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第六家外资独资券商来了!瑞穗证券获批设立,首家日资独资
①9月30日证监会核准设立瑞穗证券,为第六家外资独资券商、首家日资独资券商;
                ②瑞穗证券由日本瑞穗证券100%持股、注册资本23亿元,业务范围为证券承销、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
                ③目前外资独资券商共六家,另有两家仍在申请设立中。

财联社9月30日讯(记者 王晨)9月30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批复,核准设立瑞穗证券(中国)有限公司。

这家由日本瑞穗证券株式会社100%持股、注册资本达23亿元的外资独资券商,成为国内第六家外资独资证券公司,更是首家日资独资券商,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程再迈重要一步。

据批复,瑞穗证券(中国)注册地为北京,业务范围锁定证券承销、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限于资产证券化业务),避开国内券商竞争激烈的经纪业务,依托自身国际优势明确战略定位。

瑞穗证券自2023年11月递交申请,历经材料补正、监管问询等流程,耗时两年于2025年9月获批,成为年内首家获批设立的外资独资券商。

近年来,中国金融开放政策密集落地,推动摩根大通、高盛、渣打、法巴、瑞银等外资券商先后实现独资运营。随着瑞穗加入,外资独资券商阵营扩容至六家,同时城堡证券(中国)、花旗证券(中国)两家外资券商正处于申请设立阶段,外资机构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与布局热情持续升温。

证监会核准设立瑞穗证券(中国)

根据证监会批复文件,瑞穗证券(中国)注册地确定为北京,注册资本23亿元,出资形式为人民币或等值美元现金。其业务范围明确划定为证券承销、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限于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三大领域,股东结构中,瑞穗证券株式会社作为唯一股东,出资额与出资比例均为100%。

从瑞穗证券(中国)的布局来看,选择以证券承销、资产证券化等业务为切入点,既契合自身在日本及国际市场的业务优势,也避开了国内券商竞争激烈的经纪业务红海,体现出清晰的战略定位。

证监会还在批复中对瑞穗证券(中国)的组建与运营提出多项要求。值得注意的是,批复特别强调了数据安全与投资者权益保护。瑞穗证券(中国)需严格落实《网络安全法》《证券法》等规定,加强证券业务数据及投资者个人信息跨境流动的合规管理,保障重要信息系统及网络安全稳定运行。这一要求既契合国内金融监管的核心导向,也为外资券商在华规范展业划定了明确边界。

回溯瑞穗证券的入华进程,作为日本最大金融控股集团瑞穗金融集团旗下核心证券机构,其自2023年11月递交设立申请,历经材料补正、证监会反馈问询、业务规划完善等多轮流程,最终在2025年9月完成审批闭环,成为年内首家获批设立的外资独资券商,也是首家日资独资券商,第三家日资券商,此前在华布局的日资证券机构如野村东方、大和证券等多为合资或控股模式。

政策助推,外资独资券商阵营扩容至六家

近年来,中国金融领域开放政策密集落地,为外资机构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018年以来,中国证监会陆续取消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货公司的外资股比限制,允许外资独资经营。202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外资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开展业务。

政策东风下,国际投行加速“落子”。摩根大通、高盛等机构率先完成独资化转型,渣打证券和法巴证券则分别于2023年初和2024年获批成立独资券商。瑞银证券于今年3月28日获得证监会对全资控股事项的备案许可,进一步壮大了外资券商的阵营。

随着瑞穗证券(中国)的加入,国内外资独资券商阵营正式扩容至六家。这些券商丰富了国内证券市场的竞争格局,也体现了外资机构对中国市场的长期看好。不同于早期合资券商聚焦投行业务,新晋外资独资券商正依托母集团优势,在财富管理、跨境服务、衍生品等细分领域展开错位竞争。

摩根大通证券(中国)作为中国首家外资全资控股的证券公司,凭借摩根大通在国际金融市场的经验和资源,积极拓展中国市场业务,在证券承销、财务顾问等领域表现活跃,为国内外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

高盛(中国)证券是高盛集团的全资子公司,高盛(中国)利用高盛集团的全球网络和专业优势,为中国企业提供跨境融资、国际业务拓展等服务,同时也为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资本市场提供渠道,在高端投资银行服务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渣打证券(中国)由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全资设立,业务范围包括证券经纪、证券自营、证券承销以及限于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证券资产管理。渣打集团首席执行官温拓思曾表示,把握中国机遇一直是渣打集团的核心战略。

法巴证券(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4月15日,由法国巴黎银行全资出资设立。2025年是法巴证券展业的第一年。公司将结合集团在国际市场的丰富资源和经验,推动跨境证券服务,为境内外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瑞银证券的“独资转型”更为典型,自2006年以合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后,瑞银多次增资,并借助2020年外资股比限制取消的政策红利加速独资化进程,最终在2025年3月获证监会备案许可,4月28日正式完成“中外合资”到“外资独资”的主体类型变更。瑞银亚太区总裁表示,全资控股将助力其抓住中国财富管理及跨境业务机遇。

外资券商阵营不断扩容的背景下,2025年以来外资券商掀起的“换帅潮”也引发广泛关注,如7月,渣打证券原总经理耿琳离职,直至9月,消息称汇华理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允来将离职加盟渣打证券出任CEO;3月,摩根大通证券原总经理余学勤因赴港交所任职而卸任,公司决定由董事长陆芳临时兼任总经理。多家外资通过调整核心管理层,为业务转型与本土化深耕铺路。

两家外资券商正在申请设立中

近年来,中国逐步放宽外资金融机构准入限制,从合资到控股,再到独资,政策门槛的降低为外资机构提供了更清晰的发展路径。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纷纷将目光投向中国,积极寻求在华业务拓展的机会。

据证监会公开信息,目前仍有两家外资券商处于申请设立阶段。今年1月17日,全球知名高频交易机构城堡集团旗下的城堡证券(中国)有限公司的设立申请材料获中国证监会接收,这一动作显示出全球知名的高频交易机构对中国证券市场巨大潜力的认可,并期望通过设立本土券商,深入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花旗证券(中国)的申请也于2月4日获得证监会反馈。作为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之一,花旗集团在跨境投资银行、全球市场交易等领域拥有深厚积累。业内预计,花旗证券(中国)若获批,有依托助花旗集团的全球平台,为中国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跨境金融服务,包括跨境投资银行、全球市场交易等业务。

券商动态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热门解锁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