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大连万达集团及其法定代表人王健林被限制高消费后,王健林的限高信息已取消,但1.86亿元的被强制执行信息仍存在。 ②万达集团有6条被执行信息,合计金额21.54亿元,还有47条股权冻结信息,被冻结股权145.33亿元。
财联社9月29日讯(记者 李哲)近日,东土科技(300353.SZ)宣布通过多项战略投资深度布局具身机器人领域,已完成对深圳逐际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安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的参股,并拟领投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天工机器人”)的A轮融资,构建起技术研发与场景应用的协同网络。
据了解,深圳逐际动力在具身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其自研算法可实现高动态平衡与复杂地形适应能力,同时打造了标准化机器人本体及AI工具链,能为科研与产业应用提供通用技术底座。成都安努智能作为智元机器人参股的场景型厂商,深耕工业领域具身机器人场景化落地,2025年7月已在富临精工绵阳工厂实现具身智能机器人落地作业,并完成批量商业化订单。
东土科技方面表示,通过参股上述两家企业,公司得以聚焦具身机器人运动控制、工业训练场景等关键环节,初步搭建起技术研发与场景应用的合作网络。
公司拟领投的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是国内首个国地共建具身智能产研平台,汇聚行业龙头资源,主攻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生态建设,已推出“天工”机器人本体及“慧思开物”智能训练平台,其“天工”机器人更在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中斩获冠军。据悉,该中心在具身智能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具备显著的资源整合与场景落地优势,东土科技本轮领投将加速“鸿道”具身机器人操作系统生态的构建。
记者梳理发现,此次密集投资并非偶然,而是东土科技长期深耕具身智能领域的战略延续。
早在2025年3月的中关村论坛年会上,东土科技携鸿道AI机器人操作系统亮相中关村论坛,构建了以自主可控鸿道AI机器人操作系统和宽带工业神经网络体系为核心的AI驱动具身机器人方案。
同年5月,公司进一步发布鸿道具身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首创“大小脑”融合电子架构,实现确定性计算与TSN通信协同等技术。同日,公司与海光信息(688041.SH)达成战略合作,以“鸿道”具身机器人操作系统+海光芯片共同推动从芯片层到系统层全栈国产化方案,与埃斯顿(002747.SZ)、中坚科技(002779.SZ)、光亚鸿道、安努智能等覆盖芯片、硬件、软件和应用层的十家企业同步启动鸿道操作系统生态合作。
公司在机器人产业链的布局同样密集。今年3月,东土科技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启动与人型机器人头部企业的适配及授权合作;9月初,公司投资设立控股子公司北京东土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意在加速推进半导体设备工控核心技术的迭代升级,进一步推动鸿道操作系统突破智能控制“卡脖子”环节。
公开信息显示,东土科技聚焦于工业网络和智能控制的核心技术。财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工业操作系统及相关软件服务业务毛利率提升11.56%,订单同比增长72.35%;智能控制器业务实现订单4862.01万元,同比增长93.41%,新兴业务拓展取得进展。
在具身智能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公司董事长李平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继汽车和飞机之后,未来最大的单一产业应该是机器人。中国作为一个工业大国,面对当前新的国际形势,具身智能机器人很有可能是人类最后一次技术革命或技术变革的聚集点。”
2025年,“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近期工信部牵头八部门发布的《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明确提出,到2027年建成不少于200家卓越级智能工厂。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达52.95亿元,占全球约27%;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82.39亿元,占全球约50%。
围绕新型工业化政策红利,东土科技通过系统研发与产业链布局,正在具身智能领域持续发力。公司方面透露,预计到2030年,将支持百万级的智能体协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