属性使其投资价值日益凸显。
前三季业绩超预期成共识
国泰海通非银行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刘欣琦发布研报称,在三季度交易量放大以及宽基指数表现优异的背景下,预计上市券商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长将超预期,其中受益于投资端改革的经纪业务与自营业务提升是三季度业绩最大的增量贡献因素。
华西证券副总经理、研究所所长魏涛在研报中指出,预计券商三季报景气度持续提升,看好证券行业服务资本市场投融资的中介功能,以及居民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提升的方向。
开源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研究员高超在研报中提到,三季度交易活跃度和两融规模提升明显,叠加低基数,券商三季报业绩同比增速有望进一步扩大;预计前三季度上市券商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53.1%(半年报为50.4%),Q3单季度同比增58%,环比增1%。
高超称,向后展望,投行、衍生品和公募业务等业务有望接续改善,头部券商海外业务崛起和内生增长导向有望驱动本轮头部券商ROE扩张。
招商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郑积沙在研报中称,预计25Q3上市券商归母净利润1649亿元,同比增长59%。各条线看,预计25Q3经纪、信用、投行、资管收入分别为1244亿元、310亿元、279亿元、324亿元,同比分别为87%、26%、28%、-4%。自营业务方面,预计自营收入同比增长23%至1623亿。主要业务均呈现较高景气度,券商财务指标延续高增长趋势。
西部证券分析师孙寅认为,证券业或实现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672亿元(中性假设),同比增87%,环比增20%;2025年1-3季度累计实现净利润或1800亿元(中性假设),同比增55%,维持高增;行业年化ROE提升至7.7%。
浙商证券研报预计,在经纪、投资及信用业务的驱动下,证券行业业绩继续亮眼,预计2025前三季度上市券商营收同比增长42.4%,净利润同比增长62.8%。预计权益投资收益将成为券商总体投资业绩的胜负手,在债市波动背景下,权益投资受益于股市上行,驱动券商总体投资业绩继续保持快增,预计证券行业前三季度,投资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5%。
美银证券发布研报预计,中国券商2025年三季度平均净利润按季增9%、同比增21%,经纪业务驱动显著,推动整体表现。美银证券预计,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净利同比增幅或超100%。美银证券将中国券商股2025至2026年的盈利预测上调0%至13%,预计主要上市中国券商2025至2026年平均盈利增长30%,看好中金、中信证券等,认为其盈利与估值均有提升空间。
市场指标全面向好
三季度,权益市场交投活跃度显著提升,为券商经纪、两融业务等多个业务提供坚实支撑。
截至10月12日,年内沪深两市日均股基成交额达1.86万亿,同比增86.61%。前三季度,均股基成交额为1.96万亿,同比增112%,较上半年的66%扩张;第三季度单季为2.5万亿,季度环比增66%,同比增212%。
投资者入市热情同样高涨,截至9月末,2025年已累计新开2015万户,较2024年同期增长50%。第三季度单季开户755.11万户,同比增357.31%。
两融规模保持高位,三季期末两融融资规模2.38万亿,环比增29%,同比增66%。
投行业务方面,股权融资回暖,前三季度,A股IPO项目数为78单,同比增13%,融资额为773亿元,同比增61%,较上半年的15%增速显著扩张。第三季度,IPO、增发、可转债家数分别为28家、43家、53家,募集资金分别为379.72亿元、883.31亿元、155.33亿元,融资规模分别同比增148%、270.7%、44.9%,环比增77.3%、下滑84.4%、下滑6.4%。
29家券商获得IPO项目的保荐承销业务,保荐承销费用合计为38.42亿元,同比增18.4%。
资管业务同步改善,前三季度,新发非货、权益基金分别为8956亿份、4440亿份,同比增5%、183%,较上半年的-20%、+118%显著改善;第三季度单季来看,新发非货、权益基金分别为3652亿份、2036亿份,环比增89%、56%。8月末公募非货AUM达21.4万亿,同比增23%,较6月末增6%,权益基金AUM达9.7万亿,同比增47%,较6月末增15%。
自营业务方面,三季度股市大涨、债市下跌,沪深300上涨17.94%,中证综合债上涨0.16%,其中第三季度沪深300上涨17.90%,中证综合债下跌0.92%。前三季度,创业板指数、科创50上涨51.2、51.2%,第三季度上涨50.4%、49%。
高超预计,各券商自营表现分化,方向性权益持仓多的券商受益,多元化自营配置的头部券商相对稳健,债券自营为主的券商面临交易时机的考验。受益于科创板、创业板指数表现较高,利好部分券商直投、跟投项目估值修复,进而驱动投资收益增长
头部券商海外业务将有不错表现,主要缘于港股市场交易活跃、IPO融资较高景气度。
前三季,港股市场联交所日均成交额为2564亿港元,同比增126%,较上半年的118%增速扩大;港股新上市公司为69家,同比增53.3%,融资1829.18亿港元,同比增229%;第三季IPO项目25单,IPO金额758.57亿港元,环比下滑15%。
板块估值修复可期
对于券商板块的投资价值,卖方研究机构给出一致肯定。
郑积沙认为,券商板块公募持仓低、涨幅少、估值仍存上行空间,坚定看好。截至25H1,券商板块的公募持仓0.90%,远低于标配4.26%;截至9月30日,券商板块年内涨幅9%,行业排名20/32;券商指数PB估值1.58倍,处于近10年45.7%分位数。虽然短期呈现资金面压力,但更相信市场的力量,相信价值回归,相信深蹲起跳的魅力。
刘欣琦则关注到板块情绪变化,他表示此前市场对非银板块交易层面因素的关注度颇高。但前期压制股价的交易层面因素影响在逐步弱化。从近期的交流以及股价表现来看,无论是市场关注点还是股价表现都指向寻找业绩超预期的个股。
孙寅进一步指出,证券行业景气上行趋势未改,仍是年内不可多得的相对低估+业绩同比高增的细分资产。行业景气度提高、未来潜在并购重组主线新进展和金融科技新变化,使板块估值具有一定修复空间。
华泰证券研报强调,重申券商板块战略配置机会,当前是把握券商战略性修复机会的关键时期。资本市场底层逻辑转变,迈入投融资协同发展。低利率时代下的资产配置逻辑重塑,权益市场收益率提升、波动率下降,机构与居民资金加速迁移。市场成交额、两融维持高位行业前三季度业绩有望保持高增,但主动偏股基金仓位仅0.64%,大券商PB均值1.57x,部分龙头A/H股仅1.1x/0.8x。把握板块高性价比配置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