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
交控科技:轨交存量改造成新增长点 低空经济订单规模已超去年全年|直击股东会
科创板日报记者 吴旭光
2025-09-29 星期一
原创
①中国民航局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6月,全国实名登记的无人机数量已达到187.5万架,且新注册无人机数量持续攀升;
②上半年,该公司低空业务收入322.4万元,收入占比为0.34%,毛利率为61.47%,较公司信号系统总承包业务毛利率的33.46%,高出28.01个百分点。
科创板公司面面观
关注

《科创板日报》9月29日讯(记者 吴旭光) 近日,交控科技举行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公司董事长郜春海、公司董事会秘书黄勍等公司高管及线上线下参会股东超过50人。

会后,《科创板日报》记者与公司管理层进行了交流,公司相关负责人士针对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行业趋势、渠道发展和低空经济布局等投资者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回应。

交控科技管理层认为,当前轨道交通行业正处于“新建与改造并行”的转型期,存量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将构筑稳定基本盘,“整个行业每年会贡献超过100亿元的市场空间”;而低空经济领域,凭借公司在轨交信号系统领域的技术积累与协同创新,有望成为第二增长曲线,“截至目前,公司低空经济领域的订单规模已超2024年全年。未来,公司将坚持‘轨交筑基、低空突破’双轮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

轨道交通业务:存量改造成新增长点

交控科技成立于2009年,专注于轨道交通信号领域,业务主要集中在地铁、城铁,“轻轨也有涉及,但高铁业务暂时没做”。谈及业务布局,交控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直言,城铁信号系统市场,竞争格局更为集中。

据悉,在城铁市场,交控科技、中国通号和众合科技三家占了80%-90%的份额,相较于大铁领域,市场较为集中。对于该市场最新格局,“交控科技每年至少能分到20%多的份额,整体比较固定,每年会有小幅波动。”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轨道交通市场正经历从“新建”向“存量改造”的转变。

“前些年大基建时期,市场很繁荣,但近两年受整体经济环境影响,房地产收缩,新建线路少了。不过存量升级改造市场潜力特别大。”上述负责人分析,一方面存量规模大,既有设施运营十年就进入改造周期,十五年左右开始着手改造;另一方面改造项目金额高。

一位行业内从业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举例表示,“原来项目每公里造价约为千万级规模,按照行业内公司中标平均量级算,一条50多公里的环北京地铁改造金额就超十亿。而且公开数据显示,这类项目平均毛利能有30%多。”

对于行业周期,上述公司负责人表示,“轨道交通行业有十五年左右的建设周期,国内扩建高峰期是2008-2018年,至2022-2023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大规模建设逐渐下降;到2025年,以上海为例,正好进入改造最高期,因为2010年左右建设的设施,到现在刚好十五年左右。未来新建设项目还会有,但改造项目会越来越多,两者并行,对公司轨交业务形成支撑。”

在其看来,轨道交通业务是交控科技的“基本盘”,该公司在这个传统细分领域的领先性,确保公司现金流稳定。

前述行业从业人士表示,以当前轨交信号市场规模每年基本稳定在110亿元左右,按照交控科技20%-30%的市场份额算,每年有可能拿到20-30亿元的业务,可支撑公司运营。

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交控科技新增合同签订总金额9.31亿元,其中信号系统工程项目新增合同签订总金额7.05亿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该公司信号系统项目新增中标额4.01亿元,在手订单合计70.08亿元。

谈及公司产品技术优势,该公司负责人进一步表示,“公司通过主动识别技术,类似汽车雷达全息技术,实现高效主动识别,尤其在隧道等封闭空间,识别率高。这得益于公司多年的数据积累,AI技术靠数据,随着公司信号产品系统运行越久,积累的数据越多,对信号的分析精度、识别效率也会随之持续提升,产品在复杂信号环境下的适配能力也更强。”

低空经济市场:聚焦服务挖掘高附加值

“列车轨道占用识别和无人机场景识别原理相通,技术上能够形成协同。”对于公司布局低空经济领域,该公司负责人表示,这并非脱离主业的跨界尝试,而是基于在轨道交通领域多年积累的核心技术与安全体系,进行定制化开发与延伸应用。

在巩固轨道交通业务的同时,交控科技将低空经济视为重要的新增长方向。据悉,该公司聚焦低空经济的场景化应用,如:低空对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水利水务、低空政务等行业领域的“赋能”,并重点推进非暴露空间(如:隧道、地下管廊)无人机的产品化与市场化,市场需求大但需长期投入。

“公司现在聚焦轨交和低空经济领域,2025年上半年低空业务成功中标3个低空业务项目,新增签订合同金额达1172.50万元,今年全年的合同总额大概率比去年高出一大截,不排除翻倍的可能。”该公司负责人表示,“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公司低空相关产品有市场、能落地,是个好开端。”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根据交控科技2024年年报,去年该公司低空团队中标2个低空业务项目,中标金额超1000万元;截至2025年半年报,该公司低空业务收入322.4万元,收入占比为0.34%,毛利率为61.47%,较其信号系统总承包业务毛利率的33.46%,高出28.01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投资者普遍关心的公司在低空方面是否考虑进行投资并购等问题,交控科技方面表示,公司高度关注低空经济发展机遇,对于投资并购事项,将基于产业链协同性、技术互补性及风险可控性进行审慎研究,若有达到披露标准的重大进展,将及时公告。

在低空领域,“公司要做的是基于服务,每年收取一定的服务费。比如以公司信号系统产品平台带动业务拓展,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产品资源,为客户提供更多选项的服务。”前述公司负责人表示。

目前,在低空领域低空业务已落地多个场景。据悉,2025年上半年,公司承接了“建德市新安江水域无人巡检服务采购项目”。该项目涵盖的无人机飞行管理技术及智能化服务系统,将为建德市新安江水域提供精准而高效的巡检服务,提升水域环境的保护及管理水平。

对于低空市场前景,该负责人表示看好:“无人机市场规模不断壮大的底层逻辑是需求驱动,低空飞行比人工更高效,能替代大量运维工作,市场需求极为强烈。不过目前市场准入尚不规范,黑飞比例超70%,但这属于新兴领域的正常现象,随着政策完善会逐渐好转。”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根据中国民航局的数据,截至2025年6月,全国实名登记的无人机数量已达到187.5万架,且新注册无人机数量持续攀升。这一趋势反映出无人机在各行业应用的广泛性和深入性。

谈及公司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差异化布局,该负责人表示,交控科技主要针对低空领域的痛点发力:“其中,在一些封闭空间如长隧道、海底隧道等应用场景,面临信号不连续等问题,我们会把轨道交通领域的技术平移过来,解决无人机连续飞行和数据稳定收集等问题。此外,公司还在尝试低空领域的创新业务模式等。

“展望未来,我们还是会先稳住轨道交通这个‘基本盘’,再稳步拓展低空经济领域。不管哪个领域,都将以技术为支撑,以服务为核心,不盲目跟风,走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发展路径。”该负责人总结道。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企业家
联系Ta
联系企业家
为保护双方个人信息请联系您的专属助理进行接洽
我再想想
点击复制
复制成功,请去微信添加