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
面板“新战事”:28nm OLED子弹上膛,本土晶圆代工需提速
2025-10-13 星期一
资讯
随着中国大陆面板企业在产能与技术上的双重突破,全球OLED竞争格局已从“日韩主导”转向“多元角力”。
面板
关注

当智能手机进入“折叠屏普及期”、AR/VR设备向“轻量化消费级”突破,OLED面板凭借高刷新率、高对比度、低功耗等独特显示优势,成为面板厂商竞逐焦点。随着中国大陆面板企业在产能与技术上的双重突破,全球OLED竞争格局已从“日韩主导”转向“多元角力”。

面板市场的转向正推动芯片领域,尤其是OLED显示驱动芯片市场,成为当下及未来的必争之地。伴随国内芯片设计企业逐渐走向国际舞台,本土晶圆代工厂毫无疑问成为这场“新战事”的关键核心,决定了本土显示产业链的安全自主可控。

OLED扩张,28nm成关键制程

2017年,苹果在上市的iPhone X上首次采用OLED面板,至今OLED面板已从单一智能手机迅速延伸至电视、车载显示、可穿戴设备等多场景。据Omdia数据统计,在智能手机显示屏出货量占比上,OLED从2020年29.6%提升至2024年51%,首次超过LCD显示屏。市场调研公司UBI Research指出,全球OLED电视出货量预估将从2020年的365万台增长至2028年的超1000万台,年复合增长率达12%。车载面板增长趋势更为明显,预计出货量从2022年的57万片升至2027年的520万片,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4%。几乎同一时间,OLED在终端的渗透率迅速攀升。

在终端市场的带动下,全球面板产能持续扩张,产业格局也正在加速重塑。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在进一步夯实显示面板产能地位, OLED面板产能全球占比从2018年不到10%,增长至2024年的49%,预估将在2028年超越韩国。

国内面板产能占据优势地位的同时,配套核心元器件的本土化供应能力却成为了新的命题。与CPU、GPU追求先进制程不同,OLED DDIC的制程选择与显示效果、功耗表现息息相关,要在“性能、成本、功耗”之间做平衡的艺术,其制程范围一般集中在28nm至150nm的成熟工艺段,28nm以“更高刷新率、更低功耗”优势正逐步取代40nm,成为目前的“主流制程”。因此,Omdia将2025年视作技术“分水岭”,即28nm、40nm OLED DDIC芯片的比例将由此前的4:6转为6:4,并在未来保持每年两位数增长率。

本土供需错配,亟待补足产能缺口

作为OLED DDIC最大应用市场,今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5.86亿部,国内小米、OPPO、VIVO等合计出货量占比全球为30.86%。但本土智能手机厂商的28纳米OLEDDDIC基本由海外设计公司承担,本土鲜有参与者,制造部份更由联电等海外厂商全部包揽。

从工艺技术看,由于28nm OLED DDIC采用高压(HV)制程,工艺复杂度更高,良率控制难度更大,能够稳定量产的晶圆代工厂为数不多。目前,全球范围内可量产的晶圆代工厂主要包括联电、台积电、格芯等,中国大陆本土晶圆代工厂主要为中芯国际、华虹集团,本土“选择少”“安全性”问题较为突出。

有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OLED DDIC晶圆(仅28/40HV)供应量约为10.8万片/月,需求量预计为8.7万片/月,处于供需紧平衡状态。具体到中国大陆, 2025年,本土28nm HV OLED DDIC需的求量与可供应产能相比,缺口约为2800片/月。至2028年,本土需求将增长至3.64万片/月,供应却仅为1.7万片/月,缺口将近2万片,存在严重供需错位问题。

更何况,韩国三星、LG已向更先进的显示技术发力,同时联合本土代工厂扩大产能;中国台湾地区晶圆代工厂亦扩产28nm制程,以配套OLED面板产能。倘若中国大陆不能及时补上28nm OLED DDIC产能缺口,未来有可能在高端OLED市场失去竞争优势,甚至被日韩企业重新拉开差距。

有面板厂业者向集微网表示,受惠于OLED面板渗透率持续上升,晶圆代工厂与客户联合起来填补28nm产能缺口并提升市场占有率,是必要之举。

面向“窗口期”,本土OLED DDIC加速

种种影响催促本土晶圆厂亟须扩大投入28nm成熟制程,尤其随着OLED进入攻坚阶段,28nm OLED DDIC不仅是提升面板性能的技术核心,更是保障产业链安全的“战略资源”。好消息是,液晶面板显示驱动芯片代工龙头的晶合集成,正在进一步巩固其显示驱动芯片代工根基,追求更为先进制程。据其财报指出,28nm OLED显示驱动芯片研发进展顺利,预计2025年底可进入风险量产阶段,将为本土芯片供应提供助力。

短期看,28nm OLED厂的建设可快速填补供需缺口,缓解面板企业的产能制约与成本压力;中长期看,结合云英谷、集创北方、奕斯伟等在OLED DDIC领域实现量产,将推动中国大陆显示产业链从面板制造向“核心元器件自主”升级,完成“IC设计-晶圆代工-面板厂”的完整闭环,进一步扩大全球竞争优势;更重要的是,28nm作为成熟制程中的“通用节点”,其产能还可服务于电源管理芯片、物联网芯片等诸多领域,不仅关系OLED DDIC未来,更关系我国半导体产业整体发展。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将是中国大陆28nm OLED厂建设的“窗口期”,晶合集成在内的晶圆代工厂需迅速落地新厂,快速实现28nm制程的稳定量产与产能扩张,为中国大陆在全球OLED“新战事”中的安全自主可控筑牢根基。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新闻
抄底成功
相关企业家
联系Ta
联系企业家
为保护双方个人信息请联系您的专属助理进行接洽
我再想想
点击复制
复制成功,请去微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