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低利率时代寿险业迎大考,招商信诺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常颖:“大健康”特色化经营驱动破局
①常颖指出,中国寿险行业已进入利差损风险化解攻坚期,行业须共同面对挑战;
                ②招商信诺较早主动推动“严格控制负债成本”和“分红险全面转型”等战略转型进行应对;
                ③未来看好健康险市场前景,将继续推动“大健康战略”,探索特色化经营寻求破局。

财联社9月29日讯(记者 邹俊涛)9月26日,由上海报业集团指导、财联社主办的“2025上海全球金融・资管年会”在上海陆家嘴召开。招商信诺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商信诺”)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常颖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指出,“中国寿险行业已进入利差损的风险化解攻坚期,行业必须共同面对这一挑战。”

会上,常颖分享了招商信诺的应对策略。他表示,近年来,招商信诺主动推动“严格控制负债成本”和“分红险全面转型”两大战略调整,并看好健康险市场前景,向着“大健康战略”方向坚定迈进,持续在利差损阴影下探索寿险业高质量、差异化增长路径。

利差损袭来,行业步入“降息+转型”双轨应对

常颖指出,国际上欧美、日本、香港地区等寿险市场都曾经历过利差损的考验。应对之道主要集中在四方面:降低定价利率、发展保障型与浮动收益产品、调整资产配置、加强费用管控。

“中国也在监管政策的积极引导下,三年内有序完成三轮利率调整,从3.5%降至2.0%,下降了150个基点。”他表示,这一调整虽带来阶段性挑战,却是行业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的必然过程。

此外,健康险、医疗险等保障型产品,以及分红险、投连险等浮动收益产品,正成为行业发力重点。这类产品不仅降低了低利率对保险公司负债成本和盈利能力的冲击,也更贴合客户在老龄化、慢病高发时代的保障需求。

招商信诺:从“负债成本管控”到“健康生态构建”

常颖表示,作为一家中外合资险企,招商信诺在应对利差损方面给出自己的策略。据他透露,公司近年来主要推动了多项业务转型,其中两大战略转型尤其是值得关注。

一是严格控制负债成本。常颖表示,得益于逐年化解存量业务压力、精细化管理各项费用、优化资产负债匹配等积极举措,公司负债成本处于行业较低水平,为公司稳健经营打下基础。

二是产品结构向分红险全面转型。2021年,招商信诺的分红险在银保新单业务中的占比仅为6%,而如今已提升至95%以上。“就像饮食结构从大鱼大肉转向健康饮食,主动调整产品结构让我们吃得更健康,减轻了资产配置的压力。”常颖比喻道。

除了负债成本优化,招商信诺更早布局“大健康战略”,试图通过“保险+健康服务”构建差异化竞争力。据了解,2017年,招商信诺成立健康管理公司;2024年,设立互联网医院;目前拥有超过1000家直付医院网络,覆盖全国百城万店,高端医疗险市场占有率超过30%。

“健康险的经营逻辑与寿险完全不同,”常颖分析道,“它涉及医疗网络、药品福利、健康管理、数据系统等复杂生态。”

他以股东方美国信诺(Cigna)为例指出,其营收中保险仅占16.8%,药房生态占比超过75%。“未来中国保险业的方向,未必是拼命做大主业规模,而是围绕主业延伸服务链。”

老龄化+慢病时代,健康险迎来结构性机会

顺着“大健康战略”逻辑,常颖表示,中国老龄化进程加速,慢病人群已达“亿级规模”,这为健康险带来巨大空间。与此同时,我国政府为应对目前医疗的挑战已经开始大力推进DRG、DIP的改革,也为商业保险腾出更多补充保障的空间。

然而,健康险市场的成熟与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常颖坦言,寿险业过往在储蓄型产品领域积累了显著优势,而健康险的精细化运营与专业能力建设仍处于持续深化阶段。“近年来,医疗险凭借医疗支付与服务连接属性,正逐渐提升市场占比,这也与监管鼓励发展保障属性强、服务导向明确的健康险产品的方向相一致。”

常颖指出,招商信诺一方面将继续借鉴外方股东和国际经验,在大健康方面打造“病有所医、失有所护、老有所养、财有所传”的全场景保障体系,另一方面将持续与招商银行协同,在保持高端医疗的特色性和市场领先地位的同时,整合中高端医疗保险、企业补充团体福利计划和健康管理服务,制定差异化的“金融+保险”综合解决方案,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这些年经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打造拳头以及长板产品。”常颖表示,“我们希望借助招商银行的优质客群,以及美国信诺的百年基因与全球网络,构建‘好医好药好体验’的健康服务特色,形成具有差异化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体系,打造自身的经营特色与品牌。”

大金融 保险业动态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热门解锁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