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中国人寿集团副总裁林朝晖兼任广发银行党委书记。 ②广发银行上半年总资产达到3.69万亿元,净利润达成进度目标。 ③林朝晖于2020年下半年出任建设银行北京分行行长;2024年1月,林朝晖出任中国人寿集团党委委员,拟任中国人寿集团副总裁,距离此番空降广发银行任职不足两年。
财联社9月29日讯(记者 梁柯志)9月26日,由上海报业集团指导、财联社主办的“2025上海全球金融・资管年会”在上海陆家嘴召开。在圆桌会议环节,来自银行和行业机构的代表围绕绿色金融创新的难点和痛点进行深入交流。
招商银行公司金融总部副总经理林健表示,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是坚持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践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举措。随着国家顶层政策的逐步完善,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的理解更成体系。
林健表示,招商银行在绿色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聚焦双碳战略和美丽中国建设,从理念、战略、路径和市场维度,打造绿色金融综合化服务方案,助力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绿色金融潜力巨大,但产品和服务创新面临挑战
林健认为,从近年来全市场绿色贷款余额增长情况看,绿色金融市场潜力巨大。但在执行层面,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仍面临挑战。
首先是绿色金融标准不统一。目前国内和国际标准不一致,可能对参与全球化经营的中国企业产生一定影响。
其次是环境相关数据基础有待完善。从披露角度看,每个企业或行业都有一套方法论,甚至同一行业都存在不同的方法论。以碳排放、环境绩效等为代表的信息,需从顶层构建更完善的公共数据平台。
此外,绿色金融专业能力提升任重道远。过往,金融机构更关注绿色信贷主体的履约能力、信用风险。但随着绿色金融的持续发展,绿色信贷中涉及的气候风险、转型金融、碳核算等专业信息的识别,都对金融机构的专业能力、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大维度加强绿色识别
从实践角度看,绿色识别是绿色金融统计的基础性和支撑性工作,并且具有复杂性和专业性,林健介绍,招商银行主要从四个维度来加强绿色金融识别工作:
第一,厘清绿色金融的根本逻辑。招商银行按照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绿色债券及未来推出转型金融的各类标准,梳理各项业务的底层逻辑,提升全行对绿色金融本质的认知。
第二,制定绿色信贷手册。根据绿色信贷统计标准,招商银行将相关业务标签、类别、注意事项等信息分类整理,为市场人员编制一本随时可以参阅的工具书,提供标准的操作规程。
第三,规范业务流程。从总行层面制定绿色贷款识别标准化流程,通过设置交叉复核等环节,提升绿色贷款识别质量。
第四,提供科技工具支持。目前,招商银行通过建设大模型语义识别,基于绿色金融业务背景知识和逻辑认知,研发AI大模型辅助识别工具,为市场及中台人员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