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再访阿勒泰 德力西科考队六日行动践行公益初心

9月27日,随着科考队顺利抵达阿勒泰雪都机场,由德力西集团资助并派员工参与、阿勒泰地区自然保护协会组织的阿勒泰野外科考活动圆满落幕。这支配备生态领域专业导师全程同行的科考队,在六天时间里跨越阿尔泰山脉与额尔齐斯河流域,完成野生动物放归、栖息地调研、红外相机监测等多项任务,用脚步丈量生态保护成果。

公益传承:二十余载情系边疆生态

从2001年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安排捐建阿勒泰阿苇滩镇民族学校校舍,到2022年德力西集团总裁胡煜鐄开启与阿勒泰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两代德力西人接力书写了浙江民营企业与“金山银水”情牵万里的动人篇章。

2022年以来,德力西持续捐资支持当地“野生动物粮仓”建设,累计打造4.4万㎡公益林,布设10台红外相机及太阳能监控系统,为蒙新河狸、雪豹等物种保护奠定基础。2024年,在德力西创业40周年之际,又资助阿勒泰地区自然保护协会添置了科普模型等教育设施,并在协会指导下招募德力西员工参与组建“方舟”野外科考队。

2025年,阿勒泰地区正全力推进退化林修复、草原改良等生态工程,德力西的持续投入与当地“生态+”发展战略形成精准呼应。此次科考正是对前期公益成果的实地检验与深化,而专业导师的加入更让科考调研的科学性与专业性得到进一步强化,也为跨区域生态保护协作提供了专业支撑。

六日科考:踏遍山河守护生灵

9月22日科考行动启动当天,救助中心后山便响起清脆的鸟鸣——在德力西支持建设的模拟栖息地中康复的雀鹰、棕尾鵟与黑鸢,由本次科考队成员上德环保总裁于洋等6名来自上海、温州、河南的员工,共同护送重返蓝天。

“这些猛禽的放归点,是我们依据植被恢复数据选定的,这里的灌木柳正是此前种植的生态口粮”,阿勒泰地区自然保护协会科考负责人介绍。当晚在额尔齐斯河树林带放归的西红角鸮,其栖息地已纳入德力西资助的监测网络。

次日,科考队赴青格里狼园、河狸保护区标本馆开展调研。“通过狼的行为观测与河狸标本研究,能更精准掌握物种的生态特征和种群结构”,科考队员在标本馆内记录着数据,身旁的专业导师同步补充物种生态习性的专业解读,而不远处的乌伦古河流域,正是德力西支持的蒙新河狸全种群调查核心区域。

9月24日,队员们前往边境第一村,化身“义务巡边员”,恰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科考队员与当地哈萨克族村民共话喜悦,村民还端上热气腾腾的奶茶,以民族传统方式分享节日温情,短暂互动间满是跨越民族的守护情谊。

随后队员们前往查干郭勒湖观测迁徙候鸟,湖面上方不时有鸭科、鹭科等飞鸟列队飞过,全程同行的生态领域专业导师手持望远镜,结合现场观测场景为队员们细致讲解:“查干郭勒湖作为阿尔泰山脉重要的候鸟补给站,水质、水量、水生生物等因素在鸟类迁徙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每一次观测记录的鸟种、数量等数据,都将为后续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方案优化提供依据”。

队员们在生态导师的指导下,通过望远镜观察赤麻鸭、普通鸬鹚、大白鹭、黄腿银鸥等十几种常见候鸟的行为,了解鸟类的迁徙习性,这些日常观测记录的基础数据,都将进一步丰富阿尔泰地区三百多种鸟类的动态分布情况。

可可托海的秋日里,科考队于世界地质公园内完成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琴鸡的放归,随后深入三号矿坑周边区域勘察。

阿尔泰山不仅是野生动物栖息地,更是连接不同生态区域、野生动物迁徙的重要生态廊道。通过历年植被覆盖率和乔木胸径数据监测来看,泰加林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已满足雪豹、北山羊、马鹿等物种的栖息需求。

9月26日,科考队员在额尔齐斯大峡谷进行徒步考察。这里是河流流出阿尔泰山进入准噶尔盆地的最后一段山区流域,也是当地重要的一级保护水源地。这里也是雪豹、北山羊、猞猁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在历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通过红外相机监测到马鹿、狼、赤狐、石貂、黑鹳、大白鹭、貂熊等几十种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在队员们检查的6台红外相机中,分别记录到了北山羊、雪豹和猞猁的活动影像。当晚的结业仪式上,科考队宣布已完成 12处潜在栖息地的评估工作,生态导师全程提供的技术支持让各类评估结果更具参考价值。

生态共筑:企业力量激活保护动能

据阿勒泰地区自然保护协会科考负责人介绍,此次科考发现,德力西援建的公益林存活率达90%以上,已成为河狸、赤狐的稳定栖息地。在企业支持下,协会已建立“救助-野化-放归-监测”的全链条保护体系,而此次全程同行的生态领域专业导师,也为体系优化提出了多项专业建议。数据显示,阿勒泰地区当前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空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这样的生态成果背后,既有企业公益的持续赋能、专业力量的深度参与,更有各个民族在共庆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中凝聚的同心守护力量。

接下来,德力西将继续深化与阿勒泰的合作,重点支持红外相机监测网络扩容与濒危物种栖息地修复,也将继续推动专业力量参与生态保护实践,让公益行动更具科学性与实效性。正如科考队穿越的泰加林般,这份跨越二十余年的生态情谊与民族同心之力,正在北疆大地上茁壮成长。

“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当科考队的身影消失在机场人流中,额尔齐斯河的流水与林间鸟鸣,不仅诉说着人与自然共处的和谐篇章,更回荡着每一位自然公益人守护绿水青山的深情。

公司经营透视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热门解锁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