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10月8日讯(记者 徐赐豪)“共享充电宝第一股”怪兽充电的私有化有点“反常”。
据怪兽充电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13E3文件显示,公司董事会正式拒绝了高瓴资本于8月提出的溢价私有化要约,并决定继续推进与信宸资本(中信资本旗下)及管理层组成财团的原有私有化方案。
据披露,高瓴资本8月15日发出初步非约束性私有化提案,出价为每ADS为1.77美元,而今年1月,信宸资本与怪兽充电管理层联手发起1.25美元/ADS的私有化要约,值得注意的是,信宸资本与怪兽充电管理层私有化的价格远低于怪兽充电2024年年度报告披露的每ADS约1.63美元的现金资产价值。
截至发稿,怪兽充电报收1.34美元,微跌0.74%,市值3.4亿美元。
对此,汇生国际资本行政总裁黄立冲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董事会拒绝更高报价却推进低价方案,且未充分披露比选过程,对少数股东极不友好。唯一可能的合理化解释是高瓴报价未锁定资金、确定性不足,而管理层方案在融资落地与执行效率上更具优势,但即便如此,也需通过“go-shop(到处去寻找最佳的方案或者报价)”条款寻找最优报价、披露独董公平性意见等方式保障股东权益。
怪兽充电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其经营状况不容乐观。2024年,怪兽充电收入从2023年的29.586亿元人民币降至18.944亿元人民币(约合2.595亿美元),降幅达36.0%;净利润方面,2024年净亏损1350万元人民币(约190万美元),而2023年净利润为8870万元。
对于收入的下滑,怪兽充电在财报中解释称,存在多方面原因。一方面,公司进行战略调整,从直销模式向网络合作伙伴模式转变,直销模式收入随之减少,且网络合作伙伴模式下的收入是扣除支付给合作伙伴激励费用后的净额。另一方面,移动设备充电服务行业面临不利消费环境,竞争愈发激烈,导致移动电源业务收入效率普遍降低。
另据2024年年报披露,怪兽充电管理层合计持股18.7%,却拥有64.5%的投票权;淘宝中国持股15.1%,是最大的外部股东,拥有6.5%的投票权;高瓴资本持股12.3%,小米实体持股9.3%,投票权分别为5.3%和4%。
黄立冲进一步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称,管理层经济持股与投票权的严重错配,使其能在表决中主导结果。即便管理层选择“滚存”股份不套现,低价私有化也能将更多价值留存于并后主体,未来通过再融资或上市由财团与管理层分享,而小股东将错失上行收益。
而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怪兽充电董事会拒绝高瓴资本的高溢价收购要约,其本质并非简单的财务估值分歧,而是管理层与外部资本之间关于企业未来战略走向与控制权归属的根本性博弈。
而在江瀚看来,信宸资本在此事件中的角色更应被理解为“白衣骑士”,而非与高瓴资本对等的市场化收购方。
他进一步分析称,从交易结构看,信宸资本与怪兽充电管理层组成联合财团发起私有化要约,本身就体现了利益协同关系——管理层通过股权绑定或未来治理安排保留话语权,而信宸作为具有产业背景的私募机构,可能更倾向于维持企业运营稳定,避免激进改革带来的组织震荡。
“这种'管理层+友好资本'的模式,在私有化案例中常被用作抵御敌意收购的工具。相比之下,高瓴资本虽报价更高,但其独立性与过往投资风格使其更可能推动结构性变革,甚至拆分出售资产以实现退出收益。"江瀚如是认为。
“董事会拒绝高瓴,表面上是放弃股东短期套现机会,实则是选择了一条控制权优先于估值最大化的路径,反映出在企业价值评估中,非财务因素在特定情境下具有决定性影响。”江瀚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