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从固收到爆款,永赢基金的“压赛道”打法,还能赢多久?
①永赢主动权益爆发,17只年内涨超50%;
                ②产品布局主题化、前瞻建仓、结构去重叠;
                ③“压赛道”打法高弹性,高波动争议仍存。

财联社9月29日讯(记者 吴雨其)如果说2025年是主动权益基金的“再一次自我证明”,那么永赢基金无疑是这场角力中最引人注目的选手。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永赢基金的标签始终清晰:银行系出身、固收打底、货币类规模庞大,是业内典型的“固收大厂”。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永赢基金的总管理规模为5527.18亿元,其中固收类产品规模高达4773亿元,占比超过八成。即便在市场风格多变、权益产品潮起潮落的这些年,永赢始终是一家“靠债券吃饭”的基金公司。

但偏偏就是这样一家以货币基金、债券基金为基本盘的公司,却在今年主动权益领域完成了一次几乎不可复制的反击。不靠明星基金经理,不靠流量打法,永赢选择了更具策略性的路径——通过一系列主题鲜明、风格独立、押注精准的产品线,快速在权益市场中建立起新的存在感。

Wind数据显示,永赢目前旗下共有46只主动权益基金(偏股混合型与灵活配置型基金),其中17只年内收益超过50%,部分产品净值已翻倍。尤其是在“智选”系列的带动下,永赢主动权益基金不仅业绩突出,更在产品结构、赛道卡位、运营节奏上展现出系统化的组织能力。对于这样一家出身固收、转身主动权益的公司来说,这场跃升是一个足够值得研究的案例。

接下来的问题是:永赢的这些产品是如何实现快速突围的?而其背后高集中度、高选题性的运作方式,能否在未来继续复制?这既关乎一家基金公司的打法,也折射出当下主动权益转型潮中,一种可能的方向。

也有一种普遍的市场质疑,那些没有跑出来的产品呢?拿什么回报投资者?

赛道式打法,17只主动权益基金年内收益超50%

永赢基金今年主动权益产品的表现,几乎是超出了市场对一家“固收大厂”的所有预期。截至目前,永赢旗下共管理46只偏股混合型与灵活配置型基金,其中多达17只产品年内收益超过50%,而实际翻倍的产品也确实存在,并非个别幸运。

在所有产品中,表现最突出的当属永赢科技智选,年内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高达189.58%,堪称永赢权益板块中的“领头羊”;紧随其后的是永赢医药创新智选,年内收益达到108.69%,同样实现翻倍;永赢先进制造智选则以98.24%的收益位列第三。

此外,还有永赢高端制造(87.94%)、永赢睿恒(82.85%)、永赢融安(81.22%)、永赢数字经济智选(75.49%)等多只产品,也都跻身高收益梯队,收益水平均远高于行业同类平均线。

这些高回报产品并非依赖单一风格驱动,而是通过极为垂直和精细化的主题选取完成对产业趋势的前瞻卡位。比如永赢科技智选重点布局在AI应用以及算力;永赢医药创新智选集中于生物医药细分赛道,契合市场对创新药产业链反弹的关注;而永赢先进制造智选则切入机器人核心零部件。

产品之间的差异化布局也确保了永赢整体权益体系的去重叠化,避免了行业中常见的同质化、过度拥挤的问题。每只产品都在对应特定的行业方向和风口主题,不仅风格独立、持仓不重复,也增强了在不同行情轮动中的稳定性。

部分业内人士指出,永赢的这类产品更像是“主动版的ETF+”,用更高的选股自由度对接市场热度,使得在风口刚起时便可快速反应,获取行业Beta之外的战术Alpha。其间的高波动与高回报并存,也为永赢收获了业绩和市场认知的双重提升。

更重要的是,永赢的这类产品几乎全部具备“前瞻性建仓”的特点——它们不是等市场炒热之后才被动跟进,而是在产业尚处于情绪酝酿期时就已卡位完成,这种节奏上的领先是永赢产品能够获得阶段性高收益的重要原因。相比之下,其他同类产品即使投资方向正确,但往往因申购时点和建仓缓慢错过了主升段。

正因如此,永赢主动权益的“爆款效应”不是靠偶发事件,而是建立在选题、结构与节奏三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品逻辑之上。这一组“产品+赛道”的成功组合,也成为永赢基金今年在权益市场上实现跃升的核心驱动力。

这种打法,永赢还能赢多久?

然而,在火热之下也藏着隐忧,在永赢基金亮眼成绩的背后,争议也从未远离。

一方面,永赢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压中赛道的基础上。智选系列的高收益,来自于精准捕捉到了机器人、AI、光模块等市场风口。永赢并不讳言“赛道增强工具”的定位,在多个季度报告与渠道物料中,产品对接的主题被反复强调,甚至超越了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本身。

这种工具化的主动权益打法,让永赢在部分投资者眼中,既是创新,也是投机。一位资深基金销售就表示,“永赢这两年很红,但风格太容易被市场读懂了,投研就像一场赛马,看谁押对了题。”

更重要的是,风口的持续性终究无法保证,这一轮牛市的东风无疑为永赢再次提供了上车机会,但未来一旦风格轮动、赛道切换,智选系列能否延续高光仍需打问号。

另一方面,从公司整体结构看,永赢依然是一家“偏科”严重的基金公司。截至目前,其总管理规模为5527.18亿元,其中固收类产品高达4773亿元,占比超过86%。主动权益尽管声量巨大,但规模仍相对有限。

有业内观点指出,“永赢的主动权益不是一个传统的投研故事,而更像是一套接近平台化的产品引擎。”在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仍在人与产品之间艰难权衡时,永赢已经在试图绕过这个问题,用更像指数化逻辑的方式重新组织主动权益的生产与输出。

“永赢这几年在主动权益上的突进,既是能力体现,也是一种组织结构的自我修复,”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资深人士表示,“他们选择了用产品定义市场而不是人,这本身就是一种另类的成长路径。”

当然,这样的策略也意味着更强的周期敏感性、更高的管理强度,以及不可避免的争议——压中了风口,是明星;压错了节奏,是波动。永赢所选择的,是一条高波动、高回报,也高风险的主动之路。

在这场牛市中,永赢基金或许是最接近风口红利的那一类机构,但真正值得市场关注的,或许并非一时的收益排名,而是背后那套产品细分、人力迭代、工具运营的组合拳——这才是他们真正的武器,也是未来公募行业变化中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

公募基金动态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热门解锁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